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台泥: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

当大陆的水泥企业还在纠结于采用何种脱硝技术、如何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没有分类的垃圾等问题时,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台泥)已经开始进入碳捕捉、养殖微藻等先进技术领域。受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的邀请,中国水泥网作为大陆媒体之一,参加“2012台泥媒体环岛环保行”,近距离接触台泥,感受台泥“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的理念。...

乔龙德:加快转型步伐 着力推动“三新”启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四届十次会长全体会议于21日召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强调“三新”的创新、确立、运用都必须针对有效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提高门槛,发展新产品,必须显示对转型升级的作用,对推动行业进步的作用和推进行业节能减排的作用。...

金隅红树林公司参与编制水泥窑协同处废国家标准

2012年,国家环保部组织编制《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唯一企业代表,凭借十余年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城市废物的技术与经验,参与了上述标准的编制。...

[原创]鱼峰水泥杨义:应尽快制定水泥窑协同处置标准

由于没有统一的运行标准,许多上马协同处置项目的水泥企业需要自己与政府商讨后期的补贴政策,非常被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水泥协会从中协调,制定相应的运行标准作为参考,以便各地政府出台相应的补贴标准。...

湖北武汉市委副书记到武汉华新水泥视察参观

12月12日上午,武汉市委副书记胡曙光、市委副秘书长张捷一行专程视察华新武汉陈家冲生活垃圾预处理项目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华新公司总裁李叶青、助理副总裁王焕忠等陪同。...

金隅集团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生力军

北京金隅集团形成了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各种类型城市垃圾的环保产业,实现了“政府好帮手 城市净化器”的完美转型,成为协同北京市委市政府创建无垃圾公害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

北京水泥厂荣获“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近日,北京水泥厂荣获“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为自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评选“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以来,首次在试点单位中评选出的“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原创]豪瑞:双剑合璧助力中国水泥行业华丽转身

1999年,与同样是百年老店,并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的华新水泥双剑合璧后,豪瑞将其在水泥行业积淀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带来中国,发展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尤其是利用水泥窑对废弃物进行协同处置,不仅为华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令国内水泥行业加快了从污染向绿色环保华丽转身的步伐。...

[原创]普茨迈斯特助力国内水泥企业环保转型

目前,普茨迈斯特液压高密度固体泵和料仓系统广泛应用在国内污水处理、采矿、冶金、废弃物处理、石油化工、水泥工业等诸多领域。在水泥工业,普茨迈斯特系统主要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项目中,目前普茨迈斯特与国内多家知名水泥企业都有很好的合作。...

[原创]水泥视角“十八大”报告热点解读

“十八大”成功闭幕后,胡锦涛主席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主题报告成为媒体追逐、各路专家解读的对象,笔者作为水泥行业从业者希望站在行业角度解读一下报告的热点问题,还望业内专家予以批评指正。...

陕西蒲城永峰水泥厂减排五大系统工程

近日,记者走访了陕西蒲城县永峰水泥厂,与永峰水泥厂领导就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进行深入采访。据了解,陕西蒲城县永峰水泥厂共实施了五大系统工程。...

湖南省住建厅希望有更多华新环保项目落户湖南

11月27日,湖南省住建厅会同该省环保厅、财政厅及有关地级市等领导一行16人在实地考察、调研华新环保业务后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华新环保项目在湖南落地。...

[原创]中材国际蔡玉良:水泥脱硝应以分级燃烧技术为主,以SNCR技术为辅

近日,中国水泥网记者专访了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蔡玉良。蔡玉良表示水泥行业脱硝应以分级燃烧主,SNCR技术为辅,降低脱硝运行成本,确保水泥企业能够长期有效的满足氮氧化物减排的控制需要。...

毛志伟:新标准即将出台 NOx排放量严控在450mg/Nm³以下

日前,“第五届中国水泥环保大会暨水泥除尘、脱硝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毛志伟参加了会议并做了主题报告。...

北京水泥厂:中国水泥环保事业的领跑者

在中国宏观经济调结构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在首都向“绿色北京、科技北京”转变发展方式时,作为金隅集团旗下水泥板块的一杆旗,北京水泥厂通过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服务型、建设保障型”的不断转型,在退出和发展中求新求变寻找新的定位,完美地践行了集团包容性增长的理念。...

中国水泥协会名誉会长雷前治、秘书长孔祥忠一行考察瑞泰科技

2012年11月13日,中国水泥协会名誉会长雷前治、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在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朱爱华陪同下,考察了郑州瑞泰耐火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瑞泰耐火科技有限公司。...

金隅琉璃河水泥荣获污泥处置技术专利证书

琉璃河水泥公司经理赵向东与北京奥利爱得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杨盛林共同研发的“增钙热干化结合水泥回转窑处理及处置污泥的方法和系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中国水泥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10月31日,中国水泥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孔祥忠作了中国水泥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合肥院第一条水泥窑烟气脱硝项目投运

德全汪清水泥有限公司5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烟气脱硝系统日前正式投入试运行,标志着合肥院与北方水泥正式跃身水泥行业烟气脱硝业务领域的行列。这是东北地区第一条水泥窑采用的烟气脱硝系统,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第一条水泥窑脱硝系统。...

华新水泥与北京金隅签订环保战略合作协议

10月17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就环保领域方面的合作签署了战略协议。此次强强联手,有利于双方发挥各自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北京地区环保业务的发展。...

瑞士豪瑞集团CEO博纳德访华畅谈绿色水泥生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豪瑞集团不断探索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耗的各种先进技术,在全球40多个国家的分、子公司开展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的业务,集团每年在可替代原燃料业务的投入近1亿美元,每年协同处置废物约500万吨,是全球水泥行业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可持续发展等环保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

工信部原材料司开展专题调研 推进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建材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但增速回落,下行压力加大。为更好地把握行业经济运行态势,促进行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落实,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带队分别赴中国建材、中国中材、中钢股份和北京金隅等在京重点企业调研。...

河北省长张庆伟到唐县冀东水泥调研

2012年9月21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到唐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调研。...

金隅北京水泥厂获评国资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十佳示范点”

金隅集团所属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二十几年的稳步发展,目前已成为协同水泥窑处置城市工业废弃物集成技术的行业引领者。领导班子研判企业在首都发展中的生存环境后,坚定了发展环保产业、实践循环经济的战略,提出了强化对标管理,保持行业领先,打造“导师型领导、专家型员工、学习型企业”的明确要求。...

蒋卫平对话京城百姓 金隅勇担环保责任

9月19日早8点,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2012市民对话一把手”系列节目开始向社会公众播报,蒋卫平走进直播间,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通过电波与主持人、听众、网友互动,从容淡定,侃侃而谈,从绿色建材、固废消纳、危废处理等方面向广大市民展示了金隅积极担当环保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形象,阐释了“使命金隅、价值金隅、责任金隅”理念的内涵。...

冯运生:发展绿色耐材 为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服务

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运生表示,通达耐火作为为水泥行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也应积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和倡议书的内容,参与到“遏制水泥新增产能,加快水泥转型升级大讨论”中来,用大力走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绿色发展之路,为加快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保障。...

斯人已逝 伟业长青

谭仲明同志任职于中材集团12载,作为中材集团的主要领导者,他与班子成员一道,将一个历史债务问题众多的困难企业,打造成一个经济实力强、成长性高、管理规范的创新型、价值型、国际型的大型现代化中央企业。...

桐乡南方水泥水泥磨机被拆 掀起桐乡淘汰风

水泥行业作为传统建材产业,是一种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行业。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今年要全面淘汰水泥行业直径3米以下水泥磨机。桐乡市共有4家水泥企业的5台磨机被列入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名单,淘汰落后产能共计64.5万吨。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淘汰任务。...

中国建材联合会乔龙德会长视察华润水泥

乔龙德会长表示,华润水泥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华润水泥选择了一个国民经济发展比较快,水泥行业发展比较迅速的时间点进入水泥行业,并充分利用华润擅长的市场化运作理念,造就了今日华润水泥在市场下滑的形势下,仍旧能够保持年利润领先的良好态势。...

华新水泥与东风实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月1日,华新与东风实业有限公司在十堰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在环保事业与水泥制造业务相关的专用车/特种车事业发展上进行战略合作。十堰市副市长成佳刚,华新工会主席周家明、环保事业部总经理王焕忠、鄂西北水泥事业部总经理袁德足及东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元红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华润水泥:坚持可持续发展 努力成为“负污染”企业

根据华润水泥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末期,华润水泥协同处置的燃料替代率将达到25%。未来,华润水泥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垃圾、污泥等废弃物的协同处理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在有条件的基地,建立城市垃圾或城市污泥协同处置系统;积极推动工业固体废渣的综合利用工作,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实现多利用和零排放,成为受人尊重的“负污染”企业;持续推行清洁生产,通过深化编制和落实清洁生产方案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原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作为世界水泥大国,2011年的水泥产量已占世界水泥产量约60%,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然而,中国的水泥企业在协同处置、绿色发展方面,特别是燃料替代方面却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处置水平,还需要国家在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中材股份上半年新增水泥产能1000万吨

上半年,中材股份在水泥领域坚决执行既定战略,致力于主业发展,稳步扩大业务规模,内有6条水泥生产线投产,新增水泥产能1000万吨,总产能达到9700万吨。截至2012年6月底,中材股份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258.5MW,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42万吨。...

中联水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效果较好

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实施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环保效果,为城市生活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低成本的最终处置提供了一个全新模式,为城市环境优化和循环经济的推广拓宽了道路。...

进入新世纪 水泥产业翻开新篇章

水泥产业的科学发展,是要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深化优化结构,严格控制总量,遏制新增产能,把水泥产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乔龙德会长调研北京水泥厂:技术进步是根基

8月21日,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到北京水泥厂考察调研,北京金隅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卫平陪同调研。乔龙德一行对金隅和北水依靠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原创]凯盛开能宋纪元: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空间依然广阔

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单纯的水泥余热发电,发展成为了覆盖建材、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遍及国内20多个省、市,市场占有率近30%的知名节能环保企业。公司紧紧围绕“低碳高效,绿色梦想”的企业理念,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大力赞助支持了近日举办的“凯盛开能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宋纪元总经理在决赛期间接受了中国水泥网记者的采访。...

金隅水泥: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低碳循环经济道路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大国都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了战略调整,纷纷把发展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的经济发展重点,我国也在工业化进程中加大了循环经济的比重,作为水泥行业的重量级企业——北京金隅集团(股份)公司,在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经济的道路上,率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高长明:积极应对我国水泥产能过剩

我国水泥工业经历了20多年的调整发展,2011年水泥产量为20.8亿吨,人均水泥消费为1490kg/a,累计人均水泥消费为22吨,接近水泥需求的峰值或拐点(国际经验数据是25吨左右),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已达25亿吨,加上残存的立窑等落后水泥以及落后水泥粉磨能力,其总计水泥产能超过29亿吨,人均水泥产能高达2100kg/a。...

王燕谋:水泥工业的转型升级

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20.8亿吨,人均产量达1.6吨,大大超过了工业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曾经达到过1吨左右的水平。去年,中国水泥新型干法产量占总产量比例近90%,生产技术基本实现由立窑、湿法窑和立波尔窑等落后技术向新型干法先进技术的转型升级。中国水泥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必须进一步转型升级。...

蒋卫平:在创新发展中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集团

2012年是北京金隅集团成立20周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北京金隅风雨兼程20载,在持续创新中逐步成长为国有控股的大型现代产业集团和征战国际国内两大资本市场的公众公司,在与时俱进中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华美乐章。...

北京金隅蒋卫平:在创新发展中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集团

2012年是北京金隅集团成立20周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北京金隅风雨兼程20载,在持续创新中逐步成长为国有控股的大型现代产业集团和征战国际国内两大资本市场的公众公司,在与时俱进中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华美乐章。...

华新武汉首个市政污泥生态处置项目建成投产

8月15日上午,华新武汉龙王嘴污泥生态处理及水泥窑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投产仪式,据悉,该项目污泥处置规模为300吨/天,总投资3000余万元,占地仅3亩,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消纳武汉市1/3的市政污泥量。...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