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经济迈向新常态之路并不平坦,在增长阶段转换过程中,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多变,矛盾和风险也可能更加突出。因此,必须科学分析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风险,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空间,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积蓄力量。...

五万亿为什么还拉不动中国经济?

中央投资计划不断发力,但整体投资却一路向下,这是中国近10多年来调控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一幕。而最近两天有消息称,国务院正在考虑降低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更有人士测算若将拨备覆盖率从150%下调至120%,将释放5万亿信贷。...

高盛:下调今年中国GDP预期至6.4% 但仍有弹药

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4%,工资、就业和消费可能受到冲击。但他同时表示,无须恐慌,因为政策制定者拥有充足的空间来支持经济增长,也可以释放新的增长动力。...

李克强春节后首发话:中国经济在挑战中越战越勇

在春节假期后首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有事了,咱也不怕事,反而把神经绷得更紧、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这时才最能体现我们的韧性。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每逢困难会更加坚韧,越遇挑战会越战越勇!”...

中国2015年财政赤字2万亿 2016平衡收支恐更难

1月29日,财政部公布了2015年财政收支情况,“国家账本”中的财政收支差备受关注。...

中金重磅研究:中国经济重演1998-2002大通缩!

被称为旧动能的传统势力正在喘息。产能过剩如幽灵般挥之不去,钢铁、煤炭、有色、石化无一幸免,几乎全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2015年,中国经济的焦点在新旧之间反复切换,躁动不安。急于寻路的中国经济,继续在冰辙上艰难蛇行,没人能精确断言下一个春天何时降临。1998年的困境和出路值得今日借鉴。...

北大教授: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几率较大

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年来学界和政策界广泛讨论的话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去年4月在一次校园演讲中说,中国在未来的5~10年内有50%几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引起各方热议。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原创]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及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已经停摆,而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仍然有前进动力。本文从设备制造商和水泥生产商的角度探讨未来经济发展对全球水泥行业的影响。...

陈锡康: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主因是产能过剩

昨日,中科院预测中心在京发布2016中国经济预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经济学家陈锡康教授在论坛上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并就此提出若干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16年GDP增长6.5%以上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12月7日发表文章称,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将呈现出小幅缓降态势,初步预计,2016年我国GDP将增长6.5%以上,CPI将上涨1.5%左右。预计2016年CPI将上涨1.5%左右,PPI将下跌3.5%左右。...

林毅夫:十三五经济实现年均7%左右增长完全有可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业、金融安全和2020年两个“翻番”目标三大因素确定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必须要达到6.5%以上,并尽量实现7%左右的增长。从中国的产业空间、政策空间、民间储蓄等多重因素看,“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实现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评论]从供给侧发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进入供给老化阶段后,由于老化的供给无法创造等量的需求,在老供给产业投入的生产要素越多,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越低,总需求越不足,这就是中国经济连续5年下行的根本原因。...

高供给成本约束中国经济 企业望迎数千亿减税利好

明年我国有望通过“营改增”、适当减少特定行业企业所得税、减免收费等举措为企业带来数千亿的税费减免利好;同时,我国将通过深化金融改革解除金融抑制,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吴敬琏:新常态经济下行是供给侧发生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克强总理17日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有什么理由说中国水泥工业已经严重过剩了呢?

当中国仍有8亿农村人口住在主要建材是砖瓦木料,而不是钢筋水泥房中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说中国的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工业已经严重过剩了呢?当几亿农民远离亲人在城市打工而头无片瓦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严重过剩了呢?...

管清友:2016年中国经济十大猜想

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头看2015,很多一致预期被证明是一致错误:A股没有等来6124,却等来一场史无前例的股灾;央企没有等来激进的混改,却等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合并;地方政府没有等来期待的财权,却等来一堆来去无踪的置换债,人民币没等来美联储加息,但还是来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暴贬……...

实施十三五规划需要破除的几个政策误区

纵向对照我国过去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情况,实现经济增速6.5%的目标并非难事。但横向与发达国家转型时期相比较,发现6.5%的增速是很高的目标。我国要实现“保增长”目标,创新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加大投资。...

李克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长期任务

即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相当长时间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我们长期的任务。...

中国经济仍有很大增长潜力

在2015凤凰财经峰会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兼行长李若谷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世界经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还在半途,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果改进了我们的投资效应,提升了生产力,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习近平强调十三五规划尊重经济规律 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从今年3月份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至少6次向外国领导人或外国友人介绍过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强调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巨大潜力,“欢迎大家(亚洲)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放完成 地方备战申报第三批

目前,第一批专项建设基金已投放到位,极大地调动了银行、地方和项目单位的投资积极性。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工作正在抓紧开展,预计9月底前实现投放。而第三批国家专项建设债券基金项目申报文件还未下发,估计11月份会开始申报。...

财政部联合10家机构设立1800亿PPP融资支持基金

9月30日财政部透露,近期,财政部联合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支持基金。基金总规模1800亿元,将作为社会资本方重点支持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发展,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

中材国际董事长宋寿顺谈印度、德国并购经验

中材国际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之一,其80%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最大的风险,是用中国思维办国外的事儿。”中材国际董事长宋寿顺在“中材国际海外战略与‘走出去’经验交流”沙龙上表示。...

下半年建材业仍受益基建投资

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继“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出台后,近期国务院又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以促进投资稳增长。...

万亿级城市综合管廊市场引关注 首支千亿级基金面世

在国务院发文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后,万亿级别的地下管廊市场已吸引资金的关注。中冶集团与中国邮储银行近日在北京签署《中冶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冶集团与邮储银行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共同设立国内首支千亿级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

中国稳增长亮新招 专项建设基金火速下发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的情况下,中国官方祭出了“专项建设基金”这一稳增长新招。伴随着该基金火速投放,多地因资金问题被耽搁的优质项目纷纷提速。这些项目有望成为稳住投资这块“压舱石”的重要力量。...

建材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需求潮

从历史规律来看,在每年三、四季度都将进入水泥行业销售旺季,涨价效应对水泥类上市公司业绩提升有明显影响。...

张立群:十三五中国经济将在7%至8%间平稳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十三五”中国经济起步点会略高于7%以上,整个“十三五”前低后高,在7%-8%之间平稳变化。...

金圆股份: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青海互助金圆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互助金圆”)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朔州金圆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朔州金圆”)为互助金圆之全资子公司,两家子公司的经营情况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为满足互助金圆与朔州金圆日常经营对流动资金的需要,董事会逐项审议通过了《为全资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之子公司申请银行授信提供抵押担保的议案》。...

[独家]人民币汇率调整带动水泥行业续稳十年?

人民币贬值传导到民间的效应,是促使老百姓购物保值或提前消费,只要贬值速度可控,将促进国内消费,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都市化建设进程中的居住条件的改善,如果放开二胎三胎,还会带来商品房户型和户均面积的剧变,将带动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继续稳定运行十年。...

基建投资拉动水泥钢铁需求

从今年初至今,发改委已批复基础设施项目达41个,涉及投资近7000亿元。在各种项目中,基础设施投资在上半年增长了19.1%,高于各类整体投资增速7.7个百分点。其中,万亿专项建设债券登场、“一带一路”主题再起航,水泥钢铁行业的相关公司无疑将分享基础建设的巨大蛋糕。...

万亿专项建设债将解基建项目资本金之渴

近日传出消息,国家发改委拟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向邮政储蓄银行定向发行长期专项建设债券,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地正在积极上报合适项目,河北、河南、内蒙古等多个地方都展开了项目申报工作的部署。...

建华建材发起转型大讨论

近日,我国新型预制混凝土龙头企业建华建材集团在内部掀起一场适应新常态、转型升级的大讨论,建华建材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王刚率先解放思想,谈了自己对转型升级的看法。...

金圆水泥董事会通过多个银行授信融资议案

为满足互助金圆与朔州金圆日常经营对流动资金的需要,7月21日董事会逐项审议通过了《为全资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之子公司申请银行授信提供抵押担保的议案》。...

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海绵理念让城市与自然互动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积极探索。...

建材龙头企业眼里的“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同年11月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又对“新常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习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

建华建材王刚:经济新常态与转型升级

“新常态”不仅给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给建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作为建材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理应顺势而为,认识新常态、理解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研究行业、企业在新常态大环境下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沿着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的道路稳步前行。...

陶冬:股市跌成这样,经济还能不能持续?

中国的投资GDP,一度是往上走的,大概走到2007年的时候开始出现见顶的迹象,因为中国的工资持续的双位数增长,中国的汇率大幅度升值,但是这件事情被全球金融海啸所掩盖。...

未来十年中国GDP或放缓至5% 消费占比或上升

上一个十年,中国曾经历过GDP增速10.2%的繁荣期,也挨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近几年外汇占款滑坡催生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新型政策工具。令人好奇的是,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又将迎来何种挑战?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应对?...

习近平访俄成果全解读:32项大单价值250亿美元

5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了俄罗斯之行,开始对白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短短3天的访俄行程里,中俄两国不仅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历史认知和战略协作水平,还在经济领域锁定了多项合作大单。...

央行谈降息: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母亲节当天,中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6.8% 亚太区5.6%

5月7日上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报告称,受中国房地产及相关市场引起的投资放慢影响,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8%,2016年将进一步放缓至6.3%,通胀将保持1.2%的低水平。...

李稻葵:中国经济正走出U形曲线呈现出三大增长点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着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在“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2015暨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俱乐部年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宏观经济正在走出U形曲线,呈现出三大增长点。...

林毅夫:中国经济为什么要保持7%的增速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阐发了他对当前中国经济的看法。林毅夫剖析了7%的增速为什么合理且必要。...

四大稳增长措施待出 股市再迎10万亿暖风

从2015年开始,中央的思路可能发生重大转折,即逐步摒弃紧缩的思路,加大需求扩张的力度。一季度冰冷的数据无疑会加速这种调整,预计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

中国GDP五年内仍可能回到8%

张军认为,未来五年内GDP回到8%以上还是可能的,但长期趋势仍是下行。长期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会不断回落,20年里会从现在的8%以上下降到5%,但即使这样,中国仍有望在20年后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

“一带一路”将撬动万亿资金出海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也表示要加强同业合作。“既可以对一些项目搞银行贷款,也可以对一些银行搞转授信,由所在国的银行支持一些民生项目,当然我们也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多边国家的合作,我们现在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涉及64个国家,大约900个项目,涉及投资8900亿美元。”他说。...

林毅夫:中国经济还有10年8%的增长潜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还有10年或更长时间增长8%的潜力。...

发改委:“十三五”6.5%是增长底线

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翻番的要求来看,如果今年的增长按照测算实现7%的话,那么到2020年年均的经济增长要实现翻番必须达到6.56%,6.5%左右是底线。...

1 2 3 4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