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 进入高速发展机遇期——2007年水泥行业策略报告

● 2006年水泥行业走出低谷。产业结构调控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所的提高。2005年业绩基数低,2006年水泥需求旺盛是导致水泥行业走出低谷的主要因素。 ● 2006年前三季度水泥板块经营业绩大幅增长。整体上来看,水泥类上市公司经营增收更增效。21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18%;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近2倍及3倍。 ● 水泥行业未来将加速洗牌。水泥产业结构调控的任务依然艰巨,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当务之急。国家将出台包括圈定重点扶持十二大内资水泥集团等具体配套措施,以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合,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将风起云涌。 ● 水泥行业迎来持续性高速发展。水泥行业依托建筑业发展空间巨大,建设新农村进一步拓展水泥消费空间,水泥市场将长期保持活力,我国水泥行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 人民币升值提振水泥业的资源价值。水泥产品是资源性产品。由于人民币升值,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水泥企业的价值将长期处于低估的状况中。正是由于我国水泥企业存在不断增值的潜质,国外水泥巨头纷纷到我国抢摊设点,谋取我国水泥市场竞争的先机,以期分享我国经济大发展的丰硕成果。 ● 2007年水泥板块经营业绩有望继续提升。2007年的水泥产销增长将维持2006年的增长势头。2007年水泥的价格将好于2006年。随着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普及,水泥的能耗成本将下降,水泥企业的毛利率将相应提高。 ● 龙头企业尽享价值红利。水泥上市公司在水泥行业中处于行业龙头,其生产规模和经营业绩一般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作为扶持对象的上市公司不仅获得政策支持,而且有望分享并购红利,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 公司方面,重点关注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经营规模、管理与成本控制、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公司,比如海螺水泥(600585);具有外资并购概念,经营业绩有望大幅提升的公司,比如华新水泥(600801)。...

2007-02-01 2007 行业数据
徐州海螺易主:大企业集团资源整合的前奏

日前,中国建材集团宣布,以现金人民币9.61亿元,并为徐州海螺水泥的2.3亿元银行借款作担保为代价,从海螺集团手中收购其旗下的徐州海螺水泥全部股权。消息发布,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猜测:为什么海螺集团要放弃徐州海螺?徐州海螺对中联水泥有多大的价值,值得中国建材集团花9.61亿元现金、并承担徐州海螺2.3亿元银行借款担保的代价收购?此前,外资水泥巨头大举进军国内企业,此次徐州海螺并购是否意味着国内大水泥企业集团资源整合的序幕已经拉开?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此次并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水泥行业区域龙头与重组并购

2005年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不到10.5亿吨,而水泥生产能力已达13亿吨,产能过剩2.5亿吨。特别是落后生产能力比重仍占60%左右。我国排名前1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水泥生产总能力也只相当于世界水泥工业第一位的法国拉法基集团一家的产能。水泥行业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水泥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为此,2006年4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由八部委联合下发《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达到加速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十一五”期间,预计2010年国内水泥需求量为12-12.5亿吨,比2005年增加1.5-2亿吨;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由2005年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企业户数由5000家减少到3500家左右。实现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达到70%以上。因此,水泥行业重组并购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在此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区域龙头企业有望形成。本文在总结海螺水泥崛起、成为水泥业领先者经验的基础上,试图挖掘出水泥行业未来有望成为区域龙头的企业并勾勒重组并购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