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冀东水泥:中材不会放弃入主

2009/04/27 00:00 来源:投资者报

......

  “得冀东者得天下”,这是几年前水泥行业对冀东水泥最真实的感触。现在,这句话已变成“得冀东者得北方”。

  两字之差,差得不仅仅是因北方经济快速发展后水泥行业集体西进的区域化变革。更是作为北方水泥龙头企业之一的冀东水泥,为适合行业发展调整战线,同时在华北、东北以及西北(三北战略)等地分散作战,使其本地竞争力下降的必然结果。

  对此,冀东水泥正以重金巩固华北区域并试图进军西南重镇,这也是对既往“三北战略”的调整。2008年,曾因气候和经营受限,公司被迫将东北地区扩张计划搁置,主攻华北和西北。但华北地区受到北京水泥“老大”金隅集团威胁,后者通过并购太行水泥,以京津唐一带为势力范围大肆扩张。西北市场上,冀东与ST秦岭重组受挫,且在陕西市场遭遇劲敌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下称中材集团)和海螺水泥,因此,在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去年底出台后,公司决定南下,抢占新项目。

  “除看好灾后重建需求和重庆长远发展前景外,也是公司扩大南方产能规模的重要一步。”公司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日前对记者表示,未来西南地区将是公司业绩新增长点。在“三北”战线的基础上,公司将更倾向于“区域击破”战略。

  从东北转战西南

  在水泥行业相对分散、地方政府壁垒森严的背景下,冀东水泥此次能走进重庆实属不易。上述证券事务人员表示,此举作为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与重庆市江津区良好的石灰石资源条件以及该区域水泥市场的需求非常切合,由于单独设厂困难较大,公司采取与当地金桥水泥共同投资建厂的方式,在重庆市江津区建设两条日产3200吨熟料线带纯低温余热发电水泥生产线项目。

  市场人士预计,由于四川灾区重建,西南地区未来3~5年将有大量水泥需求,预计增加5000万吨以上,而且该地目前水泥价格居全国前列,同时可为冀东水泥打入四川市场提供了良机。数据显示,2007年四川水泥的总体产量为6214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只有2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金桥年产300万吨水泥的产能,招商证券最新报告认为,按每吨水泥400元的保守销售额估算,公司此次投资重庆项目,将为其2009年增加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进军西南之前,公司基本放弃了东北战场,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公司失去东北战场后的被逼无奈。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由于气候寒冷,东北地区每年有半数时间无法施工,毛利率经过年度均衡后也远低于内地市场,因此被迫将东北地区扩张计划搁置一边。

  而对手却趁机布局。今年3月6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建材)辽源金刚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和弘毅投资产业一期基金在京签署出资协议,共出资10亿元,设立北方水泥有限公司,业务重点就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

  与此同时,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已提前加大了对四川周边布局。记者了解到,二者投资分别为50亿元和22亿元以上,两年后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在川渝地区产能将各达1000万吨和550万吨左右。冀东水泥的对手还有西南水泥龙头拉法基,目前也在不断扩产。

  得冀东者得天下?

  “得冀东者得天下”。正因为公司所处的华北地区是投资热点区域,一些大项目如京秦高速等陆续开工、曹妃甸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以及北京市政建设投资规模和速度,都吸引了同行眼球,而唐山地区落后产能淘汰也为扩张产能提供了空间,加上冀东水泥的在建和拟建产能分布较散,各区域市场份额普遍低于20%,缺乏市场定价权。因此,同行都瞄上了冀东水泥。

  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纷纷向冀东水泥伸出橄榄枝。2007年10月,中国建材与唐山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仅仅半个月后,中材也与唐山市签了合作意向书,都希望在水泥等领域合作。但3个月后,中国建材被中材踢出局。去年1月2日,冀东水泥公告,中材或其所属的上市公司将采用直接增资的方式对冀东水泥实现控股。中材承诺,将用3年时间投入不少于130亿元,使冀东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1.3亿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将其打造成国内最大、世界前五名的水泥企业集团。但一年之后,双方实质性合作依然无果。

  同样觊觎冀东水泥的还有北京金隅水泥和海螺水泥。金隅集团由北京市国资委控制,主要市场在北京地区,产能约占北京市场60%,金隅集团和冀东水泥在北京的市场份额总共约50%以上。目前以京津唐一带为势力范围大肆扩张,成为冀东水泥的重要对手。

  一直想收购冀东的海螺水泥在产业领域受挫的情况下,采取金融资本的方式大量买入。去年二季度末,海螺水泥以持股3582.2万股成为其冀东水泥第三大股东,到去年三季度末,海螺水泥持股已增至9761.38万股,以占总股本的8.1%升为冀东水泥第二大股东。

  谁都想得到冀东,最后谁也没得到冀东。冀东水泥董秘张士江此前表示,公司希望独立发展,如果要选择战略合作者,也希望对方能接受冀东现有战略。

  中材的算盘

  尽管西北市场空间相对较大,但冀东水泥西进之路并非一马平川。

  西北战略上冀东水泥一改“来者必拒”战略,主动和秦岭水泥合作。冀东主要看上了秦岭水泥的生产线,秦岭水泥的主要生产设备有一条日产2000吨、一条日产2500吨和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水泥产能400万吨。今年2月,ST秦岭和冀东水泥同时公告称,国有法人股事宜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冀东水泥入主ST秦岭也由此破灭。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耀县水泥(ST秦岭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铜川市国资委要价太高,是冀东水泥暂时退出了对收购的一个原因。另外,秦岭水泥自2005年起开始亏损,4年中仅2007年一年盈利1600万元,去年预计亏损2个亿,冀东水泥也担心包袱过重。

  但陕西、内蒙古市场被广泛看好,陕西和内蒙古市场由于基建拉动和灾后重建的因素市场景气高于公司其他市场区域,2008年陕西、内蒙古的吨水泥毛利在60~70元,是冀东水泥所有市场区域中最高,今明两年在国家4万亿投资的驱动下,陕西和内蒙古市场景气仍将持续。

  而据分析师透露,中材集团也以西北为重点,中材在西北水泥市场已控股天山股份、重组宁夏建材集团,希望进军甘肃和陕西市场,因此很希望通过和冀东水泥合作,一起做大西北市场。

  记者了解,尽管去年协议未兑现,但中材并没死心,目前仍在与唐山政府洽谈。冀东水泥内部人士透露,中国建材此前出局源于其绝对控股冀东水泥的想法被唐山政府否决,因此中材就算收购成功,也不会是绝对控股,可能是持有相对最多的股份。

  申银万国的报告认为,中材入主将给冀东水泥带来充足资金,满足公司快速发展所需。130亿元可用于新建3000万吨以上的水泥产能,如运用财务杠杆,则可扩张的规模更大。即使非常保守地预测到2010年冀东的总产能达到8000万吨,则未来3年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也将接近50%,将成为国内扩张最快的水泥龙头企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周育先出席“六零绿色建材日”活动,倡导建材行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战略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在2024年“六零绿色建材日”活动上表示,集团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绿色科技、制造、产业和服务,致力于催生新质生产力,落实“双碳”战略,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周育先与中国建材集团高层会晤九江市委书记刘文华,共商深化合作事宜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与九江市委书记刘文华会面,双方讨论加深合作,推动共赢发展。周育先提议根据九江资源和集团规划探索更多互惠项目,刘文华欢迎集团扩大投资,九江政府承诺提供良好投资环境和支持。双方企业领导层亦参与会谈。

冀东水泥收年报问询函:被质疑客户依赖与供应商关系,净利润下滑引关注

冀东水泥收深交所年报问询函,关注点包括其营收大幅下降、净利润下滑超过两倍、客户依赖和供应商关系、以及高比例的长期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交易所要求解释业绩变动原因,核实供应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并详细说明坏账准备的合理性。

2024-06-01 冀东水泥

2024年企业亮点:创新驱动增长,世界最大碳纤维拉索通车,北新建材荣获多项大奖

这篇文章报道了多家企业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指导下取得的重要成就。中复碳芯的世界最大规格碳纤维拉索应用于沣邑大桥,显示了中国在桥梁建设的技术实力;中国巨石获得我国首张ISO56005国际标准四级认证证书,展现了其在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的领先地位;孟加拉的高端浮法玻璃生产线点火投产,体现了中国建材国际工程的先进技术;中建材环保院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北新建材荣获多项行业大奖,彰显了其在涂料和建筑材料领域的卓越表现。这些成果体现了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工厂实践: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助力碳达峰

CNBM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工厂。旗下企业如青州中联、北新建材(陕西)和中材科技(阜宁)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产品制造,实现固废处理和碳捕集,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绿色生态实践,建设美丽工厂。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6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6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6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6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6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6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6

重庆

¥ 337.56
2024-06-06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6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6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6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6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6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6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6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6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6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6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6

上海

¥ 347.73
2024-06-06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6

吉林省

¥ 455.81
2024-06-06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6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6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6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6

天津

¥ 408.21
2024-06-06

北京

¥ 389.43
2024-06-07 13: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