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当选“2011年中国企业十大人物”

2012年1月8日,“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十大人物揭晓暨第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入选“201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

2012年欧债危机促成中国跨境并购机遇大增

2011年,欧债危机悬而未决,发达国家经济停滞不前,众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趋紧和业绩增长乏力的困境,令中国企业出境并购迎来难得契机。...

宋志平:企业成长的逻辑

同时执掌两家大型央企,两家企业都成为国资委充分竞争领域中快速成长的典范。宋志平带领企业快速成长的故事,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企业成长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成功的动力来自何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蓝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宋志平。...

宋志平:大企业组团小企业走出去

大企业是“走出去”的主要力量,应该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国际竞争。小企业的灵活性在开拓市场方面有其优势,但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小企业则力有不足。因此,大企业可以联手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国际市场和资源配置,形成“中国组团”参与国际竞争。这也成为新形势下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内容。...

中国建材和宋志平双双荣膺“金紫荆奖”

11月24日,“2011中国证券金紫荆奖”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香港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股票代码:HK3323)荣获“最佳上市公司”奖,董事局主席宋志平荣获“最具影响力领袖”奖。上述两个奖项是建材行业上市公司中唯一获得者。...

[原创]产能过剩+需求萎靡 四川德绵地区协同依旧难

受到需求淡季和产能过剩的影响,7-9月份四川成都德绵和广元地区一直处于水泥价格颓势。然而进入10月份,四川成都地区水泥价格开始回归20-30元/吨不等。在成都的带动之下,德绵和广元等地价格呈现10-15元/吨的不同程度回升,11月中旬P.C32.5出厂价在260元/吨,而P.O42.5在300元/吨,之后广元地区水泥价格也上涨20元/吨,11月底广元地区P.O32.5出厂价在205-210元/吨,而P.O42.5出厂价在220元/吨。据了解,10-11月份成都及周边地区价格小涨是借助协同之力,那上述地区的协同效力究竟如何?中国水泥研究院及时地对德绵地区的水泥企业进行了调研。...

中国建材集团联合重组科华集团

11月10日上午,中国建材集团与科华集团联合重组协议签字仪式在重庆喜来登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建材集团在接连并购西南多家水泥企业后,今日成功重组重庆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科华集团,构建“西南水泥”版图又更进一步。...

中国建材集团:借力资本造龙头

“在很多行业里,中国存在企业过多、行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从而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副校长海闻表示。很明显,中国企业如果想拥有国际竞争优势,必须从国内的行业整合开始。而南方水泥,就是中国水泥由大变强的伟大创造,是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大联合,是世界水泥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必将添上浓重的一笔。...

商务厅:成品油总体供需稳定 未现“柴油荒”

10月31日,自治区商务厅市场运行监测调节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期,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局部地区柴油供应紧张。为确保新疆成品油稳定供应,自治区商务厅已于10月下旬发函,要求新疆中石油、中石化向总部协调增加新疆市场的柴油供应。...

宋志平:重组浙江水泥企业是联合不是兼并

融合了众多民营企业的央企中国建材南方水泥,实施的是市场化操作。“央企的实力加上民企的活力,等于企业的竞争力。民企进来,要保留它们过去的野性,而不是把人家打败了。”...

老板“逃跑”多米诺 中小企业或进一步被减免税

民企老板频频“跑路”的倒逼下,如甘霖般的宽松政策终于洒向了众多中小企业。“工信部已经在今年9月将一份关于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建议上报至国务院,其中包括减免69个大类的收费项目,有上千个收费子项。”接近决策层了解此方案的消息人士10月12日向记者透露。...

跨界掌门宋志平:中国建材的包容性成长

如果要找一个“国进民退”的靶子,没人比宋志平更合适。中国建材5年中吸纳330多家企业,半数以上都是民企。不过,宋志平并未遭遇过多“国进民退”的指责,他以能高效整合所收购企业而自豪。“民企进来,不能简单驯服成央企,要保留它们过去的野性,我一向主张联合,主张包容性成长,这与我的性格有关。”...

[原创]水泥企业应意识到进军砂石骨料行业的重要性

产能过剩是当今中国水泥行业最严重的问题。除了应用余热发电、高效粉磨、电机变频等节能降耗技术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开始进行产业链延伸——发展砂石和混凝土行业。...

华东地区成为我国水泥产业的风向标

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中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浙江电荒危情升级 用电缺口达200万千瓦

8月17日起,浙江省启动有序用电C级方案,即全省错避峰负荷300万千瓦。到9月初,浙江省用电缺口仍达200万千瓦,众多中小企业仍处于拉闸限电状态。...

市场抢夺加速 水泥巨头渐露并购雄心

进入8月,水泥企业巨头加紧了对于市场的抢夺,不断有并购消息传出,与上半年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专家表示,目前各集团已经完成五年计划及战略的制定,兼并重组已经进入操作层面,“十二五”时期的水泥并购大幕已经悄然拉开。...

江苏海安民企赴哈投建大型水泥项目

海安民企江苏海建股份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米利阿拉达公司12日正式签约,海建公司将投资1.45亿元在哈萨克斯坦国建造一条日产1500吨水泥的熟料生产线。...

“十二五”中国水泥业将步入“并购时代”

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仍是2011年的主题,而“十二五”期间,前10强水泥企业产能占比也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35%,甚至50%。...

十二五水泥行业兼并重组 好戏在后头

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仍是2011年的主题,而“十二五”期间,前10强水泥企业产能占比也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35%,甚至50%。无论是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还是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都肯定地表示,“十二五”期间,仍要力挺水泥行业兼并重组。...

宋志平:“央企市营”善用“七三法则”

深陷产能过剩泥沼的行业如何才能摆脱恶性竞争的困境?急速扩张而又硕果颇丰的中建材如何在并购重组中做到相关企业的共生多赢?又该如何面对在并购重组中“央企特权”的质疑?中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在记者的采访中,回答了相关问题。...

西部水泥主席“红旗”下增持

据港媒报道,近期民企股风声鹤唳,穆迪于 7月 11日发表报告点名 61家中资企业,质疑民企经营及管理层质素,给予“红旗”,其中西部水泥更被劲插上12面红旗,数目最多,指该公司有更换核数师、毛利率过高、股权集中等问题。报告一出,西部水泥在7月12日即大跌14%。...

雷前治:下半年水泥需求增速将趋缓

雷会长认为,今年水泥需求依然会高速增长,在此推动下预计全年水泥产量将突破20亿吨。同时,水泥价格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雷前治认为,西南地区在汶川地震之后产能扩张速度非常快,很快就出现了区域性过剩,也成为了目前全国最困难的地区。但是今年二季度,西南地区的水泥企业亏损状况也开始好转,主要有两个原因:需求增长拐点还未到;通过适当控制产量使价格出现区域性平衡,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水泥等行业淘汰任务重或带动兼并重组步伐

11日工信部公告了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18个工业行业共涉及2255家企业。据笔者初步统计,八大行业有一千一百五十多家企业进入了“淘汰”名单,其中钢铁、水泥产业的淘汰任务尤重,这或为十二五期间企业的兼并重组打开切口。...

今年淘汰2255家 广东114家上榜

昨日,工信部公告了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共涉及2255家企业,其中河北291家、湖南226家、山西173家,成为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最多的三省份。广东有114家企业上榜,位列第六。...

S*ST恒立重组五年蹉跎 傲盛霞暗战上峰水泥

S*ST恒立受资本湘军“成功系”所累,已暂停上市5年。自2006年底中萃房产入主以来,公司历经股改失败,资产注入被否,深圳中技、上峰水泥借壳流产的“浴火煎熬”。延宕经年后,终于迎来新的重组方傲盛霞。不过,已出局的浙江上峰水泥集团(下称上峰水泥)放言卷土重来。...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公告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公告...

宋志平:调结构央企要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到了一定阶段,在经历了大规模快速成长后,我国大多行业进入了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时期。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技术创新的时候,央企有它特殊的责任,央企实际应该扮演一个资源整合者的角色,牵头把大家各自想做、又没有能力做的事做起来,即发挥行业整合的领军作用。”近日,在中宣部与国资委组织的走进央企采访中,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如是说道。...

中国建材集团积极探索央企经营新模式

“十一五”期间,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坚持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从一家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业的规模不大的企业,成长为我国建材行业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企业集团和行业排头兵企业,成为推动行业联合重组、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

中建材探路:没重组中国水泥还有价值吗

“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这65个字就像65把鼓锤,叩击着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江林以及曾经在浙江水泥工业界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姚季鑫、张剑星对一场惊心动魄的联合重组与中国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激烈思考。...

[专稿]中国水泥工业的强大——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水泥行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水泥网总顾问、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从五个方面解读中国水泥,并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建材:联合重组凝聚337家企业的力量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能够凝聚起原本像散沙一样的300多家企业,催生出如此巨大的生产力,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的领跑者?记者通过调研发现,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史正是一部联合重组的历史。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整合、企业重组、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等一系列变革的进程中,破解中国建材集团联合重组的成功之道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新闻媒体走进中国建材集团

近日,在召开中国建材集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座谈会后,众多媒体走进中国建材集团,到相关基层企业进行了深度采访。采访团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许金华、马建国带队,集团公司办公室组织了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近20家主流媒体的记者进行了此次参观采访活动。...

南方水泥:创新管理模式 实现科学发展

面对产能严重过剩、恶性竞争日益加剧的国内水泥市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以市场化方式组建了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通过战略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功探索出一条存量结构优化、技术升级、节能减排,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发展之路,推动了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建材:联合重组让水泥行业走向转型升级之路

宋志平认为,中国建材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要走一条用存量联合扩大规模,用增量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用管理整合创造效益的路子,进而提升行业集中度,从而实现从多到好的转变。...

新疆“十二五”谋大发展 建材等板块催生投资机遇

未来五年,新疆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3.6万亿元。如此巨额投资将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必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建材:观念创新成就“包容性成长”新模式

多年来,中国建材集团采取“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走一条包容性成长的道路。比如,这家企业对重组企业采取的是“七三原则”:中国建材收购70%,给民企创业者留30%股份,用少量国有资本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中国建材:多管齐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表示,中国建材集团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得这么快,关键在于有一个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他将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战略概括为两句话: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联合重组、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与新能源材料业务。...

诸葛培智:长三角水泥是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5月18日,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张立军以及马来西亚杨忠礼水泥公司助理总经理杨炳松一行参观了本网。中国水泥备品备件网总监斯俊、行政部经理李娜等人亲切接见并带领参观本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现状,并聘任诸葛会长担任中国水泥网的高级顾问兼特约评论员。...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公告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公告...

国资委要求央企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

在限购等行政调控政策初显成效之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记者3日了解到,国务院国资委近日下发《关于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央企深刻认识国家推进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投入力度。...

国资委要求央企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

在限购等行政调控政策初显成效之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记者3日了解到,国务院国资委近日下发《关于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央企深刻认识国家推进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投入力度。...

中国建材:“十二五”末净利将超百亿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江林表示,今年底明年初,中国建材将实现水泥产能3亿吨的目标,整个‘十二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净利润保持30%复合增长率,也就是到‘十二五’期末,净利润超过100亿元,按现在的趋势来看肯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