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补基建短板 全年投资扩容至1.5万亿元

新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以上。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从2016年的9982亿元,提高到1.5万亿元,增速达到50%。...

谈建筑砂石的绿色采掘洗选和垦复

我是一名退休高工,原在北京市建材局和市建委从事砂石混凝土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参与了建筑砂石国标(GB14684-14685-1993)稿的执笔起草及中国砂石协会的组建等工作,结识了老一辈砂石业开拓者和不少年轻的砂石业者,听到和见到了不少有关砂石的历史资料和现实见闻,也经历了一些主要的有关砂石行业规划发展与技术研讨的争论。现在乐意提供一些感悟和想法供行业人士一同探讨。...

[周评]西南:川渝市场价格维稳 云贵地区价格有上涨趋势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上周西南地区阴雨影响相对减少,四月以来价格行情总体变动不大。...

[周评]中南:整体行情大稳小动 河南水泥价格将继续上涨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上周中南局部仍受阴雨影响,除河南水泥价格继续推涨外,整体行情大稳小动。...

海口地下管廊享受专业维护15年

4月5日,海口市目前最长的成型地下管廊——长秀大道管廊主体全线贯通。中铁四局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指挥部党工委书记富腾告诉记者,建设期5年后,还将负责后续15年的运营维护,打造管廊“百年工程”...

[周评]西北:水泥价格上涨后正在进一步落实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上周西北地区处于涨价后的落实阶段。...

预计4月动力煤等价格继续上涨 煤价还能“飞多久”?

接下来的4月份,全国范围内将会掀起一股“环保、安检风”,且各地的检查力度较大,不达标煤矿被要求整改,企业产能难以全部释放。还有部分企业近年来安全保障措施投入不足,欠账较多,这类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转化为实际的产量。...

煤炭产能总体过剩不改 煤价不会出现大幅上升

该负责人强调,客观地讲,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煤炭价格出现回升和煤矿盈利状况好转,一些企业去产能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对去产能工作的顺利推进确实带来了更大难度。...

打赢去产能“关键之战” 需防“先减后增”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日前在全国人大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今年去产能,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其中,作为“牛鼻子”的僵尸企业退出涉及数万亿资产,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理压力巨大。...

去产能酿新政 建材产能退出靠市场化、法治化

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的去产能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有体现,但在上述记者会上,发改委首次正式提及,“有色、建材也存在产能富余情况,但这些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高,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产能。”宁吉喆称。...

发改委:煤矿原则上不实行减量化生产措施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论证供暖季结束后的政策预案。在煤炭价格仍处于合理区间(即抑制煤炭价格异常波动所明确的绿色区间)以上范围时,将不会出台减量化生产措施。...

发改委:煤价有望呈现平稳回落态势

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相关负责人7日就当前煤炭市场供应等情况答记者问时指出,当前和下阶段煤炭供应是有足够保障的,煤价有望呈现平稳回落态势,不会出现大幅上升局面,2017年已没有必要大范围实施煤矿减量化生产措施。...

2017年去产能酿新政谋变局

2017年去产能正在迎来变局。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钢铁、煤炭压减数量分别为5000万吨和1.5亿吨以上,与去年设定的任务相比是“一增一减”,较去年实际完成额皆大幅下降。但就整体进程而言,这一力度并不小,而且新增煤电去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有色、建材等产能过剩领域也被发改委首次提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部署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撬动建筑业新增长点

今年以来,从中央1号文件到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无不围绕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建设,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大水漫城的背后: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建设成焦点

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中国在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将进入全面落地阶段。在此背景下,近期,由全国政协办公厅主办的全国政协委员沙龙以“城市规划与海绵城市”为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2017基建投资预计规模达16万亿

近日,一些省份的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密集出炉,数额从千亿到万亿不等。记者对比各地投资计划发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还是稍微落后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下称“基建”)尤其是交通领域的项目投资,均占据了重要地位。...

新疆推大规模投资计划 新疆水泥股有较大想象空间

近日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提出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以上。其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000亿元、铁路建设投资347亿元、机场建设投资143.5亿元。...

中电联:预计今年用电量增速约为3% 电力供应总体富余

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对外发布《2016-2017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5.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预计2017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低于2016年,同比增长约3%。...

2017年新疆公路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000亿元 增长6倍

2017年新疆综合交通领域投资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投资高达2490亿元,一年的投资总量超过了“十二五”期间5年的总和,其中公路投资力争完成2000亿元,比上年增加6倍左右。...

混凝土企业如何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分得一杯羹?

如果说在城市防汛的过程中海绵城市是有着良药配方的功效,那透水混凝土就可以称为城市排水功能的药引子,其中作用绝不容轻视。发展至今,我国在透水混凝土的推广和应用上与国际水平又有多少差距呢?在海绵城市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混凝土企业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在海绵城市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碗羹呢?...

2017年基建投资预计规模达16万亿

专家表示,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在8%左右,基建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及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整体规模预计约为16万亿元。...

地下管廊可否成为新地标

 希望我们的规划者、决策者、建设者多为科学发展计,多为市民百姓计,多为千秋万代计。不仅要建好高耸入云的地标,也要建好深入地下的地标。但愿默默无闻的“地下管廊”早日成为城市建设的标配,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标。...

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去产能:真去真退 有力有效

“钢铁、煤炭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主战场。随着全年去产能任务目标的基本完成,确保过剩落后产能真去、真退,成为检验这项工作成效的关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说。...

[独家]高长明:国际水泥“去产能”经验及其在我国运用之策

因为现今的前100家水泥集团占全国产能约95%以上,依靠它们每一个水泥集团的实际行动及其示范带头作用,我国彻底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重任就有了基本的支撑与保障,再辅以国家政策的引导与资助,历史欠账积累至今,落后水泥产能这个沉重的大包袱终于有望一举淘汰殆尽,为我国水泥工业的轻装前进开创有利条件,前景值得期待!...

“绿”“灰”结合—— 让海绵城市发挥最佳功效

一时间,动辄投资数百亿元的海绵城市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截至目前,大多数海绵城市还处于初建阶段,有的规划尚在“图纸上”。对其效果的认识需系统研究,走出误区。...

智能制造规模已达万亿 工信部指明五大切入点

业内人士从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设备数控化、智能控制、制造服务规程等五个切入点提出了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而在智能制造的脚步具体落地时,仍需上下求索乃至试错。...

林毅夫: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引擎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是从2016年到2020年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中国的民间储蓄接近GDP的50%,是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国家之一,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撬动民间投资,包括以PPP的方式鼓励民间投资于基础设施。...

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为新型城镇化保驾护航

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弥补城市排水防涝长期欠账,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的顽疾,是一件民心所向的民生工程,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常纪文:产能过剩是环境污染的根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环境污染的根源,所以,提高品质、做精做细、控制面上的扩张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关键措施。...

发改委官员:"国家又给东北1.6万亿"系误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随后出现了“国家又给了东北1.6万亿”等不太准确的解读。振兴司有关负责人:所谓“国家又给东北1.6万亿”的解读,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数额上,都是片面解读甚至是误读。...

[原创]强化环保执法 2016年上半年水泥企业罚金累计达160万

据不完全统计,有几十家水泥企业因为环保问题受到处罚或是停产整改,其中不乏行业内大企业,违规内容主要集中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超标以及粉尘污染,罚款金额合计达到160.5万元。...

林毅夫:为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国内外复杂因素对中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环境?日前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的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博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海绵城市应该怎么建

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投资问题如何解决?各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又有哪些做法和理念值得重视和借鉴?...

五问海绵城市:如何做到让城市不再看海

城市与水该如何和平共处?中国城市陷入的“治水方式”之困境又该如何解开?相关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以“源头治理”的新思路建造海绵城市。...

全国政协召开“东北三省工业转型升级问题”专题协商会

7月19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东北三省工业转型升级问题”专题协商会,25位委员和地方代表、专家学者发言、国家发改委介绍情况、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国资委、银监会等5部委现场互动交流,委员们从不同侧面为东北工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告别城市“看海”得补上短板

在不少地方,城市建设一直存在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地下排水不畅、地铁防涝措施不足、地下管廊建设迟滞,既折射出一些地方错误的政绩观,更呼唤城市建设中的短板需要尽快补上....

突破内涝困局亟须“海绵城市”——河南新乡暴雨引起的警示

河南新乡此次的暴雨事件,恰恰证明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人和水争一座城 雨季不看海的海绵城市在哪里?

我国北方自然地貌条件下,七到八成的降雨渗入地下,而城市开发后,下渗的比例急降到三成,更多的雨水在街道上流淌。...

PPP示范项目半数落地 非国企签约占45%

7月11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发布了《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季报第3期》(以下简称PPP季报3期)。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232个,总投资额8025.4亿元。...

暴雨再次教育了城市:李克强为何一直盯着地下管廊不放?

48小时内,李克强总理语气极重地3次提及地下管廊。前两次是在湖南岳阳的内涝城中村和夜里紧急召开的防汛会议上,可谓处“江湖之远”;后一次是在中南海内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中,可谓居“庙堂之上”。足见此事分量之重,总理挂念之深。...

[原创]武汉“看海” 海绵城市并非救急之“药”

随着各地“看海”问题的突出,海绵城市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相关股票都暴涨了起来,但是,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能拿海绵城市当救急之药。...

李克强:内涝反映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李克强说,在做好当前防汛抗洪的同时,要全面提升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能力。各地要针对抗洪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下决心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小型水利工程“两大短板”。...

2016全国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报告

2015年,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呈现负增长。由于水泥使用环节的结构性优化,虽然散装水泥供应量下降,但是全国水泥平均散装率继续有所提高,完成了国家“十二五”水泥散装率58%的规划目标。...

北京雨洪利用工程年均节水超过亿吨

在5月15日举行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水务局表示,北京现已建成雨洪利用工程1178处,年均节水1亿立方米以上。...

投资1.6万亿开展130个重大项目 振兴东北借重基础设施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司长周建平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东北振兴三年滚动计划和一批重大项目,确定振兴战略的路径图、时间表。周建平称,本次振兴主要解决东北转型发展问题,将投资1.6万亿元,围绕三年滚动计划,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约130个重大工程项目。...

[原创]从日本熊本地震看中国的建筑抗震

当地时间14日晚间9时26分左右,日本九州地区熊本县发生震源深度为11千米的里氏6.5级浅源地震。此后余震不断发生,目前已造成41人死亡,10余人失联,300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约10余万人被紧急疏散到各处避难场所。...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须加快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在中国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当中,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市场。...

水利投资逐步回暖 PCCP企业密集中标

管材公司今年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利润增速出现大幅回升。一方面管材企业目前在手订单额度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且订单供货期基本都在2年之内、主要集中在2016年进行供货;二是2015年行业景气下滑,大部分公司营业收入出现大幅下滑,处于历史低位,今年存在低基数效应。...

国家新政拉动巨额混凝土需求

日前,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16】8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1 2 3 45 6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