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集团以绿色低碳实践 聚力绿色转型
“企业的环保工作就应从管理思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入手,目标要远,起点要高,切实造福于人类。”这句高瞻远瞩的指示,源于2003年4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建德海螺的实地考察。
二十余载光阴流转,这份殷殷嘱托早已融入海螺集团的发展血脉,化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不竭动力。值此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再次回望,更能真切感受到海螺集团“逐绿而行、向新而攀”的坚定步伐与使命担当。
一、能源革命:构建多能互补体系
面对水泥行业高耗能的挑战,海螺集团坚定推进绿色低碳变革,推动能源结构焕新升级,大力投资建设风、光、储等新能源项目,新能源电站装机量达1GW,并积极探索氢能在水泥行业利用。
同时,加大替代燃料的使用,在枞阳海螺建成国内水泥行业首个生物质替代燃料项目,超80%的熟料基地公司推广使用替代燃料。
在山东济宁,建成行业首个“零外购电”低碳园区,融合光伏、风力、余热、垃圾、生物质五大清洁能源,配套AI负荷平衡调度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100%,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2万吨 。
二、智能赋能 激活绿色转型“智慧引擎”
海螺集团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推动绿色变革的关键力量,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建成建材行业首个AI大模型,在40余个场景实现应用突破。在济宁“零外购电”园区,AI模型能提前24小时预测风、光发电量,智能调度系统据此提出生产建议,实现“以需定产、以产调能”的动态平衡。
从国内首个露天水泥矿山矿车无人驾驶项目,到行业首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厂,再到实现对矿山全方位精细化管控,海螺集团通过数字技术将节能降碳贯穿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三、减排降碳 打造绿色制造标杆
海螺集团强化实施污染物超低改造,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环境责任。累计投入超60亿元实施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自主研发SCR深度脱硝等关键技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平均排放浓度大幅低于国家标准允值 。
全面发展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项目,在国内21个省市区推广超百个环保项目,固危废年处置规模超千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净化器”和政府“好帮手”。
四、成效显著 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通过一系列系统性举措,海螺集团的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十三五”末相比,集团吨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了13%,吨熟料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浓度下降了4%,碳排放总量下降了20%。所属水泥企业主要排放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平均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允值,其中氮氧化物浓度较“十三五”末下降了52%。
山东济宁海螺 李敬 摄
海螺集团成功入选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并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旗下拥有2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44座国家级“绿色矿山”。
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海螺集团的每一座工厂,都在努力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堡垒。展望未来,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征程上,海螺集团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在守护碧水蓝天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海螺力量。
当前,水泥行业正面临节能环保及产业智能化升级双重考验,为贯彻相关政策要求,加速推进水泥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网定于9月23日-24日,在山东淄博召开“第十四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智能化高峰论坛”。本次大会将汇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众多产业相关方,集群体智慧,推动水泥行业节能环保及智能化转型升级。
编辑:李彬恺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