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建筑设施的特殊需求

2008/07/14 00:00 来源:

......

  为了完成上述科考目标,必须在冰穹 F上建立科考内陆站,以便开展长期或短期观测、研究,特别是冰穹 A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因此必须有保障人员、设备持续科考的物质条件。鉴于南极内陆地区极端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物及设施有特殊要求:

  抵御低温严寒

  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位于东南极高原腹地,冰盖主分冰岭的中段。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冰穹 A内陆冰盖考察队确定最高点的位置为南纬80°22¢00²,东经77°21¢11²,高程4093米。根据我国内陆冰盖考察队装设在冰穹A最高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2005年全年最低温度为-82.3℃(7月27日测定值),夏季最高温度-35℃,实测的年平均温度为-58.4℃。而长城站的最低温度为-27.7℃,中山站的最低温度为-40.4 ℃,因此可以毫无质疑地说,冰穹 A是地球表面温度最低的地区。在这一极端低温下,所有建筑材料、设备都面临巨大考验,要在长时间里经受极端低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非同一般。

  高原缺氧

  冰穹 A最高点海拔4093米,区域冰厚在1500米至超过3000米的范围内随下覆地形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由于冰穹A顶点气压较低,资料显示约在590~560百帕之间(1~4月),氧气的含量较低,相当于我国青藏高原近5000米高程的含氧量水平。内陆考察队队员在经过几天的适应后,4个人可以抬一个50公斤重的冰芯样品箱、3个人可以挪动1个近200公斤重的油桶。我们使用的PB-240雪地车在此高度功率有明显的下降、有明显的燃烧不足的迹象,但仍可以拖载2个重型雪橇、至少15吨的重量行驶。这对建站的施工是巨大挑战。

  风速较平稳

  冰穹A最高点区域年平均风速低于5米/秒,最大风力不超过8米/秒,一般在2~4米/秒。而长城站与中山站的强风(强风指八级以上大风,八级风速是17.2~20.7m/s)天气分别为132天和171天。 

  距中山站较远

  冰穹A最高点距中山站的直线距离为1228公里,雪地车实际行车距离为1280公里。由于是高海拔,低温缺氧,地面人员、物资运输耗费时间较长,必需设置中继站。

  环保要求高

  南极是遭受人类破坏最少的大陆,保护南极环境对人类具有重大的意义。保护南极环境不仅是保护南极地区, 实质上是保护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和我们人类自身。目前,南极环境已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保证南极环境的清洁,以及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在南极内陆建立考察站必须从环保的理念出发,尽可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1~4月全国各地基础设施投资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各地基础设施投资统计

南阳中联践行安全策略,筑牢生产防线,荣获多项安全荣誉

南阳中联重视安全生产,通过“三个一”活动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前预判风险,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实现零违章零事故。他们使用先进技术监控环保数据,及时预警,确保绿色生产,并被评为绿色发展先进企业。未来,南阳中联将持续强化安全预防措施,保障公司安全生产。

2024-06-04 中国建材

绿色技术赋能,广州建成首座超150米“近零能耗”高楼

广州科创大厦运用绿色技术成为国内首座超过150米的“近零能耗”建筑,实现综合节能率61.00%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5.36%,是建筑领域碳中和目标的示范案例。大厦采用冷巷、太阳能烟囱等设计减少空调能耗,使用遮阳光伏一体化幕墙和建筑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达65万度,预计全生命周期减碳8700吨。智能建造工艺如云端建造工厂和双碳管控平台则提升了施工效率并实时监控碳排放,助力实现绿色低碳目标。

全国工人先锋号:济宁中联熟料车间,高质量发展中的实干之星

济宁中联熟料车间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以技术创新和人才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他们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证产品质量,并致力于绿色低碳转型,减少污染。车间注重人才培养,创建星级班组,强化科技研发,取得多项专利和奖项,展现了新时代工人先锋号的精神风貌和实际贡献。

匠心筑梦,鲁南中联生产技术部:勇担重任,创新引领,荣膺‘全国工人先锋号’

鲁南中联生产技术部以其负责的设备管理、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人才培养赢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他们通过优化设备管理、推行全员维护、实施创新项目、降低成本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公司的高效、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6-03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3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3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3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3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3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3

四川省

¥ 374.12
2024-06-03

重庆

¥ 337.56
2024-06-03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3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3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3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3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3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3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3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3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3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3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3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3

上海

¥ 367.73
2024-06-03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6-03

吉林省

¥ 420.39
2024-06-03

辽宁省

¥ 411.40
2024-06-03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6-03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3

河北省

¥ 361.26
2024-06-03

天津

¥ 408.21
2024-06-03

北京

¥ 389.43
2024-06-04 18: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