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吉地达)为中国环保行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据了解,从它企业出去的人才,自主创业的多达20多家,而且都还跟与紫光吉地达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从这家公司出去的创业者一说起原来的公司,都是极力称好,这与企业的掌舵人陈茂荣的环保情怀息息相关。2011年,紫光吉地达的产值5.8个亿。然而,就是有着这些显赫盛名的企业在公众面前却极为低调,甚少露脸。...
近年来,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吉地达)为中国环保行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据了解,从它企业出去的人才,自主创业的多达20多家,而且都还跟与紫光吉地达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从这家公司出去的创业者一说起原来的公司,都是极力称好,这与企业的掌舵人陈茂荣的环保情怀息息相关。2011年,紫光吉地达的产值5.8个亿。然而,就是有着这些显赫盛名的企业在公众面前却极为低调,甚少露脸。...
作为企业家,宋志平是我国企业包容性增长的成功探索者。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共重组150家水泥企业,其中有65%是民营企业,15%是地方国企,20%左右是混合股份企业。宋志平说,中国建材实施的包容性增长主要是通过“四个和谐”来实现,即“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竞争者和谐、与员工和谐”。...
4月25日,重庆中节能全资子公司香港荣安投资有限公司出资8.15亿元港币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海东青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2.2516亿股份(占总股份的29%)交割成功,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大家庭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
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投产的万吨线有9条,有消息拟建的有6条。单线产能不断增加,规模5000t/d已经普遍,7500t/d也不再新鲜,10000t/d、12000t/d陆续投产,使得单线产能规模的高度不断被刷新。虽然这标志着我国水泥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但在水泥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这种量的进步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6月3日至4日,在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系统(在京)党代表会议上,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
6月10日,中材集团党委书记于世良在青海西宁出席“2012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先后到祁连山青海公司和青海总队调研。 ...
2012年5月28日,中国联合水泥集团与河南洛阳市商砼行业企业代表举行集中签约仪式,中联水泥集团将对河南洛阳市商砼行业进行整合重组。 截至去年年底,河南洛阳市共有商砼企业63家、商砼站79个、在建商砼站4个。...
5月28日,中国联合水泥集团与河南洛阳市商砼行业企业代表举行集中签约仪式,中联水泥集团将对河南洛阳市商砼行业进行整合重组。 ...
5月28日,中国联合水泥集团与河南洛阳市商砼行业企业代表举行集中签约仪式,中联水泥集团将对河南洛阳市商砼行业进行整合重组。 ...
5月16日,最新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发表署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的文章,题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该文章称,国企改革已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现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
注册投资20亿元、世界500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重组重庆5水泥企业组建的重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昨日正式在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标志着大型央企进军两江新区的步伐进一步加速。...
近日,华新水泥对外公布《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该企业连续第五年发布该报告。作为同行业中第一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今年的报告将社会责任关键数据指标与日常运营流程紧密结合,并列举典型事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提升了报告的专业性及公信力。...
近日,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伊拉克SCP项目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中材株洲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余热发电运行丁值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工人先锋号”称号。...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表示,基建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水泥需求有增无减,今年呈先低后高格局,预计需求增长5%至6%。此外,中国建材还将延伸下游产业链,力争年内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盈利。...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表示,基建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水泥需求有增无减,今年呈先低后高格局,预计需求增长5%至6%。此外,中国建材还将延伸下游产业链,力争年内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盈利。...
截至2012年3月31日,中国中铁总资产为4738.3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09%,净资产为729.97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36%。从资产规模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目前,中国中铁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9位,在中央企业排名第6位。公司在《财富》2011年“世界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95位,在全球工程建筑行业中排名第一。...
2012年1-3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064.1亿元,同比增长12.3%;上交税费总额4877.7亿元,同比增长18.8%;累计实现净利润1813.7亿元,同比下降13.6%,其中:3月份当月实现净利润826亿元,与2月份环比增长50.6%。...
2012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近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并举行第十八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颁奖仪式,中国建材集团企业三个获奖项目在会上受到表彰。...
3月30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管理提升活动电话会议,宋志平董事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姚燕总经理作工作部署。...
2011年,辽源渭津金刚水泥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10792万元,利润22532万元,上缴税金17801万元;2012年,预计实现产值12亿元,利润2.5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
江苏省混凝土协会会长顾炎晴出席第四届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高峰论坛,并作题为《江苏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绿色清洁生产变革》的主题报告。...
在3月30日由本网主办的第四届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处长袁克兰进行开幕致辞,她在讲话中表示在我国水泥产能经过连续多年快速扩张,已出现全面过剩的今天,延伸水泥产业链,特别是向混凝土产业延伸已成为广大水泥企业战略转型,寻求发展之路的重要方式。她认为,要实现这种方式的发展,最好的途径就是实施企业兼并重组。...
...
3月17日,中国建材集团公司在京召开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集团年度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着力推动集团科学发展,安排部署2012年反腐倡廉工作。...
3月16日,成都建筑材料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召开了反腐倡廉建设专题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和集团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并对公司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进行部署。会议由公司党委书记申安昌主持,董事长焦烽、总经理吴宏、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开明等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1年环保装备产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其中表示,2011年1-12月,环保设备工器具购置144亿元,同比增长63.7%;环境保护部与各省及部分央企签署的“十二五”减排目标责任书涉及总计5561个工程节能减排项目,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有望在2013年释放。...
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国有企业改革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多年来,中国建材面临的处境不容乐观,整个行业都处在一种恶性竞争的状态当中,正是在这样一种恶劣环境下,中国建材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年前,当时中国建材销售收入仅20多亿元,但截至到2011年,中国建材销售收入已经接近两千亿元,净利润和上交税金双双超过百亿元,已经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建材企业,也是我国建材行业唯一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3月6日,中材集团在湖南长沙召开了2012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和集团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建设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供坚强保障。...
近日,记者获悉,去年江西宏盛玉华水泥有限公司缴纳各项税款2113.4万元,同比增加1616.4万元,增长425.23%,荣获2011年度“全市纳税大户增量前十位工业企业”。...
去年江西宏盛玉华水泥有限公司缴纳各项税款2113.4万元,同比增加1616.4万元,增长425.23%,荣获2011年度“吉安市纳税大户增量前十位工业企业”。...
2011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8%;累计实现净利润9173.3亿元,同比增长6.4%;累计上缴税金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净资产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2月24日,中国建材集团工会召开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学习贯彻国资委2月21日中央企业工会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全总机冶建材工会第三次全国委员会议精神,总结集团工会2011年工作,讨论部署2012年工作。...
如果说2010年是水泥企业并购大潮的风起云涌之年,那2011年大并购时代已经真正开启。从中国建材、台泥国际和科华集团之间的爱恨纠葛大戏,到中国建材大笔一挥组建西南水泥,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2011年在并购舞台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四家集团分别是: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润水泥和台泥国际,其中要数中国建材最夺人眼球——组建西南水泥,重启南方水泥神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中央企业“走出去”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报道认为中央企业在海外盲目投资、缺乏监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邵宁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表示,的确有少数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出现了亏损,但从总体上看,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热门品牌
一周热点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