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新一轮刺激政策财政唱主角?

2012/09/17 00:00 来源:搜狐

在第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将适时动用1万亿财政收支余额以及1000多亿元的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此举被普遍解读为中央层面将通过实施财政扩张政策维持经济增长。分析认为后续基建等公共投资项目将增多,决策层面或将减少企业税费刺激经济。由此乐观派认为中国经济四季度将出现回升。 ......

  在第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将适时动用1万亿财政收支余额以及1000多亿元的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此举被普遍解读为中央层面将通过实施财政扩张政策维持经济增长。

  在新一轮的刺激政策中,财政将唱主角。分析认为后续基建等公共投资项目将增多,决策层面或将减少企业税费刺激经济。由此乐观派认为中国经济四季度将出现回升。

  不过一系列的担忧也随之而至,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已经推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苗头出现,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增大,如果再采取庞大的刺激政策,中国经济滞胀风险将显现。

  温家宝总理的表态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此举被普遍解读为中央层面将通过实施财政扩张政策维持经济增长,如果新一轮的刺激政策出台,财政政策将唱主角。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认为,中国不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而应展开新一轮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未来的投资应该依靠财政支出。

  在林毅夫看来,基础设施投资的效果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看出来。他举例说,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政策对于高速公路也进行大规模投资,当时饱受质疑,但是现在高速公路早已经是拥挤不堪了。

  诸多学者判断,之所以采取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避免物价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重新走高。按照目前的态势,年内有望实现4%的物价调控目标,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假若再次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物价走高难以避免。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当前政策层面已充分意识到提升基建投资在稳投资、进而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有观点指出,由于经济的衰退势头不减,而稳定物价的方针限制了货币政策的运用规模,财政刺激成为当前拉动国内经济的不二法门,未来一段时间,决策层面的关注点可能更多地聚焦在财政政策领域。刺激手段多样化

  按照经济学上的理解,财政政策的扩张还包括税收调节等其他手段。今年以来,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外需不振,外贸行业遭遇寒冰。《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文章称,中国外贸商正遭遇有史以来的最严峻寒冬,大批企业手里握满了欠条。

  8月中国出口增速虽小幅反弹至2.7%,但仍处低位。专家指出,受外围经济拖累,中国恐难完成全年贸易增长10%的目标。

  决策层面对此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八条措施,相关分析认为实施细则即将出台。

  令外界兴奋的还有,这八项具体措施,排在首位的是加快出口退税进度,这被业界视作这项政策组合的一大亮点,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正在加码。

  有观点还认为,中央将继续加大对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力度。国家相关部门新近决定,将高效节能台式计算机、风机、变压器等6类节能产品,统一纳入财政补贴推广范围。这种扩容的态势表明,国家依靠财政力度刺激消费的意图明显。与之相应的还有被外界寄予希望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如果收入分配改革实质性启动,那么将极大拉动内需。

  还有市场人士建议,在推动投资转型和消费升级方面,政策更应以补贴、减税方式,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研究开发,产品结构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由此来看,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较大。

  正是由于对财政刺激力度加强的预期,众多乐观派认为,中国经济将在四季度出现复苏,全年有望实现8%的增长。

  不过,一些学者却持相反观点。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财政收入增加10.8%,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863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继续回落。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下降较多,8月收入为3765亿元,同比下降6.7%,出现今年以来首个负增长。已有担忧的声音认为,大规模财政投资将导致赤字的增加。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表示,在国家财政收入收紧的情况下,国家已经不可能从财政中支付巨额资金投资基建项目,投资仍需要依靠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其他资本的引入以及地方发债的形式来实现。

  此前4万亿的大规模刺激政策曾经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通胀压力。而眼下的胶着问题则是,美国于北京时间上周五凌晨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政策出台后,包括原油、铜、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升,由此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诸多学者纷纷发出警告称,中国要警惕经济滞胀风险。有学者预计,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会导致中国CPI同比增速触底,甚至开始反弹。一旦通胀反弹,中国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将所剩无几,这将对实体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稳增长与控物价的较量又到了关键时刻,这将继续考验着决策层面的智慧,同时也考验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编辑:zxy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建材行业5项节能降碳技术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

4月30日,工信部公示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6-03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3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3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3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3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3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3

四川省

¥ 374.12
2024-06-03

重庆

¥ 337.56
2024-06-03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3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3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3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3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3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3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3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3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3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3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3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3

上海

¥ 367.73
2024-06-03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6-03

吉林省

¥ 420.39
2024-06-03

辽宁省

¥ 411.40
2024-06-03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6-03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3

河北省

¥ 361.26
2024-06-03

天津

¥ 408.21
2024-06-03

北京

¥ 389.43
2024-06-04 13: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