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新世纪水泥装备工业发展的思考

2007/04/28 00:00 来源:

......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世纪。各个国家,各行各业都在为机关报世纪的到来研究发展战略,制定实施计划。  

水泥工业作为传统产业,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水泥的生产量、消费量,还是生产的技术和装备,都将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短期内不会有限大的变化。  

就水泥生产与消费量来说,近20年来,国际水泥总产量与消费量虽然呈增长的趋势,但增长的幅度缓慢。  
就水泥生产技术而言,以新型干法为代表的水泥工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的程度可以说都已经达到了相录的高度,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传统产业,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产业。其它新技术如沸腾煅烧技术尚处于开发阶段,即使在短期内取得工业化的突破,也难以取代新型干法在水泥工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目前新型干法在水泥工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目前新型干法单线生产能力已达到了日产8000~10000吨的规模,恐怕也已经到了极限,没有必要再发展更大规模的生产线了。今后水泥装备工业的发展将更加重视节能、环保、利废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从国内水泥工业发展的情况看,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水泥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全国水泥总产量已由1978年的6500万吨发展到1998年的53500万吨,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代表当代水泥工业最新成果的水泥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和装备发展也很快。通过国内自主开发、重大科技攻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相结合,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成套技术和装备已立足国内,国产化率可达到95%以上,而且已向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出口,获得好评。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示范工程已在河北冀东水泥厂建成投产,其装备国产化率目前也可以达到80%以上。  

然而由于前些年的经济过热和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水泥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供大于求,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疲软,水泥企业效益下降,已成为制约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主要予盾。近两年来由于国家采取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给水泥市场带来了生机,一些地方的水泥价格开始回升,产销两旺,然而发展还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供大于求的主要矛盾仍未解决。  

基于上述分析和认识,未来(21世纪初)中国水泥装备工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是促进中国水泥工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1.坚决利刹住低水平重复建设 

“八五”期间,在经济过热、水泥供炒应求的形势下,一些地方水泥价格曾卖到500~600元/吨,个别地方水泥价格甚至卖到800元/吨以上,水泥销售的利润超过了水泥生产的成本,这种高利润的刺激正是发生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赂市场经济过渡的初期,宏观调控又不得力,因而极大地刺激了各地方盲目发展水泥工业的积极性,大量的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由此可见,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才是造成今天水泥总量过剩,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如不坚决刹住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个顽疾,水泥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就无从谈起。 

2.打了淘汰落后的攻坚战 

在坚决刹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好淘汰落后的攻坚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49号文、国家经贸委6号令和国家建材局关于《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施细则》的要求,今明两年共安排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1亿吨,取缔所有无生产许可证的小水泥企业,关闭土(蛋)窑、普通立窑、直径2.2米及以下的机立窑、淘汰直径2.5米以下的湿法回转窑、干法中空窑生产线,让落后的生产有力排除出局,为先进的生产力留出市场空间,提高经济效益,水泥工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认真重视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在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实施淘汰落后的同时,还要认真重视对现有水泥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其技术进步。这是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方针不可分割的3个环节,也是今后发展水泥工业的工作重点。 

对现有企业的改造实际上要比新建、扩建还要难,因为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的内外部条件,提出切合实际的导向意见,开发实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技术改造不能停留在填平补齐单纯扩大生产能力上,而要不断开展技术创新,采用高机关报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得到升级。对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方便、市场容量大的地区,主要采用日产2000~40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和装备进行改造,淘汰落后的湿法窑、中空干法窑和小回转窑,也可采用集中建熟料基地,分散建粉磨站的办法,以降低投资。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还不发达,交通不很便利,市场容量又不大的地区,要开发出实用性强的高效、低投资的日产1000吨甚至日产600吨以上的技术装备,以使更多的中小型水泥企业得到技术改造。改造和提高上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它关系到几百万人的就业,关秒到大量的存量资产的盘活。不能只抓大,不抓小,因为中小企业毕竟是水泥工业的主体,只有抓了这个主体,结构调整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泥装备工业体系 

1.“现代新型干法”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一系列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如原燃料的高效节能技术、高环境保护技术。“现代新型干法”不能简单看作是一个烧成系统,更不能认为就是在回转窑尾加一套预热器或加一个分解炉,那样达不到新型干法的目的和效果。 

2.机立窑水泥的发展是中国水泥工业的特色,正是因为它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所以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占到了全国水泥总产量的80%。对机立窑水泥如何看,关系到今后水泥工业发展的大局,必须认真对待。我认为对机立窑水泥应给予正确评价,既不能全盘肯定,更不能一概排斥。机立窑水泥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对水泥需求急剧增长的需要,弥补了回转窑水泥严重不足,缓解了供需矛盾,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即使到了今天,水泥供需矛盾已经解决,出现了供大于求局面,机立窑水泥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仍是水泥生产的主体,即使淘汰了1亿吨水泥以后,机立窑水泥还是水泥产量的主要部分,继续在为城乡建设服务。当然也要看到,从机立窑水泥企业的总体看,先进的企业只是少数,大多数机立窑企业比较落后,有的还相当落后,规模小、技术装备陈旧,粗放型经营,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适应性差,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有待在“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战略实施中,通过“改造”和“提高”加以解决。 
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水泥工业仍然是新型干法回转窑与机立窑并存发展的时期,两者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从而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三、关于水泥装备的发展 

装备是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没有水泥装备的现代化,要实现水泥工业的现代化也是一句空话,因此要给予水泥装备以足够的重视,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七五”、“八五”期间,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以及对各大水泥装备制造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使我国水泥装备制造能力大为提高,水泥装备的技术进步成绩显著,不仅日产2000~4000吨水泥生产线成套装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日产2000吨成套装备已打入国际市场,为国争光。 

当然也要看到,我国水泥装备的制造质量,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还不尽人意。管理落后和体制的分散是对水泥装备制造业发
展的重大制约。 

研究开发与设计制造的脱了,不能起到相互促进和良性发展,往往由于各自利益的局限而相互扯皮。长期以来,不论装备厂规模大小,都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专业化协作机制建立不起来,也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实际是对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再加上供大于求,无序竞争,相互压价,“自相残杀”的现象比较普遍,使水泥装备制造企业效益下降、步履艰难,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通过改革和转制,建立类似工程公司机制的水泥装备专业集团,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融为一体。同时要规范市场,建立分工协作的机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关系到“十五”水泥工业发展的大问题、大思路,希望能有所行动。 

水泥装备制造要服务于水泥工业,所以水泥装备制造业要密切跟踪水泥工业的发展动态,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对已明令“限制”和“淘汰”的落后装备不制造、不销售,把工作重点放在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服务上来,为他们提供质量可靠、适销对路、有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并加强售后服务,更好地为水泥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新贡献。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予以公告。

总线型智能柜在铜川冀东万吨线智能工厂建设中的应用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智能化应用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工信部下达节能监察任务!涉及87家水泥企业(附名单)

4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2024年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

冀东装备:锐意进取打造一流企业 初心如炬照亮百年征程

在中国水泥工业走向繁荣的历程中,冀东装备功不可没。

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提速,设备企业的盛宴

国家一方面要求水泥行业强制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另一方面也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4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4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4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4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4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4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4

重庆

¥ 337.56
2024-06-04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4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4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4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4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4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4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4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4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4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4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4

上海

¥ 347.73
2024-06-04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4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4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4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4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4

河北省

¥ 364.97
2024-06-04

天津

¥ 408.21
2024-06-04

北京

¥ 389.43
2024-06-05 0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