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财政收入增幅数倍于居民收入引争议 媒体吁减税

2010/12/07 00:00 来源:

......

  最近有两类新闻老百姓非常关心,一类是“稳定物价”,一类是“增加收入”。

  一方面,多部委紧急出台了一系列物价调控新政,仅国家发改委就为此五天内连发九文,调控力度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各地“十二五”规划相继出炉, “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均被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一些地方还明确提出“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力争居民收入增幅超过GDP增幅”。

  从长远看,“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内容。从短期看,CPI持续走高(预计11月我国CPI涨幅可能超过10月的4.4%,达到年内峰值),意味着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不可避免地下降。无论从哪方面看,呼唤加薪、普遍加薪都是迟早会出现的社会情绪。

  不过,就像“财产性收入”不是每个人说有就能有一样,“迟早加薪”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却难以迅速反映到大部分人的工资条上。毕竟加薪不能靠政府振臂一呼或行政命令实现,盲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让一些人失业,而由政府出手给吃“公家饭”的人加薪又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要搞收入分配改革需要财税领域先动,要实现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需要各级政府带头“还富”。只有减轻竞争性行业企业的税负,才能腾出空间给员工涨工资,只有以家庭为单位对民众进行减税,中低收入家庭才能更直接更快捷地改善生活。

  多年来,我国“国”与“民”收入分配失衡,财政收入增幅数倍于GDP、也数倍于居民收入早就备受争议。“十一五”期间,全国财政收入从3.9万亿元起步,以年均1万亿元的幅度增长。今年前10月,全国累计财政收入达70899.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5%.尽管财政部专家们对一些税收项目的超高增长做了解释,并强调这些只是“恢复性增长”,中国并不存在财政收入比重过高问题、不存在“国富民穷”。但有一点显而易见,那就是政府完全具备让利于民的实力。特别是在一些民众非常敏感而对财政收入影响不大的税收项目,比如个税上,可改革的空间是相当大的。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一直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宣布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行结构性减税、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但从现实看,数易其稿的“收入分配改革指导意见”和“工资支付条例”至今难产,风传已久的一揽子减税方案(包括上调个税起征点)也不见有所动作。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的加税倾向却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要收车船税;给楼市降温,要收房产税;带个笔记本电脑回国,要收关税;据说酝酿征收的还有环境税……每个税种的增加,当然都有其“正当”的理由,然而无论专家们罗列出多少条加税的好处,在税费多见增项少见减项,加之水、电、油、气价格纷纷上调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都必然受到打击,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内需也必然有些不给力。

  让利于民、让利于中小企业的减税政策是一份民生答卷,检验的是政府肯多大程度休养生息、还富于民。与稳定物价相比,更能体现出政府的执政魄力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政策导向是推动水泥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水泥行业唯有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推动散装水泥事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03年1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国家经贸委全国散装水泥办公室致浙江水泥散装率连续三年全国省、区第一的贺信上批示:“散装水泥发展的经验值得总结,使我省各行业、产业都树立赶超意识,奋发向上,力争先进,开拓创新。向水泥产业的干部、职工致敬,并希望继续保持先进,取得新的成绩。”

“三大工程”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三大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三大工程”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建设或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

《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号)要求,规范和加强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已经2023年8月4日总局第16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告。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14: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