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网评论:新藏铁路建设将会带来多少水泥需求?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林加义 · 2025-08-13 10:12

2025年8月,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新藏铁路这一国家战略工程即将迈入实质性建设推进阶段。铁路工程作为水泥行业重要下游,具有单位工程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受政策驱动明显等特征,能显著拉动区域市场需求并推动技术进步。新藏铁路建设将对沿线及周边地区水泥需求形成有力支撑,促进新疆及西藏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新藏铁路建设里程长,熟料产能主要分布在首末站及周边地区

新藏铁路是我国规划的五条进藏铁路之一,由新疆和田市出发,经过西藏阿里地区,进入西藏日喀则市,并于拉日铁路相连,成为打通新疆喀什至西藏拉萨的西部铁路大动脉。

根据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印发的《西藏自治区“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藏铁路分为日喀则至佩枯错段和佩枯错至和田段,规划里程超过2000公里。其中,新藏铁路在西藏自治区内将经过日土县、噶尔县、普兰县、仲巴县、萨嘎县、吉隆县、聂拉县、定日县、定结县、萨迦县以及桑珠孜区,建设里程约1600公里,计划于十四五末开始施工。

另外,根据公开招标文件,新藏铁路新疆段(即和田至省界)将于2025年11月正式开工,项目全长462.6公里,计划建设17座隧道和86座桥梁,桥隧比为61.53%。

图1:新藏铁路规划示意图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新藏铁路地域跨度广,建设里程长,但除首末站所在位置以外,沿线多数区域并未有水泥熟料产能分布。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显示,新疆和田地区及周边300公里范围以内共有熟料生产线5条,合计产能约558万吨;西藏日喀则市及周边300公里范围以内共有熟料生产线11条,合计产能约1090万吨。

从线路规划以及熟料生产线分布来看,华新水泥、雅曲新型建材、墨玉尧柏(海螺水泥正在进行并购的标的)、中国建材以及青松建化等企业具备供应距离优势。

图2:新藏铁路沿线水泥熟料产能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从新藏铁路沿线及周边水泥熟料企业产能占比来看,中国建材熟料产能规模最大,达到543万吨,占全部产能的33%;其次是华新水泥及西藏天路,产能占比分别约为21%和19%;雅曲新型建材、墨玉尧柏(海螺水泥)、青松建化和隆基水泥等企业产能占比相对较小,均在10%以下。

图3:新藏铁路沿线及周边水泥熟料企业产能占比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二、全线桥隧比预计在80%以上,水泥总需求超过3000万吨

在铁路施工过程当中,路基、桥梁以及隧道建设是消耗水泥的主要环节,而桥梁和隧道工程由于其结构复杂性以及耐用性要求明显高于路基工程,对材料的消耗量也更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铁路工程桥隧比越高,单位建设里程水泥用量越大。根据中国水泥网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桥隧比在80%-90%之间的铁路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水泥用量一般在1.5万吨/公里上下。

表1:国内部分铁路项目施工及水泥用量情况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根据规划信息来看,新藏铁路新疆段桥隧比为61.53%,单位里程水泥用量估计在1.0-1.5万吨之间。新藏铁路西藏段尚未公布明确的工程数据,考虑到川藏铁路雅林段桥隧比达到95.8%,故我们假设其桥隧占比在9成左右,单位里程水泥用量预计高于新疆段。

按照上述假设,新藏铁路全线桥隧比应当在80%-90%之间。因此,我们以1.5万吨/公里的标准计算其水泥用量,预计新藏铁路工程将带来超过3000万吨的水泥总需求。若新藏铁路于2035年建成,则可产生年均300万吨以上的需求增量,相当于2024年西藏和新疆两省水泥消费总量的5%左右。

三、严格控制供应,市场基本面向好

新藏铁路位于西部边境,距离主流市场较远,区域外水泥供应形成冲击的难度较大。与此同时,新疆和西藏地区对于新增产能的控制较为严格,加之错峰生产执行普遍较为严格,新藏铁路项目周边市场供需基本面预期较为乐观。另外,考虑到西藏阿里以及日喀则西部地区并未有熟料生产线分布,且未来并无产能新增预期,大量水泥及熟料供应将面临长距离运输的情况,运费增长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新藏铁路项目将对新疆和田、西藏阿里以及日喀则市场的水泥需求形成长期支撑,供需基本面大概率进一步改善。此外,工程位置偏远等因素推升各项要素成本,为当地水泥市场带来价格上涨预期。

编辑:林加义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8-13 17: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