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行政审批放权与遏制产能过剩不矛盾

2013/05/11 08:08 来源:观点中国

用行政审批来影响经济结构、遏制产能过剩的做法,已经走了死胡同,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和产能过剩的矛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可以通过“先宰后奏”的方式,避开行政审批,并在项目建成以后,迫使审批部门承认“事实婚姻”。......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能源局等多部委都在积极筹备落实第一批审批权下放,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涉及产能过剩的钢铁、电解铝等项目审批权是否下放问题。
  这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结果,也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近年来,尽管中央一再要求,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审批改革措施。特别在行政审批权的取消和下放方面,可谓铆足了劲,已经公布了若干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但是,实际效果远不如公布的情况那么美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许多已经公布取消或下放的事项,又被收了回来,或者,应当取消和下放的审批项目,迟迟得不到取消或下放。
  所谓行政审批权限取消或下放,会影响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带来经济结构失衡或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等,则是相关职能部门不愿放权的最主要理由。
  放在若干年以前,这样的想法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也是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认可的。因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调控怪圈告诉我们,用行政审批和行政管制的调控方式,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也是威力巨大的。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样的格局已经在逐步被打破。用行政审批来影响经济结构、遏制产能过剩的做法,已经走了死胡同,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和产能过剩的矛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可以通过“先宰后奏”的方式,避开行政审批,并在项目建成以后,迫使审批部门承认“事实婚姻”。
  以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为例,从2003年开始就实施宏观调控了,但是,十年下来,产能过剩的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调越高、越调越离谱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工作,也是形同虚设,甚至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还于去年集中审批了多个超大钢铁投资项目。显然,行政审批不仅没有成为遏制产能过剩的“杀手锏”,反而成为了产能过剩的“发动机”,使地方能够堂而皇之地建设与投资产能过剩项目。因为,一旦项目被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审批通过,土地、资金、政策等社会资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这些项目倾斜,给这些项目大开绿灯。
  所以,从这些年用行政审批手段遏制产能过剩的实际效果来看,诚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言,“集中审批、管控竞争行业发展的方式已难以抑制产能过剩。”相反,通过行政放权,用市场手段和经济手段遏制产能过剩才是大势所趋。
  事实也是如此,由于行政审批已成为权力和利益的象征,围绕行政审批所展开的已完全不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而是权力与利益的博弈。地方政府也好,企业也罢,为了项目能够获得审批,可以动用一切非正常手段,并完全置产能过剩于不顾。
  反之,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不是把眼睛盯在权力上,盯在行政审批上,而是积极地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并严格按照市场规则,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不符合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目标的企业和项目,用税收、信贷、环保、能耗等经济手段加以约束与控制,使其没有苟且偷生的空间,产能过剩的矛盾自然会得到解决。
  需要厘清思路的是,行政审批放权,决不是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给地方,让地方可以无作非为,可以大开审批绿灯,而是放给市场,让市场来“审批”和“评价”,让市场作为裁判员、审判官,让市场来决定哪个项目该上、哪个项目不该上、哪个项目该保留、哪个项目该淘汰。如果地方与企业一意孤行,继续用行政审批的方式决定是否上项目,相关职能部门还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地方政府及其企业的责任。如被破坏土地的复原、土质的改良、农民的安置等,如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还要追究当事人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等。
  一旦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建立起来了,投资者也就不会因为地方政府的需要而盲目冒险了,也不会再上已经产能严重过剩的项目了。慢慢地,产能过剩的矛盾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总之,在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型之后,政府职能也应当随之而转,而不是继续按照固有的套路,用计划的手段解决市场的问题。行政审批放权是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须迈出的重要步伐。不然,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许多经济矛盾,就不可能得到解决,甚至会越走越难。

 

编辑:周利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务院发文!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某水泥企业:我们现在被水泥经销商“拿捏”了

大型经销商开始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对市场的敏感度,对水泥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价格调整以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4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4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4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4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4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4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4

重庆

¥ 337.56
2024-06-04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4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4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4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4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4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4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4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4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4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4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4

上海

¥ 347.73
2024-06-04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4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4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4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4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4

河北省

¥ 364.97
2024-06-04

天津

¥ 408.21
2024-06-04

北京

¥ 389.43
2024-06-05 0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