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工资标准是如何决定的

2011/11/07 00:00 来源:

......

  最近,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21.7%.无论是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还是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这样的新闻总是能引来人们的极大关注,原因就在于这触碰到了民生保障、收入分配等社会中最敏感的神经。那么,工资水平是如何被决定的?经济发展与工资水平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期“思与辨”进行关注。

  主持人: 王付永 深圳特区报记者

  嘉 宾: 连 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晨 星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林卫芬 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一、工资标准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主持人:《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会随着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由当地政府进行调整。大家怎么看待最低工资标准这一现象?

  林卫芬: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政府管制价格的行为,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的矫正。这种做法也是从国外借鉴来的。但是国外的所谓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在参考平均工资和行业平均工资的前提下制定的,并且其标准的提高始终和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直接挂钩,美国在1938年在《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中规定了最低工资,到1997年最低工资标准就已经提高了20倍左右。这些年我们在一些省份虽然在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不仅大大落后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而且低于行业工资水平。所以在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在提高工资标准上,应该在参考平均工资水平和行业平均工资水平的前提下重新设计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

  连弟: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及不断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不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在我国企业的主要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并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深圳的人工成本仅占生产成本的6.92%,上海只有6.1%.所以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而且还会促其转型。

  二、什么因素决定工资水平

  主持人:在经济学上,工资决定理论有几个典型的版本,比如古典经济学派在工资决定方面一直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体现,它必须等于维持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亚当-斯密也认为,“劳动工资有一定的标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即使最低级劳动者的普通工资,也不能减到这一标准之下”,二百多年之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现在情况下,应该由什么因素来决定工人的工资?

  林卫芬:人们一直有这样的认识,能力低的员工只为创造经济价值作出了极为有限的贡献,因此也只能得到很低的工资,要不然雇主就会辞掉他们。这种看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人们完全不可能在一个基于分工的生产过程中去确定个体对整个生产所作出的贡献。而能确定的只是,所有参与创造价值的员工都对整体结果作出了贡献。

  晨星: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是否增加工资要看领导者的脸色,但是如果在全球市场上来考察,工资涨与不涨,不仅事关公平,更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关系,供需之间的均衡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工资水平的高低长期来看,应当是一个被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结果,而不是人为决定的结果,人在其中的作用体现在该如何让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更加接近一个合理的水平。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我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倍增”。这样的愿景,让人期待。毕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仅切实改善了公众的生活,而且使日本迎来了二战之后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

  三、最高工资水平并不在最富有的地区

  主持人:人们的常识是:工资标准高的地区往往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那么,高工资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连弟:很多人认为,最高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说最高的工资水平应该出现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是一种静态的思维偏见,其实际情况是,最高的工资应该出现在给人的发展带来最大上升空间的地区。工资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但是出于利己的考虑,很多人不愿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名着《国富论》中,专门拿出一章对工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他认为:“劳动工资的上升,不受国民财富的实际多少所影响,它是因为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所造成的。所以,最高的工资不是在最富有的国家或者地区里,而是在发展最快或者说致富最快的国家里。”

  较低的工资标准使经济发展缺乏技术劳动力的支撑,只能把淘汰企业吸引进来,而将高附加值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拒之门外,甚至成为低端企业的洼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通过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及不断提高,对高素质企业形成激励,实现优势企业驱逐劣势企业,最终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晨星:中国人均GDP高于印度的一倍,但过去的7年,印度的工资已经连续多年以高于GDP的增速增长。从1999年至今,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其中,2004年印度的平均工资水平上涨了11.6%,是亚太地区最快的国家。而同期印度的GDP增速度都在9%以下,只是到了2005年,其GDP增速到达到9%.而中国的工资增长速度却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中国的GDP连续20年基本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而工资在GDP中的比例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980年时为17.1%,1998年时为11.7%,到2003年的时候下降到12%.最近几年,始终在12%左右徘徊。人们幸福感的下降有很多种解释,但是经济上的解释方向应该是最基础的。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高工资、高福利永远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名片。高工资、高福利是一个地区魅力所在的“秘密”,这与人们的财富观念无关,一个可以提供高工资和高福利的地区,必然有相关的高端产业来支撑相应的工资水平,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工作,人们得到是个人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实现和满足。亚当-斯密认为:“丰厚的劳动报酬既是国民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又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自然征兆。”工资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对人才吸引的关键,中国很多技术性人才淘金印度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出现用工荒的真正原因在哪里?相对于改革开放的早期,沿海对内地在工资水平上没有很大的优势,这是用工荒的终极答案。在某种程度来说,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也可以看作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政策导向是推动水泥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水泥行业唯有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推动散装水泥事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03年1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国家经贸委全国散装水泥办公室致浙江水泥散装率连续三年全国省、区第一的贺信上批示:“散装水泥发展的经验值得总结,使我省各行业、产业都树立赶超意识,奋发向上,力争先进,开拓创新。向水泥产业的干部、职工致敬,并希望继续保持先进,取得新的成绩。”

“三大工程”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三大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三大工程”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建设或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

《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号)要求,规范和加强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已经2023年8月4日总局第16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告。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6-03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3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3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3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3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3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3

四川省

¥ 374.12
2024-06-03

重庆

¥ 337.56
2024-06-03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3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3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3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3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3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3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3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3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3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3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3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3

上海

¥ 367.73
2024-06-03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6-03

吉林省

¥ 420.39
2024-06-03

辽宁省

¥ 411.40
2024-06-03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6-03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3

河北省

¥ 361.26
2024-06-03

天津

¥ 408.21
2024-06-03

北京

¥ 389.43
2024-06-04 1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