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海绵理念让城市与自然互动

2015/07/20 09:34 来源:伊秀新闻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积极探索。......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积极探索。

  从内沟河的综合治理工程,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到公园道路的“海绵”理念改造,延长城市绿线,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城市与自然互动。生态文明已成为泉州这座环湾面海之城的发展标记。

  阜新玉龙公园:首块“海绵”试水

  现场体验“海绵”理念支撑下的公园氛围。昔日,略显狭窄的水泥道路经过翻修,换上了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路面采用了生态透水材料,通过缝隙,雨水渗透至地层,彻底改变过去无法储蓄的情况。园内的道路翻修加宽,拥挤不再是难题。走在大路两旁,绿树葱葱,各色鲜花点缀;漫步彩色小径,更是静谧清幽。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城市“蓝”、“绿”空间明显增加,人居环境改善,让人们看到“海绵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造“海绵体”,让“包袱”变财富

  应改变观念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财富,今后城市建设应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水,坚持“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的规划设计理念。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要逐步形成步行、自行车等立体慢行交通网络;同时尽可能用透水性材料对地面慢行道路进行改造,将公共停车场改造成镂空路面,起到不依赖地下排水管道、最大限度利用绿地锁住雨水的作用。

  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节水低碳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建设,综合应用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采取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植被浅沟、截断径流直接排放渗透设施,雨水溏或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

  “传统的水泥路面、沥青路面,雨水没办法存蓄,但使用一些生态透水材料后,这种情况将彻底改变。”例如玉龙公园已经使用的一些透水混凝土,遇到雨天,雨水通过路面缝隙,渗透到底下的地层,能够存蓄一段时间,“夏天气温升高,人站在上面,能明显地感觉到湿度、温度与其他路面的差别,这就是海绵效果”。

  透水砖、生态混凝土、彩色透水混凝土等生态材料,目前得到广泛使用,最有效果的就是对道路绿化带进行改造,设置一些下凹式绿化带来接收雨水,地下铺上沙石,雨水经过“收、蓄、渗、排”的过程,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没有下渗的雨水排入蓄水槽,干旱时可用于植物或景观补水,实现雨水“慢排缓释”。

编辑:赵双双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天山材料召开第二届科技创新会议

刘燕充分肯定了2023年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天山材料现阶段的重要意义,对抓好2024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建材股份2023年度科技创新白皮书

中国建材股份2023年度科技创新白皮书"揭示了公司在新的一年里对科技研发的重视,强调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可能包含新的技术突破、创新战略及对未来行业影响的展望。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低碳技术成果推介目录(2024 版)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4版绿色低碳技术成果推介目录,强调了其在建材行业推动绿色转型的努力。公司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未来水泥发展仍然是“质量为先导,成本为效益根源”

面对未来更加严峻的市场态势,水泥企业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决策来应对呢?

宋志平:我做企业的三个基点之创新篇

其实,我做企业没什么秘诀,如果一定要讲的话,我想讲讲我做企业的三个基点:学习、创新、责任。正是这三个基点让我一直坚守企业并做出了一些成绩。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6 05: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