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文达:试论水泥行业的未来

10年内需求下跌到10亿吨以内是超高概率的!...

多地密集部署稳增长 先进制造业投资迎强支撑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增速高于整体投资水平。数据显示,1~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

宋志平:深切缅怀厉以宁教授

谨作此文,深切缅怀我们敬爱的师者厉以宁教授。...

2023-03-02 宋志平
多部委“一把手”带队,为何赴这些地方“稳大盘”?

不过,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最终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2022新基建将迎来爆发 基建红利再现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助力新基建发展,新基建这个词大火,成为从中南海到业界、学界乃至普通投资者都关注的“流量明星”。那么新基建究竟是投资风口,还是割韭菜的名词。唯有自己懂,才能拨开迷雾,看清投资产品的底层逻辑,找到真正的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形势开年如何看?——三位经济学家谈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2021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进入2022年,应该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如何看待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 ...

总量超110万亿元,中国经济底气更足

2021年经济形势比预见的复杂、困难比预料的更多,但中国顶住了压力,防住了风险,经济行稳致远也有了更大底气。...

过去100年,中国创造的10大奇迹!

只要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只要我们励精图治上下同心,接下来100年,中国将能创造人类历史上更大的奇迹。...

全球历次房地产大泡沫能得出哪些启示?

从对经济增长的带动看,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房地产业在宏观经济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早去“工业化”恐成未来5年中国经济最大风险之一

如果某些效率低下的服务业占比迅速提高、而效率相对高的工业占比迅速下降,必然导致整体经济增速下滑,效率同时下降的现象。这可能导致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020-11-18 中国经济 GDP
新基建既是当务之急 又是长远支撑

在国内疫情和国际金融动荡、市场低迷的双重冲击之下,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超乎寻常。...

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约1.2万亿

未来在政策继续将“新基建”重点领域作为主要发力点的情况下,“新基建”相关投资增速可能达到两位数,部分细分领域增速甚至更高;“新基建”投资占比也将从当前的7%左右,逐步提高至15%-20%左右,“新基建”投资对于“老基建”投资的替代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

地方短板待补 “4万亿”不可重来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多地吹响了投资加速度的号角,基建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角色。...

2020-03-10 基建
“新基建”能否扛起稳增长的“大旗”?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新基建”能否成为A股市场新的抓手?记者整理了十家机构对于“新基建”板块的看法。...

诸葛文达:中期经济形势发展和水泥行业趋势分析

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一段时间后,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分化,利益矛盾激化,所得利益少的阶层,逐步走向民粹主义,并利用人多的优势,或改变法律,或运用暴力,夺得社会财富;创造财富的阶层,见势不妙,或沉默,或出逃,丧失经营动力,经济发展失去发动机,最终导致经济崩溃!...

宋志平:我的改革心路(五)之“两材”重组·下

2018年3月25日,我跟北大国发院的陈春花教授有一场玉兰树下的对话。陈春花老师专门研究管理理论,被称为“中国的女德鲁克”。...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高质量阶段企业的发展战略

3月25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北大国发院特聘教授宋志平与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陈春花展开“朗润企业家高端对话”,主题为“高质量阶段企业的发展战略”。...

北大陈春花对话企业家宋志平: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质量革命”?

北大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与中国建材董事长、北大国发院特聘教授、DPS金融管理博士项目实践导师宋志平在这里共赴“玉兰之约”。...

中国建材目标:打造百年老店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国建材集团今后的目标,是要按照中央和国资委的要求,打造百年老店,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技术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竞争力一流,确保实现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实现从大到伟大、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邵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产业结构升级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首届)发布会暨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于2017年12月28日在北京召开。 中企研首席顾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邵宁出席并演讲。...

跨省联动的错峰生产是水泥股价过百元的必行之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笔者的梦想:中建材股价过100元,海螺水泥股价过200元;也只有如此,水泥行业才能获得应有的价值;也只有如此,水泥行业的全部从业人员才能获得体面的生活。...

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三大特征凸显

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领域进展成就。宁吉喆表示,过去五年,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化等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支撑着我国经济。近期,世行、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多家权威国际机构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加减法”怎么做?习近平给出答案

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在工业“走出去”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积极树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形象,建设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输出绿色产品。...

中国建材集团和中企研联合举办厉以宁教授供给侧改革专题报告会

5月19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与中国建材集团联合举办专题报告会,邀请中国全国政协常委、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作供给侧改革专题报告。会上,厉以宁教授受邀出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研究员,中企研会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为厉以宁教授颁发了聘书。...

社科院报告:2017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或为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7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年度报告(2016-2017)》指出,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的概率很大。...

实体经济压力再调查:税是利润三倍 企业税一交就亏损

凌兰芳说,传统制造业根本问题是效率低下、成本高企,许多工艺设备非常落后,原料质量下降而价格猛涨。一方面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资本和人才却加快逃离。高科技附加值目前还跟不上,而低成本优势已经丧失,于是进退维谷,陷入困境。...

2017中国经济遭遇8大不确定性

对于2017中国经济走势,经济学界出现了严重分歧。在GDP增速、通胀问题、汇率、房价、股市、金融市场和税改等方面,经济学家们都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2017年是风险年,但也不必过于悲观。...

2017:国企不改 消费难兴

中国国企改革的正确推进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财税改革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

李稻葵:2017年中国经济领域有一场硬仗要打

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点不是房地产,而是货币存量居高不下导致的资金外流叠加和货币贬值带来的新型双螺旋危机。因此,2017年经济领域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是管住资本账户,严防资金外流。...

前瞻2017中国经济:绝非V型反弹,L型增长靠改革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中国2016年经济增速将在6.6%,2017年将放缓至6.2%。今年的一系列刺激政策使得IMF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但由于中国当前增速已经十分接近潜在增速,因此过度刺激将适得其反,各界的共识便是——未来的中国经济复苏不是“V”型,可持续的“L”型将取决于供给侧改革的动能。...

林毅夫: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失败,但是尚未见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既要有企业家的个人努力,也需要有政府帮助企业家解决企业家自身所难以克服的外部性和相应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

习近平在G20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姚景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攻坚克难

回顾过往,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动力,更多的是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而现在一些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长期大量资本和资源投入导致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利润下降,金融和系统性风险上升。...

国资委:央企要率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记者29日从国资委获悉,7月25日下午,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国资委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肖亚庆,到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党委调研了解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督促指导中国联通开展学习教育,并以《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题讲党课。...

王小鲁:什么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王小鲁认为中国经济在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存在结构问题。供给侧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上被打了折扣。各级政府在直接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关心投资胜过关心给老百姓提供服务,在很多方面替代了市场,这是过去一个突出的问题。投资过度、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过大、杠杆率过高,都与此有关。...

贾康:明年上半年经济有望出现阶段性探底

对于未来三年的经济形势,笔者认为有三个关键点是:一是到底什么时候完成经济探底并且企稳。二是决策层下一步将怎样做出通盘的改革部署和安排。三是创新态势的发展到底会如何。...

宋志平:没有创新就不是企业家

6月18日-19日,“2016年度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哈尔滨市举行。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

刘世锦: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 将来应是大L型

“中国经济的触底将来应该是大L型。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来讲,触底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大L型的底部会有一些小的W型,很可能出现一些反复甚至一些大波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目前最重要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僵尸企业或成东北国企改革突破口

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企改革的双轮驱动下,把东北地区的国企推向国资改革的实验台,将成为再次振兴东北的新契机。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认为,东北地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在于特困、“僵尸企业”的改革。...

赢在转折点 “十三五”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如何“赢在转折点”,是企业与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十三五”需要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社科院:产能过剩根本原因在于转型升级不畅

《经济蓝皮书春季号: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日前发布,蓝皮书认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最主要风险点之一,而造成产能过剩根本原因在于转型升级不畅。...

“L”型走势释放三大经济信号 如何应对?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海内外十分瞩目。权威人士近日明确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势,“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释放出哪些经济信号?...

开局首季问大势 ——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

供给侧改革输不起 去产能“长痛不如短痛”

权威人士指出,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去产能率先从煤炭、钢铁两个行业入手早已成为中央和地方的共识。去产能长痛不如短痛。...

“刚需”加热“海绵”——海绵城市建设的“地方行动”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30个城市人民政府制订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而正在制订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或已开展实质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试点的城市数目更多。毫无疑问,一股海绵城市建设热潮正席卷着神州大地。...

白伟岚:海绵城市在约束与监管下循序渐进发展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已被国家正式列入发展规划并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李克强博鳌论中国经济三个动力:将实施数百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

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不仅要平稳,更要有动力,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动力。他分别从“改革开放,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三方面深入阐述中国经济动车组的动力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纲要共分为20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两会]为什么中国“十三五”规划值得关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四分之一,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今后五年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社会对此普遍关注。那么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到底为何物?为什么值得世界关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