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山东东华水泥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产能突破

2014/12/30 09:26 来源:煤矿安全网 高媛媛

“截止到11月份,公司生产水泥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36%。年生产量与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前相比,提升了249%。”谈起因实施“轻资产”商业模式创新而取得的成绩时,山东东华水泥公司总经理李庆文,说出了这样两组数据。......

  “截止到11月份,公司生产水泥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36%。年生产量与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前相比,提升了249%。”谈起因实施“轻资产”商业模式创新而取得的成绩时,山东东华水泥公司总经理李庆文,说出了这样两组数据。

  东华水泥公司成立与2004年,建有两条日产5000吨的熟料生产线和一条年产水泥100万吨的粉磨站。直到2011年,该公司自我消耗熟料量依然是60万吨左右,只占总量的五分之一。产品结构不合理、国家水泥项目新批新建冻结政策,使该公司的规模发展受到制约。“国内水泥产业产能过剩,产需矛盾严重。要想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这条路径来寻找突破口。”李庆文说。

  在严峻的挑战与考验面前,该公司领导班子立足实际、慎重思考,经过艰难的抉择,最终选择了“委托加工”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

  2012年,通过多方考察,该公司将淄博当地的一家水泥公司定为首家进驻的企业,经过协商,双方“一拍即合”. 4月20日,该公司委派7名工作人员正式进驻“新”企业,“轻资产”商业模式创新之路跨出了第一步,也预示着新一轮考验开始。“用‘每次进驻就是一场革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据李庆文介绍,尽管在实施“轻资产”商业模式创新之前,他们做了万足的准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经历了很多艰辛。“新”企业与该公司的管理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别和差距,该公司便将自己的管理方式“复制”过去,帮助“新”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优化生产工艺,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进而逐步提高真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为尽快引领“新”企业走上正轨,进驻人员更是付出百倍努力,时时盯靠生产现场、维持发货秩序、理顺账目、做好后勤服务……

  “进驻第一家企业是最辛苦的时候。进驻人员吃住在公司,最长30多天没回家,没白没黑的加班更是成了‘家常便饭',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也从没跟公司要过特殊待遇。”李庆文说,艰辛的付出终究换来了回报,2个月内后,第一家“新”企业的磨机每小时产量提高近10吨,水泥电耗降低2度……

  “虽然忙,但是大家干的很有激情,尽管累,可是我们心里却很高兴。”到现在依然奋站在“轻资产第一线”的翟纯宁,回想起第一家委托加工企业迎来的首个产销“高峰”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当时,在他们的努力下,该企业创出了投产以来日产水泥4000吨,月产8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一步一步的成功,坚定了该公司实施“轻资产”商业模式创新的信心。两年内,该公司大干快上、迅速发展。2012年对淄博两家水泥企业实施“轻资产”运营,委托加工水泥达到147万吨。2014年,该公司又先后成功进驻3家水泥粉磨站,产能进一步扩增。内部消耗熟料达到了50%.实施“轻资产”商业模式创新使该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还为该公司带了诸多荣誉。“全国建材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国有企业十大创新模式之一”、“山东省煤炭经济研究成果一等奖”……其中,全国建材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该公司是淄博市唯一一家获奖的建材企业。这些重份量的荣誉,再次表明该公司实施“轻资产”商业模式创新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功。

  “靠顺境发展成就不了企业。越是面临艰难的局面,我们越要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攻坚破难。今后,我们将加快发展步伐,推动发展壮大,走到同行业的前列。”该公司总经理李庆文满是信心的勾画出一幅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

编辑:何姝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百年一遇的洪水中,各水泥企业最新情况如何?

目前清远、韶关共有熟料生产线26条,合计年熟料产能3539万吨左右,这些水泥企业情况如何?中国水泥网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企业。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水泥行业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时不我待,水泥行业必须赶紧醒悟,丢掉不切实际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幻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两广若继续“斗” 海南如何独善其身?

上述销售负责人呼吁,区域大企要理性竞争,以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健康的竞争手段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的稳定,防止价格战进一步蔓延和加剧,从而保障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8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8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8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8

云南省

¥ 312.85
2024-04-28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8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8

重庆

¥ 328.95
2024-04-28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8

广东省

¥ 325.61
2024-04-28

湖南省

¥ 316.08
2024-04-28

湖北省

¥ 319.39
2024-04-28

河南省

¥ 282.33
2024-04-28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8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8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8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8

浙江省

¥ 342.2
2024-04-28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8

上海

¥ 332.73
2024-04-28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28

吉林省

¥ 337.65
2024-04-28

辽宁省

¥ 324.97
2024-04-28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8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8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8

天津

¥ 338.21
2024-04-28

北京

¥ 339.43
2024-04-29 2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