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30日,记者从成都金简仁快速路项目“9·13”较大坍塌事故调查组获悉,经调查认定,“9·13”事故是一起因塔吊安装人员违规作业、施工现场管理不力、日常管理不到位、有关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职责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的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30日,记者从成都金简仁快速路项目“9·13”较大坍塌事故调查组获悉,经调查认定,“9·13”事故是一起因塔吊安装人员违规作业、施工现场管理不力、日常管理不到位、有关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职责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的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方案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将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中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大工程。...
近日,华新水泥发布公告,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华新(香港)国际与INTERCEMENT TRADING INVERSIONES签署股份买卖协定收购Natal Portland Cement Company (Pty) Ltd.100%股权已完成股权交割手续。收购完成后,华新水泥海外熟料产能达到1250万吨,水泥产能达2187万吨,这对低迷的行业和华新将产生哪些影响?“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一剂良药吗?...
检查船舶是否非法加装洗砂洗泥设备,是否存在洗砂泡砂等违法行为。...
12月24日消息,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春江水泥有限公司2条4500t/d熟料生产线SCR脱硝改造项目总承包工程公开招标。...
截至12月22日,皖维集团水泥分厂熟料年度产量创历史新高!...
2023年,受房地产持续调整等影响,水泥行业发展景气度继续下降。一季度下游复工情况尚佳,整体需求好于同期;二、三季度“旺季不旺、淡季更淡”,需求减弱明显,加之市场竞争激烈,水泥价格持续走低;四季度需求弱势恢复,水泥价格小幅上涨。总体来看,2023年水泥产量创下近13年新低,尽管煤价重心有所下移,但水泥价格降幅较深,行业利润大幅萎缩。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地产对水泥需求拖累减弱,水泥产量或将小幅下降,产能过剩压力下水泥价格中枢下移,行业效益难言乐观。...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利用人类最普遍的两种历史材料,水泥和炭黑,开发了一种新型、低成本的储能系统。该系统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提供电能的存储和释放,从而促进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能源网络在可再生能源供应波动的情况下保持稳定。...
从整个行业来说,某龙头企业的确表现不错,但其“只讲份额,不搞错峰”的做法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让全国水泥行业都“哀嚎”一片。...
对回转窑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检测、缺陷评估及预防性检修等工作,是各生产企业重视度极高的一个专业课题。...
日常要加强磨机运行管理,关注入磨物料粒度水份等理化性质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做好维修保障工作。...
今年以来,江苏徐州中联水泥紧盯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任务,践行三精管理(经营精益化、管理精细化、组织精健化),按照“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强化成本节约意识,深挖降本增效“金点子”,为生产经营添动力。...
两个砂石厂老板便坐不住了。...
昆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马德率队到云南水泥开展调研,研讨2024年商业计划。会议肯定了云南水泥2023年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马德要求云水与昆钢公司统一共识,全力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为股东创造更多效益。...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促进矿山企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湖南局、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发布通知,就加快推进全省矿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作提出要求。...
拟出让 17.5年(含基建期2年),起始价51575万元。...
涉及采砂特定活动所采河砂的堆放应当严格按照许可决定执行,不得影响河道防洪安全,不得破坏水生态。...
未来水泥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使用无人机和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无人化生产。...
当前,工业机器人在水泥厂日渐普及,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拉动水泥工业的发展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
如今,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水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塔牌集团前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挑战,严格成本管控,优化产能和市场布局。公司在证券投资方面保持谨慎态度,将继续保持压减规模并加强风险管理。1-9月水泥销量增长主要来自基建和农村市场。公司对房地产复苏持谨慎态度,预计需求将继续下降。光伏发电项目进展顺利,规划产能将大幅增长。骨料项目为消化自有石灰石废石资源,贡献较小。发货量有所提升,水泥价格预计将企稳回升。公司关注中央财政增发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对水泥需求形成拉动作用。公司未来不排除通过收购兼并做大做强水泥主业。员工人数减少,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
2023年前三季度,受房地产持续调整等影响,水泥需求疲软,行业低迷运行。一季度下游复工情况尚佳,整体需求好于同期,二、三季度“旺季不旺、淡季更淡”,需求减弱明显,加之市场竞争激烈,水泥价格持续走低。前三季度水泥产量创下近13年来新低,尽管煤价重心有所下移,但水泥行业利润仍出现大幅萎缩。展望四季度,我们认为水泥行业需求可能不及同期,由于需求弱势,加之企业库位较高,价格上涨阻力重重,均价或仍将下降。全年来看,水泥需求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行业效益降幅仍大。...
从2023年11月1日起至2024年3月31日,分两个阶段在全区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近年来,新疆水泥市场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尤其是2021年全疆水泥产量增长15.5%。但2022年由于疫情管控、全疆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建筑项目开工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水泥需求下滑严重,水泥价格整体下降。煤炭、原材料、物流成本等整体维持高位运行,在量价齐跌、成本上涨双向压力下,水泥行业利润严重下滑。...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严防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10月3日,记者了解到,因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近期,海南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被罚款20.9万元。...
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生产线投入运行后,系统运行平稳可靠,产能发挥优势突出,各项运行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9.53亿吨,全口径同比下降2.4%,产量创下2012年来新低。效益方面,受水泥价格跌幅较深和需求下滑影响,行业效益大幅萎缩,2023年全行业利润总额164.7亿元,同比下降59.8%。...
行业是一个大系统,企业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整个系统健康了,每个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系统不健康,单个企业的发展会非常艰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企业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归根结底要有效益,企业归根结底要发展。作为经营者,首先要明白办企业是为什么。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价值,做价值型企业。...
2023年上半年,万年青实现营业收入41.06亿元,同比下降29.7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67亿元,同比下降45.76%。...
他建议水泥行业一是要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不移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二是坚定发展信心,加快推进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努力营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郑州利孚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与法国TRB公司合作,针对水泥行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易磨损、侵蚀严重等难题,引进法国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和全自动生产设备,研发出了钛铝陶瓷复合材料。...
8月3日,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所属的一宗土地使用权转让公告...
近日,受台风影响全国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中国建材集团高度重视,全力确保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经营稳定运行。...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当前河南地区水泥价格基本处于低位运行,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加之省内熟料生产线企业计划20日起开展错峰停窑20天,涨价意愿强烈。8月4日起河南地区一些主要厂家开始恢复性通知上调高标水泥价格30元/吨左右。...
梅州市梅县区恒发建材有限公司股东决定停产关闭公司并进行资产处置。...
2023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市场需求不足影响,水泥行业延续2022年以来低迷态势。一季度下游复工情况较好,整体需求好于同期,进入二季度后旺季不旺,需求减弱明显,加之市场竞争激烈,水泥价格跌跌不止。上半年,水泥产量创下2012年来新低,尽管煤价有所走低,但水泥行业利润仍出现大幅萎缩。展望2023年下半年,我们认为水泥行业需求相较于上半年会有一定程度好转,价格将会出现季节性反弹,由于需求恢复有限,企业库位较高,价格反弹力度或将有限。全年来看,水泥需求将面临下行压力,行业效益降幅仍大。...
7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网上发布厅发布了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从控申检察办案看企业法律风险预防。...
在美丽工厂创建中,华新人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工作之余在园区绿化带、空地上种下了蔬菜、水果,不仅扮靓了工厂,也为员工餐桌增添了更多美味。...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七月传统淡季,受高温及雨水等天气影响,市场需求依旧低迷,企业出货量疲软,库存高位运行,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近期,河南地区市场天气异常,高温和雨水等不利因素导致市场需求低迷,各水泥企业出货量降至5-6成左右,库存持续居高不下。豫北郑州、新乡、焦作等地水泥价格继续下滑,跌幅达到10-20元/吨左右。...
为了公司资金回笼,改善公司的正常运营,很多混凝土企业都走上了诉讼、仲裁的道路。...
中材西安从2022年4月起针对矿山及运维安全风险较高的作业全面推行现场安全确认制度,要求对作业现场“人、机、环”涉及一线作业要素的要“先确认再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