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发改委提2014年6大任务: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2014/01/24 08:55 来源:国家发改委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机统一,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机统一,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3年上半年,受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中央科学确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明确了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止居民消费价格过快上涨的“上限”,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适度预调微调,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稳定在7.5%-7.8%区间,全年增长7.7%,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上涨2.6%,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实现。

  二是着力扩内需促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3年,国家积极培育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农业、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方面投入,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务业发展,扩内需、调结构取得积极进展。内需继续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贡献率为10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进出口总额增长7.6%,其中出口增长7.9%。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增速持续快于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工业中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持续快于整体工业。

  三是深处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新一届政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2013年全年取消和下放了334项行政审批事项。财税金融改革稳步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部分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全年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以上;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全面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金融业的准入条件放宽。启动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等新型管理模式,继续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推进成品油、电煤、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四是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7.0%和9.3%。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

  总的来看,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就业增长保持了“稳”,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进”,符合稳中求进、扎实开局的要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稳中有忧、稳中有险。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化解产能过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

  2014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具备坚实的基础。一是物质基础雄厚。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应对外部冲击能力较强。二是内生动力强劲。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市场空间巨大,增长动力充足。特别是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将继续拉动投资和居民消费不断增长。三是综合竞争优势日益增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持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有改革开放激发的不竭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宏伟目标。随着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将不断释放,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2014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促进转型升级,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行政体制、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重点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三是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四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五是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六是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认真做好就业、社保、教育、住房和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等各项工作,切实织好保障民生安全网。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务院发文!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某水泥企业:我们现在被水泥经销商“拿捏”了

大型经销商开始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对市场的敏感度,对水泥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价格调整以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3 17: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