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建材下乡行业整合破解产能过剩难题

2010/03/10 00:00 来源:建材下乡网

......

  经历过金融震荡的洗礼,全球步入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趋势日益明显,但全球在迎来新一轮整体上升的同时,危机的阵痛犹存心间,诸多问题潜藏在复苏背后。经历过洗礼的建材行业,在2009年底和今年年初实现了强势复苏。但我国宏观经济回升基础不牢固、内在动力不足,有别于煤炭、钢铁等周期品行业,建材行业存在销售半径、低库存、无中间商等行业结构特点,下游需求波动会更加直接地反映在建材行业发展之中。

  并且,建材工业两大主要产品水泥、玻璃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产品的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我国建材工业尚处在以原材料制造为主的发展阶段,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其中,水泥加工率不到30%,玻璃深加工率也不超过30%,行业竞争不规范,处在低层次阶段。

  未来建材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压力较大。后危机时代建材行业如何谋变?“建材下乡”是当下业界最热的话题,它无疑是未来建材行业发展的实质性利好消息。这不仅有将要开启的农村自用住房建材消费市场,而且大量的基础建设、公共建设、房地产业与农村城镇化进程,决定了国内农村建材需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强劲和刚性的。

  与“建材下乡”同样受到关注的是行业整合,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表示:“大企业收购小企业仅是初级并购,第二轮并购应是大企业之间的并购。”专家预测,今年将有更多建材行业区域超级航母出现。

  2009年国务院38号文件的出台加速了这种趋势的实现。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水泥被认定为严重过剩,玻璃明显过剩。新的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和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正在酝酿出台。《平板玻璃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近日发布。

  作为建材行业三大领域之一的非金属矿行业,目前整合之势也迫在眉睫。国务院办公厅1月2日下发通知,要求对耐火黏土、萤石从矿山开采、生产计划管理、税收、环保、产业准入、出口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缩减耐火黏土、萤石的开采量和生产量。工信部组织起草的耐火粘土和萤石两行业的准入标准,已于3月1日起实施。非矿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标准实施后,将有1/3的企业面临关停和技改。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表示,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已经确定为11%.工业发展将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出台。2010年是调整工业结构关键的一年,我国将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方面出台严格措施。2010年,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的建材行业将成为工信部下刀的五大目标之一。

  同时,国家发改委关于清理在建项目、已核准未开工项目等政策的发布更是为大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外部环境。

  中国水泥协会向政府提交的未来“十二五”水泥产业政策报告,已将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十一五”的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转向“企业重组联合,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并购已成为未来建材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兼并重组有利于企业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节约成本,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而兼并重组之后的企业也会在融资方面存在优势。中小企业融资难业内皆知,重组之后的大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贷款,另外还有机会拿到较低的基础利率。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水泥行业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时不我待,水泥行业必须赶紧醒悟,丢掉不切实际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幻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两广若继续“斗” 海南如何独善其身?

上述销售负责人呼吁,区域大企要理性竞争,以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健康的竞争手段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的稳定,防止价格战进一步蔓延和加剧,从而保障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7

青海省

¥ 411.41
2024-05-17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7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7

云南省

¥ 308.20
2024-05-17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7

四川省

¥ 345.57
2024-05-17

重庆

¥ 331.21
2024-05-17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7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7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7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7

河南省

¥ 324.60
2024-05-17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7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7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7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7

浙江省

¥ 328.4
2024-05-17

江苏省

¥ 298.89
2024-05-17

上海

¥ 317.73
2024-05-17

黑龙江省

¥ 438.00
2024-05-17

吉林省

¥ 382.09
2024-05-17

辽宁省

¥ 367.01
2024-05-17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17

山西省

¥ 317.83
2024-05-17

河北省

¥ 352.52
2024-05-17

天津

¥ 368.21
2024-05-17

北京

¥ 339.43
2024-05-18 07: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