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国家发改委运行局高秀英在泛珠三角水泥峰会上的致辞

2006/09/22 00:00 来源:

......

     大家好!在秋高气爽的九月,我们来到南国花城与来自北京及“泛珠江流域”水泥业界的各位尊贵朋友和嘉宾一起,参加由广东水泥协会担当东道主、由“泛珠江流域9+2省区”水泥协会、建材协会共同主办的“泛珠水泥峰会”,感到非常高兴。 这次在广州隆重召开的峰会是“泛珠”区域水泥界的一次群英盛会,是认真领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中国水泥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方向,坚定水泥产业向节约资源能源,实现绿色生态化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选择信心的大会,在这里,我代表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向所有今天来参加我们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水泥产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产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水泥产量快速增长,从1978年的6524万吨增长为2005年的10.6亿吨,27年间净增9.95亿吨,已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为48%左右。
     2.结构趋于合理
     2000年,我国水泥总产量5.97亿吨,其中代表水泥工业先进生产力的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水泥产量仅占水泥总产量的12%。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4.73亿吨,占水泥总产量的比例达到45%,五年平均增速达到43%。目前,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已经形成了由政府导向、市场拉动、企业自主发展的良好局面,对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日产4000吨、5000吨生产线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生产线投资大幅度降低,其先进性、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工艺技术和施工安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五”期间,我国成为日产8000吨、10000吨生产线最多,并能够成套出口的水泥技术装备强国。
   4.企业生产集中度提高
     生产线建设规模趋向大型化,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前十大水泥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4.4%提高到2005年的15%。形成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水泥企业。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和技术经济优势得到充分体现。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润80.5亿元,按统计口径计算,6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效益占全行业效益的73%。
但我国水泥工业仍存在着整体发展粗放,工艺水平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制定的水泥规划和产业政策旨在解决水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我们今天举行“泛珠水泥峰会”,就是希望从区域合作的角度来探讨我们如何发展和光大水泥产业已经取得的优势,如何扭转和解决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本次会议隆重邀请了水泥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及资深的水泥行业领导一起来共同围绕着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水泥区域发展规划、水泥产业节能降耗以及对传统水泥技术升级改造等主题进行探索以形成更有价值的共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议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能让更多的业内外关注水泥产业的同仁分享到目前业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成果,能有更多的水泥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在水泥发展的前沿问题为政府部门献计献策。
 
     祝首届“泛珠水泥峰会” 开成区域水泥合作 “思维与智慧的盛宴”。谢谢大家!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yj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2023年,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6-03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3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3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3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3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3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3

四川省

¥ 374.12
2024-06-03

重庆

¥ 337.56
2024-06-03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3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3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3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3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3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3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3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3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3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3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3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3

上海

¥ 367.73
2024-06-03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6-03

吉林省

¥ 420.39
2024-06-03

辽宁省

¥ 411.40
2024-06-03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6-03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3

河北省

¥ 361.26
2024-06-03

天津

¥ 408.21
2024-06-03

北京

¥ 389.43
2024-06-03 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