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行]辽宁山水:决胜水泥市场的辽沈战役

山水工源水泥是山水集团在辽宁第一批收购的两家企业之一,在其辽宁市场的品牌建立市场开拓上起到重要作用,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团队在山水工源水泥的行程中专访了山水集团董事、辽宁山水集团总经理董承田,更加细致了解了山水集团在辽宁的发展。...

[万里行]大连山水:逆流而上,从容应对市场

大连山水位于大连市瓦房店地区,这里不仅仅有良好的石灰石资源,更是大连市规划中水泥生产企业的聚集地区,未来大连周边主要的水泥企业可能都要搬迁到这一地区,山水算是提前一步,目前规划两条5000t/d的生产线,石灰石矿山储量1.9亿吨,满足企业35年以上的开采需要。...

[万里行]陕西尧柏水泥:水泥企业的海归

如果不知情的话,很多人都会误以为尧柏水泥是一个外企,而不是一个民营的上市公司。主要的原因就是尧柏在发展之初就走出了国门,在产能只有100万吨时就成功在伦敦上市,2010年8月23日又重新回归香港主板市场,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国外上市公司的规范运营,在经营理念和管理规范上都带有外企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尧柏水泥是中国水泥行业的海归,也是唯一的一位。这样的经历使得尧柏水泥在环保、安全、经营理念上面都带有国外企业的烙印,形成自己的鲜明特点。...

[万里行]台泥(辽宁):悄然成为区域水泥新势力

我们常说水泥行业“强者恒强”,指的并不仅仅是企业在产能规模、资金来源上所拥有的优势,更重要的一点是其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和由此产生的自信。...

[万里行]冀东海德堡:笑看陕西风云

海德堡水泥1994进入中国,跟越秀水泥先后在混凝土和水泥行业进行合作,这是海德堡最早在中国的投资。2005年开始跟冀东合作,采取“50%:50%”股权合作方式在陕西成立冀东海德堡(扶风/泾阳)水泥有限公司,目前一共有4条5000T/D的生产线,年产能200万吨。得益于陕西近年水泥市场的火热,这两家工厂也为股东提供了丰厚的回报,2009年两家工厂利润总额达到8亿。...

[万里行]陕西富平水泥:放眼中国市场长期增长

2007年被意大利水泥集团全资收购了陕西富平水泥,并于2008年初正式在中国推出自己的水泥品牌。富平水泥成为了意大利水泥集团在中国惟一的生产基地,年产能200万吨。...

[万里行]亚泰哈水:站在黑龙江战略的最前沿

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前身是哈尔滨水泥厂,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其品牌价值深入人心,亚泰并购之后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成为其在黑龙江市场重要的据点,目前是亚泰在黑龙江省惟一一家熟料生产基地,顺利成章成为落实集团黑龙江战略的重要平台。...

[万里行]万里长歌 驰于东北

告别陕西后,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代表团从西安出发乘坐飞机抵达沈阳,开始了在东北的采风活动。...

[基金年会]于九洲:冀东水泥争取明年进入“亿吨俱乐部”

冀东水泥作为我国水泥行业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全国性大型水泥集团之一,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排头兵”、“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摇篮”。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冀东水泥是如何科学决策,合理布局,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冀东水泥总经理于九洲在第二届中国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年会上作了相应介绍。...

[基金年会]崔星太解析中建材与海螺资本市场

在第二届水泥上市公司年会中的中国建材集团专场上,中国建材股份副总裁崔星太就中国建材与海螺水泥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解析。...

[基金年会]程志军:青松建化抢抓新疆大发展机遇

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兵团党委的领导下,以做强做大水泥主业,拓展、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立足南疆、挺进北疆,做强做大做优水泥主业”的企业发展战略,基本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原创]政策助推水泥业兼并重组 海螺谋并购

日前,国务院办公室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要求以汽车、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切实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以解决这些行业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在众同行并购之音齐鸣的时候,近年来一贯认为新建生产线成本更低、坚持走内生性增长之路的海螺集团也调整了前进的方向。...

[万里行]第二十七站山水工源:进攻辽宁市场的桥头堡

辽宁山水水泥集团总经理董承田认为辽宁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既是一个老企业,又是一个新企业。因为它继承了原来的工源水泥的传统、品牌和市场,也是山水进入辽宁重要起点和支点。告别陕西后,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成员乘坐的飞机于9月2日到达沈阳,再经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辗转来到了本溪,开始了万里行在东北的第一站——辽宁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之旅。...

[万里行]第二十五站西安尧柏:香港主板市场新贵

8月30日,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来到了陕西尧柏特种水泥有限公司西安总部,公司董事长张继民专程从香港飞回西安迎接万里行团队。尧柏水泥在几天前刚刚成为香港主板市场新贵,目前拥有8个水泥生产基地,产能达到1000万吨,主要布局在陕西南部区域,避开了冀东、海螺这些强劲的竞争对手,控制了整个陕南市场...

祁连山:多重整合 擎起西北水泥大旗

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祁连山水泥)为甘肃省最大的水泥企业和西北地区特种水泥生产基地。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支持的12个重点水泥企业之一,公司产能规模达1000多万吨,拥有“祁连山”和“鸳鸯”两个甘肃省著名商标。其中,“祁连山”牌水泥为国家免检产品。2010年上半年祁连山水泥实现营业收入达14.11亿元,同比增长19.49%;营业利润达2.81亿元,同比增长60.07%。...

[万里行]华润福龙:先破后立,启动华润水泥北方战略

2010年8月18日,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来到了山西华润福龙水泥,这是华润在山西的首个布点,标志其北方战略的开始。当万里行抵达公司所在地吕梁市柳林县时,福龙第一条5000t/d生产线恰好点火。...

[万里行]第十九站陕西富平:扩张计划近在咫尺

到目前为止,富平水泥是意大利水泥集团在中国惟一的生产基地,年产能200万吨。据意大利水泥集团中国区总裁马维平透露,意大利水泥将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收购附近另外一条5000t/d的生产线。届时意大利水泥集团在中国的产能将达到400万吨。...

[万里行]山西吉港:全面稳定就是我们的优势!

8月19日,中国水泥万里行来到山西吉港水泥,受到董事长王永喜等企业高管的热情接待。在万里行团队参观吉港水泥同时,董事长王永喜接受了中国水泥万里行随行记者的采访,介绍了吉港水泥和他本人的创业经历和体会。...

新疆天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新疆天盾特种水泥位于克拉玛依市西北40公里左右,周围地势空旷,鲜有人至。2006年开工建设,设计产能1200t/d,2009年底正式投产运营。在中国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日产5000吨甚至上万吨的生产线频频上马的今天,这条本应当寂寂无名的小生产线却风云际会,在特定的地理和市场环境下强势崛起,扼守克拉玛依水泥市场的咽喉要道,拔剑四顾,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克拉玛依水泥和商混市场甚至整个北疆水泥博弈中的重要变数。中国水泥网也在第一时间专访了董事长董继明,在了解企业目前状况同时也试图更深入探究这家企业背后种种不平凡的事迹。...

宋志平:减量淘汰和战略重组 水泥行业由大变强的春风春雨

淘汰落后对水泥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水泥行业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作为引领中国水泥业大规模联合重组获快速成长的大型建材央企和行业龙头,中国建材对此持怎样的看法,其联合重组还会有什么新的举措?带着这些问题,8月13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接受了中国水泥网CEO邵俊的专访。...

辜成允:台泥不做“搅局者”

辜振甫,素有“台湾头号红顶商人”之称。作为力促两岸和平统一的“汪辜会谈”的台湾代表,辜振甫本无意让辜成允接班。接掌台泥,对辜成允而言是偶然中的必然。其后,在辜成允的“鹰式管理”风格的调教之下,曾经日显老迈之态的台泥重获新生,并低调进军内地市场。...

新疆天盾水泥的狼性生存法则

狼嗅觉敏锐,具有掠夺性,善于竞争。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攻击目标时,狼群组织严密,团结协作。当中国水泥网举办的“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来到在天山脚下,看到也有这样一匹呼啸的野狼——新疆天盾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简称新疆天盾水泥)。...

宋志平:企业发展更应该注重质量和效益

宋志平表示,我国制造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走低碳化和绿色发展的道路,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经济转型、产业政策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在全球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和资源能源问题,大多数有识之士、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科学家已形成共识。这要求我国制造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不能再生产初级、低附加值的产品。...

冀东水泥:在建生产线提供确定增量

冀东水泥2009年年底水泥总产能约6000万吨,今年年底已建和在建产能将达到近1亿吨,公司规划在2011-2012年还将新增3000万吨左右的产能。...

[万里行]甘宁水泥市场现状分析:警惕过剩压力 跨区发展成新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以来,甘肃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稳步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平稳增长,2007年以来增速明显提高,2009年达到42.85%。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平稳,2008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略有回落。...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