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中国正在突破!拉闸限电是躲不掉的阵痛

2021/09/29 09:19 来源:占豪

拉闸限电仅是东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拉闸限电在全国并不是普遍性的,但在局部地区较为突出。 ......

拉闸限电仅是东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拉闸限电在全国并不是普遍性的,但在局部地区较为突出。  

譬如,广东、浙江、江苏、云南等多省市就给工厂进行了拉闸限电,仅仅是上市公司就有数十家发布了“临时停产或限产”的公告。  

一些地方的确对那些高耗能、生产率不高的企业进行了限电,像江苏就有超过1000家企业是“开二停二”。广东省内多地工业企业,也被要求“开三停四”甚至“开二停五”“开一停六”的错峰用电。说得直接一点,这种限电客观上是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较大影响。  

所以,拉闸限电可不只是东北地区,在其它地区早就开始了,而且近期一直在执行。  

那么,为啥东北就上了热搜呢?东北上热搜,根本原因是影响了居民用电,直接影响了民生,而其他省份主要影响的是企业。  

有网友认为,之所以缺电是因为煤价上涨所致。当然,煤价上涨对电力供应略有影响,但整体影响并没那么大,这一点从数据上可以看得出来。  

从用电情况看。2016-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较快,从59198亿千瓦时上升至75110亿千瓦时,增长15912亿千瓦时,增长26.9%。2021年增长尤其块,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4704亿千瓦时,同比竟然增长13.8%。也就是说,前面5年我们全社会用电量才增长了26.9%,但2021年前8个月同比竟然增长了13.8%,这样的增速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经济复苏速度超过预期,尤其是外贸增长太快和服务业快速复苏给用电带来了巨大压力。  

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约69%,随着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工业用电量也随之增加。2021年1-8月,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第二产业用电量36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第三产业用电量95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9%。  

2017年的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3%,2018年同比增长6.65,2019年同比增长4.3%,2020年同比增长3.5%。然而,到了2021年的前八个月同比增长则高达13.8%,这还是在多地拉闸限电的情况下的增速。这么短的时间内面临这么快的增速,再加上我国电网的调度效率还未形成全国一盘棋,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应对这么快的用电增长呢?  

所以,是真的缺电了!是真的供应不上了!  

再来看看8月份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情况。其中,火电同比增长0.3%,以2019年8月份为基期,两年平均增长3.2%;水电下降4.7%,两年平均增长1.9%;核电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5.5%;风电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12.7%;太阳能发电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5.3%。  

看到没有,电力供应增长整体很小,尤其是占电力供应达7成的火电两年平均增长只有3.2%,在经济强劲复苏下,这就必然带来电力供应缺口。  

然而,我们国家现阶段为了达到“双碳”目标,一直是是一定程度抑制火电的发展的。但是,相比火电,水电增速更低。总的来说,电力生产的增速远远低于需求的增速,必然面临缺电局面。  

为什么不大力提高发电的装机量呢?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火电占电力供应的比例依然超过7成,而清洁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发展速度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双碳”目标的天花板,就必然面临电力供应的矛盾。当然,也没有想到经济复苏这么强劲,尤其是出口增长那么强劲。  

在“双碳”天花板的目标下,只能进一步提升电力内部的调动效率和加快清洁能源的电力生产设施建设。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双碳”的目标来“压制”自己的发展呢?这其中核心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抑制全球变暖是全人类共识,也是全人类的天花板  

巴黎协定已经签了,也就是全球在大气变暖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共识。那么,巴黎协定就是共识后的发展天花板,越是高耗能高消耗的发展,会越快到达这个天花板,那么发展就会越早遇到瓶颈。  

在排放的天花板已经确立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要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通过减排来谋求发展上的主动。通过大幅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就是在全球已经确立的天花板下,谋求最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此,在战略上,我们单位GDP的能耗越低,我们在全球的新的政治经济规则形成过程中就会更占据战略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基于巴黎协定这个天花板制定了我们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从2021年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把“双碳”目标一步步落地,这是为了在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游戏规则中争取战略主动的做法。  

第二层: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倒逼深层次的产业升级  

基于第一层全人类已经确立的天花板,我们就必须得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倒逼深层次的产业升级。譬如,这一次面对我国外贸的迅猛增长,部分地区通过限电限产来一定程度地遏制生产,其核心目的就是要倒逼深层次的产业升级。说白了,就是这种限电限产会倒逼企业去做技术改造,去尽量提升单位能耗的GDP产值。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来定单我不做吗?当然不是,但我们必须提升技术水平,必须提升产品品质,必须提升产品价格,从而提升单位能耗的GDP。至于落后产能的出口,这种企业如果不能进行快速产业升级,必然会倒闭。  

第三层:必须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中国现在城市户籍人口才5亿多人,还有8亿多人是农村户口,这就意味着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很多消费会在农村,整体消费规模依然较低。这就意味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差不多15到20年,我国未来将会有7亿以上的人口成为市民,这意味着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来支撑这一点。  

农民成为市民,消费会大幅增长,这就必然带来巨大的工业产能的增长,同时必然带来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尤其是能源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得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能源的利用效率。  

如果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会怎么样呢?全球的资源增量基本都被中国这个工业机器吞掉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全球大量的资源持续不断地流入中国。  

然而,这必然会引发全球资源的紧缺,那么世界各国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争夺资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列强为了争抢全球的资源和市场而大打出手。  

对中国来说,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资源越少,内部的生产率就会越高,和他国爆发战争的风险也就越小,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难度就会降低。  

拉闸限电,是发展中的阵痛,这会触发所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触发我国内部的电力调度更有效率,触发全社会注重节能减排。我国正在取得突破,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编辑:孙蕾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江西水泥绿色转型:节能降碳举措与新能源创新实践

江西水泥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减碳行动方案,通过节能新技术、智能化转型、循环用水和替代燃料等方式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已实现吨熟料标煤耗和综合电耗下降,碳排放强度减少,并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绿色工厂和矿山,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化石能源、钢铁等行业改革路径探索

中国计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0%,并将重点领域如化石能源、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作为关键。措施包括控制煤炭消费,推动煤电改造,优化油气消费结构,严格钢铁产能置换和淘汰低效产能。此外,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淘汰老旧机动车,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专家解读之一 | 强化节能降碳目标引领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该文指出,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旨在推动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强调结构、技术和管理节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深化节能挖潜,强化目标考核,并实施十大行动以提高能源效率。此外,方案还加强了支撑保障体系,包括完善法规标准、配套政策、管理机制和市场化机制。

2024-05-30 能耗双控

专家解读之二 | 实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方案聚焦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强化科技创新,以及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激发节能降碳内生动力,确保国家规划目标的实现。

【今日投资】节能降碳方案出炉,光伏产业加速整合;A股反弹,有色板块走强,关注国企低位个股机会

关键结论:国务院发布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产能优化,光伏产业链因供给过剩加速出清,价格下跌,行业将迎来格局重塑。氧化铝价格上升,利好相关企业。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放宽,旨在稳定市场。关注金属板块和光伏行业领先企业投资机会。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6-03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3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3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3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3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3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3

四川省

¥ 374.12
2024-06-03

重庆

¥ 337.56
2024-06-03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3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3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3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3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3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3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3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3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3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3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3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3

上海

¥ 367.73
2024-06-03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6-03

吉林省

¥ 420.39
2024-06-03

辽宁省

¥ 411.40
2024-06-03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6-03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3

河北省

¥ 361.26
2024-06-03

天津

¥ 408.21
2024-06-03

北京

¥ 389.43
2024-06-04 00: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