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7水泥行业展望:增速持平,稳中前行

2017年,根据政府颁布的各项经济措施文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延续2016年的势头,房地产市场建设也将稳步前行,但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持续,去产能改结构仍是水泥企业面临的问题。2017年,水泥行业将进入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年份。...

国际权威投资机构看好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

花旗银行预计,中国政府今年会继续推进一系列改革,包括增加开发和研究开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国企改革、推行公私营企业合作制等。因此,花旗预测,中国2017年和2018年经济增长率均有望维持在6.5%。...

2017:国企不改 消费难兴

中国国企改革的正确推进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财税改革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

建设海绵城市的实质是什么?理论基础又是什么?

2016年,全国不少地区遭遇不同程度的强降雨袭击,除了导致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外,武汉等大城市甚至长时间被洪水围困,全城交通几近瘫痪。一次次被城市看海!地下综合管廊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海绵城市设施也没起作用。那还得怎么办?...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全文)

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并于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白皮书和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有关情况。...

2017年中国经济十大预测:稳中求进 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

2016年,面对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突出问题,我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工业品价格回升,企业效益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可以实现全年6.5%-7%的预期增长目标。...

2016年甘肃全省建成各类农村公路2.15万公里

据甘肃日报报道 (记者 严存义) 记者近日从省交通运输厅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2016年,全省上下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第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全力以赴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16年全省建成各类农村公路2.15万公里,其中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1.53万公里。...

林毅夫:全球变革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谈中国经济发展,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在2016年到2020年间,GDP平均每年增长6.5%以上。...

林毅夫:中国经济下滑有相当部分原因是外部性原因

6.5%以上的增长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能不能比2010年翻一番。这对世界来讲也非常重要。...

问诊2017:12位大咖怎么看中国经济、股市、楼市等

中国经济明年能否探底回升、调控政策将何去何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继续贬值、中国股市的“吃饭行情”能不能持续、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不会下跌、美联储加息为啥总是吓人?这些问题是投资者的关注,也是我们的关心。...

上海市政总院:用创新理念和技术引领"海绵城市"建设

一座城市要带给人们幸福感,离不开环境的和谐、安全和生态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到2040年上海将建成更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生态之城,地下基础设施与国际大都市对标,其中建设“海绵城市”是一个关键要素。...

多项数据露苗头 中国经济L型拐点正悄悄走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日在澳门出席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时表示,进入第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国务院部署企业降杠杆: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七个主要途径。...

中国经济转型须汲取日韩教训 给市场更大自由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3日报道,与美国人相比,日韩消费者的实际所得在其本国经济所产生的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家庭来自金融资产以及房地产等有形资产的收入不足,从而阻碍了日韩两国转变为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国资委两大国企改革基金终落地 助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

9月25日,央企中国诚通对外宣布,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诚通牵头发起成立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国资委所确定的国企改革两大基金——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国企结构调整基金已经全部设立。...

林毅夫: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引擎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是从2016年到2020年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中国的民间储蓄接近GDP的50%,是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国家之一,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撬动民间投资,包括以PPP的方式鼓励民间投资于基础设施。...

国信中心称经济2018年触底 增速接近或略低于6%

六大因素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6.5%左右可能是“十三五”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底部。...

林毅夫:供给侧改革需用好补短板投资机会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发达国家经济还未完全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进口需求增长缓慢,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影响。...

“一带一路”牵手G20 打破基建发展瓶颈

不过,我国外交成绩单上还有一项不得不提,即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它也为我国对外开放搭建了另一个平台。深度剖析,G20峰会与“一带一路”也有共通之处。...

“缺水之城”试点海绵城市 四川遂宁打造“西部水都”

2015年4月,遂宁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成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六省首批唯一入选地级城市。随即,遂宁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并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丘陵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新路。...

30个海绵城市试点近半仍“看海” 专家:不建成一定规模 不会马上见效

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中,近半数城市近期曾出现内涝。业内专家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这是系统工程,建成面积不达到一定规模,防治内涝不会马上见效。...

推进“海绵城市”概念,北京拟建73个蓄涝公园

2016年7月26日《北京市中心城排水防涝规划》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复,规划中称,北京市将在中心城区建设73个蓄涝公园。...

王小鲁:什么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王小鲁认为中国经济在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存在结构问题。供给侧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上被打了折扣。各级政府在直接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关心投资胜过关心给老百姓提供服务,在很多方面替代了市场,这是过去一个突出的问题。投资过度、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过大、杠杆率过高,都与此有关。...

杨瑞龙:政府过度干预经济造成产能过剩

我们所讲的结构是表象,背后反映的是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和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有关。换句话说,当前面临的机构是既定增长和体制模式下的一种利益结构。...

甘肃:设1600亿“三大基金”破解交通融资难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杨惠林14日晚表示,为破解交通融资难题,经甘肃省政府同意相继设立的总盘子1600亿的“三大基金”已开始运作。...

建设海绵城市需“借力”PPP模式

有分析认为,PPP模式的运用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至1.5亿元。打造一座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不仅需要理念的更新,还需资金的配套、投融资方式的转变。海绵城市建设资金需求有多大、建设资金从何而来、还存在哪些“瓶颈”需要解决?...

9位大佬发声中国经济 反驳关于“产能过剩”的当下流行观点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余永定:“供给侧改革”不是大杂烩

未来五年,根据“十三五”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抑制经济的下滑,而且能够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如果不抓住目前的投资机会,中国可能错过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或许又是一次“弯道超车”的佳期。...

中美经济对话达成60多项成果 产能过剩等达成共识

汪洋表示,中方经济团队认真落实习主席的指示,与美方一道,就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重点议题开展坦诚深入的沟通。与预期一样,虽然我们没有也不会消除全部分歧,但达成了60多项成果。...

赵扬:如果债务占GDP比重下降 中国经济肯定硬着陆

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金融创新峰会今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赵扬表示,去杠杆并不意味着债务占GDP比重就开始下降。...

李稻葵: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增长“前低后高”

5月27日,经济学家李稻葵发表了《未来中国十年经济大格局》的主题演讲。李稻葵首先讲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发展可能出现三个基本的特点,并分析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所面临的三个重要风险,最后就企业界未来十年所面临的三个重要发展机遇发表观点。...

李稻葵:中国经济未来有三大风险

5月27日,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泰康资产论坛上发表演讲,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存在来自于金融领域、国际秩序、国内改革的三大潜在风险。...

习近平:谈供给侧不能少了这三个字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就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发表看法。习近平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简称“供给侧改革”,但不能忘了“结构性”三个字。...

开局首季问大势 ——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

祁连山兰州商砼公司班组荣获甘肃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近日,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商砼公司水泥部中控巡检班组荣获甘肃省工人先锋号,庆阳市散装水泥推广办公室职工王志海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天水华建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

中国经济中期增长难乐观 房地产是最大风险点

4月28日下午,盘古智库举行2016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享会,发布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第一季度报告。...

中国基建发力 2016年专项建设基金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

今年3月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债券净发行量为4070亿元人民币,创有记录以来最高。 ...

打开中国经济一季报的五个问号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文章选择GDP、投资、M2、外贸出口和居民收入等五个指标的热点问题,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周小川:债转股主要为降企业杠杆 政策措施或涉及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

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债转股”表示,“债转股”主要是为降低企业杠杆,帮助借债过多的国有企业和大型私企降低债务水平,一些政策支持措施可能会涉及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但方案的一些细节仍在讨论之中。...

周小川谈债转股:有降低过剩产能部门杠杆率的目的

周小川4月14日表示,中国公司部门总体杠杆率比较高,但如果进一步细分,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源相对较难,所以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而传统企业仍然处在改革和转型阶段,需要降低杠杆率。我们需要大力发展股权融资,逐步改善这种现象。...

深度解析中国经济的七大困局

如今,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这七大困局:出口减缓,房地产绑架GDP;人才开始错位,招工难、找工作亦难;资源危机严重,对外高度依赖;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金融危机;社会开始固化,阶层流动性差;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存在矛盾。...

建材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各项措施要落到实处

2015年,建材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全行业生产增速下滑,主要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经济效益大幅回落。建材行业只有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过“新常态”,才能迎来跨越之后的春暖花开。...

经济最大的危险不是房地产 而是惊人的债务悬崖

笔者认为,周小川的演讲透露出中国经济当下最大的风险,不是房地产,不是过剩产能,不是政府债,而是高企的企业债,和因此引发的银行不良贷款的飙升。...

四大部委“掌门”齐发声 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四大部委"掌门"齐发声,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在提问环节上,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向财政部长楼继伟问道,中国评级被下调,是否会影响亚投行?财政部是否打算和评级公司沟通,做一些正面的看法。...

中国产能过剩的真相,超深刻!

“目前‘僵尸企业’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搞清所谓的僵尸企业,究竟是技术上已经落后必须淘汰,还是市场波动引起的资金链的断裂?亏损企业的产品究竟是有实际需求的民生产品,还是脱离或有害的商品必须销毁?”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这篇近万字长文重点讨论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不少振聋发聩的观点。他认为,化解办法必须要区别对待,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而是要发挥中国现有体制中的社会主义优势。...

李克强:过剩产能要去 职工饭碗不能丢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回答中外记者问题。 ...

[两会]加强“生态治水”顶层设计 海绵城市两会受追捧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如何更好地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减少城市内涝等城市顽疾,农工党中央、民革中央均提交了相关提案。...

三部委关于印发《加强信息共享 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支持政策的导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支持《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

国际产能合作务必冷静稳妥

国际产能合作被视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社会常见的毛病之一就是“一窝蜂”,在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中也不例外,一提“国际产能合作”就一哄而上。因此,要想有效结合国际产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实现提升我国经济的目的,我们特别需要理清一些基本原则性问题。...

新常态下如何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经济迈向新常态之路并不平坦,在增长阶段转换过程中,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多变,矛盾和风险也可能更加突出。因此,必须科学分析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风险,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空间,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积蓄力量。...

1 2 3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