磨损失效分析概述上

近几年来,国内磨损失效分析的研究发展很快,通过学习对典型磨损零件的失效分析,对深入了解零件的磨损过程、合理选材、正确的制定工艺、指导设计和改善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磨损过程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机械设备零件的磨损机理还很不完善,还有许多本质问题没有揭示出来,为了将实验室的研究与实际使用零件的磨损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对磨损零件进行失效分析是有其特殊意义。...

提高熟料率值稳定性的综合研究

熟料率值稳定性是水泥厂质量控制的核心之一,关系到窑热工制度的稳定、有稳产高产及熟料和水泥的质量,是水泥厂实现优质高产的关健。熟料入库前均化链的全部作用,即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熟料率值稳定性。熟料率值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众多,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笔者曾经对其中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分析,并介绍若干重要因素的调整方法。本文以现代干法水泥厂为例,假定至少有2个连续式生料均化库,有X射线荧光分析仪。...

超细水泥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水泥作为灌浆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无毒,无味,材料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一般灌浆多采用普通水泥。但普通水泥粒径较大,粗颗粒多,最大粒径可达90~100μm。水灰比较大时,浆液的稳定性差,易析水回浓,不能有效灌入细微裂隙;且硬化时伴有析水,固相体积收缩,使硬化结石与被灌基体的粘结强度降低,形成新的渗水通道。特别是针对基体细微裂隙的灌浆,普通水泥已难以满足工程要求,于是一种新型的灌浆材料——超细水泥便应运而生了。  自从80年代初日本研制成功MC—500型超细水泥以来,由于其浆液稳定性好,流动性比普通水泥有显著改善,并在固结时很少析水或不析水,具有良好的防渗固结效果,达到和化学浆液相似的可灌性,其结石强度大大高于化学浆材,无污染,不老化,价格低廉,因而一出现便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  本文即介绍了超细水泥作为灌浆材料在国内外的一些发展现状,并对其使用过程作了一些分析。...

浅析企业质量成本管理

本文分析和探讨 了质量成本的定义及相互间的关系,对企业如何加强 质量成本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利用水泥厂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势在必行

自1985年以来,我国为了处置城市垃圾已经先后在深圳、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等大城市新建了20多座垃圾电厂,燃烧城市垃圾回收电能。每座垃圾电厂仅引进设备的费用平均就达5亿元,加上土建和国产辅属设备等费用,共计高达6亿元以上。这些垃圾电厂日处理垃圾能力平均为400吨;在垃圾热值4200kj/kg以上时,平均设计发电量为每天12.5万度。按照“十一·五”有关规划,2010年以前全国在建和拟建的垃圾电厂还有约60座之多。虽然届时将会选用较多的国产设备,降低一些费用,但总投资至少需要250亿以上。到那时就算一切都顺利实现,每年处置垃圾能力总计还不到700万吨,仅占我国每年垃圾产生量的4%。同时新生30多万吨焚烧炉灰,还须要进行消除其二次污染隐患的再处置。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处置城市垃圾技术路线的模式,花钱很多,后遗症不小。反之,如果我国采用德国的模式,以现有的水泥厂为首选,无需新建垃圾焚烧炉,将垃圾送到水泥厂进行适当地处理后,直接进入水泥窑燃烧,把垃圾兼用作部分替代燃料和原料,同时生产出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普通水泥(OPC)。这条技术路线已经被德国和欧洲诸国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处置城市垃圾最经济最环保总体效益最佳的解决方案。笔者再次殷切地呼吁,国家主管部门集思广益,郑重决策,以免重蹈日本模式的覆辙。换一个视角,反面的教训或者会使人感觉更深切清醒一些。那么就让我们从日本生态水泥的面世说起吧!...

什么是“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

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人类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破坏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自然资源的耗竭和贫化已成为阻碍世界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国正在为此寻求各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界从材料的研究、制备和使用等方面为此已作了大量的工作。...

集散型控制系统在水泥厂的应用

引言 哈尔滨水泥厂新建了一条日产1000t的窑外分解窑、两台MPS立式生料磨和两台辊压机,并对两条半干法回转窑进行了改造,引进了许多国外进口设备,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美国贝利公司提供的N-90集散型控制系统(DCS),整个项目由选型到组态设计由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与我厂联合承担。...

2007-09-13 综合类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