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载体桩设计新规程”修订六大内容

2007/11/05 00:00 来源:

......

  近日,在全国载体桩技术推广现场交流会上,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发布了《载体桩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修订版,使载体桩技术在安全和使用上更符合建筑需求。

  编制组成员杨启安介绍,此次《规程》主要在桩长、载体桩承载力估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及增加了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针对于载体桩桩长,此次修订去掉了2.18米细长锤的概念,杨启安说,随着载体桩技术的发展,载体桩发展为350~800毫米,因此相匹配的夯锤也相应改变。将细长锤变为柱锤。

  《规程》也对三击贯入度重新进行了定义。原规范规定,载体夯实后,当不再填料时连续夯击三次后的锤的下沉量。新规范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锤径355毫米,质量3500千克的柱锤,落距6米,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沉量。

  在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相邻的上浮量,对于桩身混凝土已经达到终凝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20毫米;对于桩身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50毫米。而当采用载体桩作为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时,载体桩桩身可不配筋。由于载体桩具有桩长短,承载力高等特点,可以将素混凝土载体桩施工为复合地基,能有效节省造价。为充分发挥载体桩承载力,将桩顶一定范围直径进行扩大,同时应选择合适的褥垫层厚度,

  载体桩地基处理方法同市场中的常用的CFG灌注桩、混凝土等方法相比,在建筑材料、人工、机械等方面均有所节约,如以建筑垃圾替代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同时由于避开软土在相对较好土层中进行载体的施工,有效降低桩身长度,更加强了桩的承载能力,比常用的普通桩基提高承载力3~5倍。

  杨启安表示,普通桩的承载力主要来源于桩的侧摩阻力,而载体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载体,载体通过反复填入建筑垃圾再以3.5吨重锤提升6米进行自由落体夯实,随后再夯填一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从而由内向外形成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和挤密土体形成的载体,使桩端土体得到最优的密实,将上部荷载有效传递给下面的持力土层,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此次修订也为载体桩技术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目前载体桩北京市场的使用量为10%,未来5年内,这一比例会增加到50%以上。”《规程》主编、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忠说。

  王继忠介绍,载体桩技术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技术方案相比,平均可为建设单位节约10%-30%的基础投资。如万科集团的某项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其基础工程费用仅为360多万元,比原处理方案节省了30%。

  链接载体桩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基基础处理观念,以土体密实度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被誉为地基基础中的一次革命。与其他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相比,该技术明显减小桩的数量,有效降低桩长,并且采用承台梁取代了条形基础,大大降低了成型建材用量和减少工序,因此工程造价显著降低。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安徽交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科技向“新” 发展提“质”

安徽交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如桥梁建设取得技术突破,高速公路工业化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创新,无人驾驶等智能交通应用场景落地,提升行业效率。安徽交通运输系统注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新技术与交通深度融合,助力智慧交通建设。

2024-04-08 混凝土 预制管桩

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最大单体建筑封顶

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的209总装厂房基础施工完成,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2025年7月交付投产。此项目将增强空客全球产能,推动中欧航空产业合作。

工信部公布27项有关水泥、砂石、混凝土行业标准!

2023年12月29日,工信部发布第38号公告,批准了1276项行业标准,包括建材行业中的高性能混凝土电杆、砂石整形机等27项行业标准。

山水鲁东运营区5家公司顺利通过特种水泥增项审核验收工作

鲁东运营区多家公司顺利通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增项审核验收,特种水泥发展前景广阔。鲁东运营区依托区域优势,抢抓市场机遇,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已完成7种特种水泥的研发生产工作。下一步,鲁东运营区将以“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提升特种水泥研发与生产能力,为集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聚力添彩。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11

青海省

¥ 441.41
2024-06-11

甘肃省

¥ 387.09
2024-06-11

陕西省

¥ 347.35
2024-06-1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11

云南省

¥ 342.83
2024-06-11

贵州省

¥ 387.76
2024-06-11

四川省

¥ 381.32
2024-06-11

重庆

¥ 389.81
2024-06-11

海南省

¥ 432.19
2024-06-1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11

广东省

¥ 298.47
2024-06-11

湖南省

¥ 323.49
2024-06-11

湖北省

¥ 323.99
2024-06-11

河南省

¥ 354.60
2024-06-11

山东省

¥ 347.69
2024-06-11

江西省

¥ 308.39
2024-06-11

福建省

¥ 315.05
2024-06-11

安徽省

¥ 334.04
2024-06-11

浙江省

¥ 363.18
2024-06-11

江苏省

¥ 329.3
2024-06-11

上海

¥ 347.73
2024-06-11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11

吉林省

¥ 462.45
2024-06-11

辽宁省

¥ 435.38
2024-06-11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11

山西省

¥ 338.20
2024-06-11

河北省

¥ 379.49
2024-06-11

天津

¥ 408.21
2024-06-11

北京

¥ 389.43
2024-06-12 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