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改革今年将全面提速 重点在两大领域

记者梳理发现,从2014年10月8日到2015年1月7日整整3个月内,国务院共召开常务会议12次,其中计有6次涉及投融资体制改革内容。经多方消息源互证,为了更好地稳定投资增长,投融资改革在2015年全面提速已成定局,基础建设和新兴产业两大领域将明显获益。...

2015年银行资产质量形势严峻

从民生银行股东大会传出的消息,明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容乐观,但是直到今天大盘弱势盘整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还是以强势上攻苦苦支撑着大盘。可以说,没有商业银行的强势,就不可能有一个像样的大盘上涨,商业银行在这轮行情中始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煤炭巨头降价 煤价跌回五年前

中国煤炭价格近期恐慌性降价后,跌回了5年前的“5”时代。上周,煤炭“两巨头”中煤能源、中国神华大幅下调煤炭价格,大同煤业、伊泰B股等煤炭企业也选择追随“风向标”调价。...

李叶青:未来水泥需求不会暴跌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14年会长全体会议上,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就当前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等内容发表了见解,同时预测:未来水泥需求不会暴跌。以下为本网整理的发言内容。...

近2000亿铁路项目获批 中西部称有批文没钱

发改委昨日再度公布2000亿元铁路批复项目。然而,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最大的掣肘还是资金。“地方财政能力较小,地区经济不发达,能引进的外部资本几乎没有,有了批文也没钱。”某西部地方铁路局人士昨日告诉记者,目前中西部地区主要还是寄望铁总,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国家财政支持。...

地产救市将促水泥需求短期回升 但回落趋势不变

剔除基建投资维度,单纯考虑房地产救市政策对水泥需求影响,本轮救市政策对水泥行业基本面的正面效应或将在2015年一季度末体现。...

[专题]2014年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13日公布的8月宏观数据均不及预期,工业生产等数据增速创新低。自中国政府2008年推出刺激经济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以来,中国经济从未像这样多个指标示警,跌回金融危机深重时水平。...

8月数据创新低 中国经济面临四万亿来最严峻局面

13日公布的8月宏观数据均不及预期,工业生产等数据增速创新低。自中国政府2008年推出刺激经济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以来,中国经济从未像这样多个指标示警,跌回金融危机深重时水平。...

从背离的数据中,我们读到什么?

9月9日,又迎来新一轮的宏观数据披露。今年二季度以来,宏观和中微观经济数据出现了持续背离,宏观数据企稳而中微观数据表现不佳,为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频添诸多分歧。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数据该如何阅读?...

37城已获准建设轨道交通 二线城市修地铁遭质疑

相关研究表明,每投资1亿元的轨道交通项目,可带动GDP增长2.63亿元,增加8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如今,在实体经济持续低迷的局面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对于直接拉动地方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

8000亿城建要避免重走“投资拉动GDP”老路

备受关注的广州8000亿元城建投资计划,近日明确了283个重点项目的规模、建设时间及投资计划等。...

中国经济下半年复苏至少面临四大隐忧

无论从内外环境来看,下半年经济复苏至少面临四点隐忧,市场可能从上半年的负预期差(过度悲观)走向正预期差(过度乐观)。...

铁路投资现“井喷” 混凝土机械迎利好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徘徊于谷底与复苏之间,似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打破目前的困局,强者如混凝土机械也未能幸免。在宏观经济低迷,且房地产市场面临“崩盘”风险的情况下,“微刺激”政策的出台似乎为混凝土机械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铁路建设更是呈现高歌猛进的态势,如果能理性面对当前的机遇,中国混凝土机械或许将迎来真正的腾飞。...

十二五期间基建总投资达16万亿 结构性机会凸显

上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沪昆高铁施工现场,听取铁路建设情况汇报。李克强指出,推动中西部铁路等有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加强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建设,是实施定向调控的重要举措。要抓住当前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等有利时机,保质保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把惠民生的事办实办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楼市或迎来深度调整 房价下跌可能超过8个月

2014年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半数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价格出现下跌。这一“壮观”场面是最近两年来首次出现。几乎所有从业者都预料到了这一结果,但他们没有想到,房价会跌得如此剧烈。...

基建项目仍将加码 点刺工程机械市场

3月份以来,一系列密集“微刺激”政策陆续出台,陆续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亮眼。受房地产投资下行等因素影响,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变向刺激政府加码基础设施建设保增长。业内人士分析称,“微刺激”组合拳或将持续,基建项目仍将加码,点刺工程机械市场需求。...

中城建设陷13亿债务司法重组 涉多银行互保贷款11亿元

各路催债,纷至沓来。曾经的民企500强,温州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明连,正临四面楚歌,像一个悲哀的“项王”。...

5月“克强指数”回暖 微刺激有后招

刺激或不刺激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周期形势变化而定,不刺激绝非“克强经济学”的要义,坐视“硬着陆”而不采取政策是对“四万亿”矫枉过正的表现。...

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来看仍然偏弱

水泥产量同比增长3.9%,较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4季度的9.9%。...

交通十三五规划工作启动:铁路部门急需储备新项目

“前不久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召集一些专家,研讨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的前期思路。”20日,一位接近铁总的铁路规划专家向记者表示。...

[周评]华北:区域厂家报价稳定 整体需求提升缓慢

上周,华北区域各省市水泥报价基本稳定,市场需求提升缓慢,预计短期需求改善不大,市场相对平淡。...

中国必须打破产能过剩怪圈

中国产能过剩是不可回避的现状,那么如何解决呢?这是一个有趣的争议话题,苏波认为化解产能过剩和深化改革将同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大幅度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行政性干预。...

发改委王建:实现GDP增速7.5%有难度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预计实现今年GDP增速7.5%的目标有难度,可能仅能实现7%左右的增长。今年季度GDP增速将呈不断向下态势。...

许维鸿:中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变迁的意义

由于中国的股票市场缺少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为主体的机构买方投资经理,为了业绩最大化的排名要求,往往追求三到五个月的先行宏观趋势指标,以博取“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周期错位”的盈利机会。...

[原创]华东、中南将是今年水泥行业利润集中区

2013年水泥制造行业实现利润766亿元的喜讯,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利润的集中,2014年利润分布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

新一轮棚改资金需求2.5万亿 多地政府压力山大

为完成前述棚改任务,记者从有关专家处获悉,据改造安置房、建安成本等估算,按一户平均25万元计,建设资金可能高达2.5万亿元。目前明确的资金来源,仅包括中央财政补贴和国家开发银行数千亿元中长期贷款,其他资金尚无具体着落。...

新型城镇化六大关键:人如何市民化 钱从哪里来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房地产管理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多种改革的系统工程。...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推进改革

“城镇化从表面上看是建设问题,但实质上,其关键是推进改革”,从对李克强经济学内在逻辑的解读出发,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经济学家辜胜阻在 “21世纪传媒新型城镇化金融学术论坛”上,详细解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打造全产业链 金隅环保转型健康发展

面对产能过剩和环保压力,水泥企业一直在转型升级,而现在,形式更加紧迫,已经不得不转型升级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北京金隅,作为北京的代表性国企,近年来加速转型,从水泥产业由灰色转向绿色、从产业发展格局由单一产品转向全产业链发展,金隅的转型升级堪称行业典范。...

新一轮国资改革将撬动4万亿市值 各地正制定方案

申万研报显示,在A股和H股市场上市公司中,中央和地方持股总市值可达14.5 万亿,其中重点等待盘活的竞争型行业持股总市值达到3.9 万亿。新一轮国资改革,就是要撬动这近4万亿的市值,为经济转型增添推动力。...

工程机械企业借势“川版四万亿”发展需谨慎

四川四万亿推出的2336个重大投资项目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63个,由于招商引资额较大,倍受关注。...

新一轮地方4万亿投资摸底:超大体量投资存隐忧

据记者对去年6月以来,全国十多个省市发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数据的梳理,其中涉及金额已超20万亿元,远超2009年中央政府的“4万亿计划”。在如上超大体量地方版投资计划之下,依然是地方经济依赖投资拉动的不变现状。而在2009年4万亿投资后遗症尚未完全消化,地方高负债风险仍未排除前提下,不少专家认为,新一轮投资冲动可能会进一步推高负债和金融风险。...

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

产能过剩长期以来是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痼疾”,在政府多轮治理后,均未达到预期目标。本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要“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并加大“产能过剩”等指标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

林毅夫:中国转变增长方式存在三个误区

世界银行原副行长林毅夫认为,投资在当前是需求,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只要是有效的投资,就会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出的增加,又可以拉动消费,继续基础投资,这才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地方版“四万亿”能否引发新一轮牛市存争议

受四川、福建等地的地方版“四万亿”投资利好消息推出的影响,即使在大盘回调之际,两地基建股都出现了大幅的上涨,无疑成为本地基建股上涨的催化剂。但是,这显然逊色于2008年“四万亿”刺激政策推出后引发沪指单日7%的飙升,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深思。...

地方版四万亿强势出击 中西部是重点

地方版的四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地方为主体,而且在推出的内外背景、投资方向、资金来源等方面也大相径庭。专家表示,对于投资,重点要看投资地区和投资结构,不能盲目地一概否定投资的必要性,也不必过度担忧地方政府万亿元投资计划会阻碍经济转型。“从出台投资计划的地方来看,大多数分布在中西部。这符合国家经济转型和区域发展布局的安排。”...

[周评]东北:淡季来临销量略降 水泥行情暂稳

近期,东北三省天气逐渐转冷,个别地区甚至已出现雨雪天气,市场需求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此外,随着淡季来临,多数水泥企业销量有所下降。在需求有限的前提下,预计短期内企业仍将通过稳价来保证自身利润。...

工程机械业“乍暖还寒” 山推股份单季亏5900万

10月29日,山推股份(000680.SZ)发布业绩公告,其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的营收均呈现小幅增长,但第三季度亏损仍达到5921.25万元,直接将上半年的盈利“淹没”。...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 银行现坏账隐忧

中国人对4万亿这个词汇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就曾启动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计划给心跳日渐微弱的中国经济以强有力的电击刺激,但其副作用也延绵不绝。...

徐工董事长王民:坚守工程机械 携手迈向全球

为了加快实施海外战略,徐工特别制定了“创新引擎”、“品牌引擎”和“信息化引擎”的“三大引擎”战略。当有人让王民对“三大引擎”进行排序时,他毫不迟疑地说,“创新引擎”绝对是驱动徐工国际化的最大动力。...

循环经济推动河南水泥转型

从红极一时到陷入泥潭,河南水泥行业的悲喜如同微电影般快速演绎。定位长远发展、进行转型升级,或能让水泥行业在过剩产能淘汰的大潮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更开阔的市场与视野。...

地方GDP三季报陆续出炉 中西部将呈现中速增长

最近几年增速保持在全国前列的云贵川等省份近日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其增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而重庆增速持平。专家表示,中西部地区保持高增长的因素减少,未来中西部地区将逐渐呈现中速增长。...

产能过剩的体制之弊:地方政府是重要推手

如果说中央政府既要一手开展大规模投资、还要一手限制产能过剩,姿态纠结却也确属无奈。那么,地方政府对大干快上、扩张产能,可就真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了。...

[周评]中南:广东水泥价格重回巅峰 湖北后期有望走高

近期,广东地区水泥价格再次上调,涨幅居全国首位。广西区域需求保持旺盛,销量不断走高。在旺季影响下,湖南行情也普遍向好,湖北则有望后期提价。河南、海南两地报价稳定,行情有待后续跟踪。...

广东水泥价格重回巅峰 区域分化“冷暖”不均

广东水泥价格再次全线上调!昨日,这一消息成为最夺人眼球的新闻,消息显示此次厂商将价格上调了30元/吨左右。“这意味着广东地区的水泥价格,重新回到了四万亿投资时期的巅峰价格。”中国水泥网分析师称。...

钢企一吨螺纹钢赚一瓶可乐 非钢化经营风生水起

当钢企每生产一吨螺纹钢只能赚一瓶“可口可乐”的时候,正如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在首届钢铁行业非钢产业大会上所言,发展非钢产业“已经不是局部问题、战术问题,而是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问题、战略问题”。...

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山水泥突围进行时

江山,曾被誉为“中国水泥之乡”,当前水泥产量占到全省1/10。在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江山水泥的现状如何?江山水泥企业如何突破?近日,记者走进当地水泥企业,试图还原产能过剩大背景下,江山水泥的真实面貌。...

习近平释放中国经济四大信号 宁可降速也要改革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上,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坚定推进改革,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益的决心以及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立场。其针对国内增长、贸易摩擦、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政策思路也随之显现。...

下半年出台10余项新政 改革红利正加快释放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进入倒计时,重磅改革新政陆续推出。进入2013年下半年的70天里,针对经济布局提升和调整,推出自贸区建设、政府购买、简政放权等多领域10余项改革措施。...

香港经济学家:此轮“四万亿”只做不说

到目前为止,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国资委等部位的信息显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酝酿的相对积极的投资策略,大概有三、四万亿左右,此举表明:新一届正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紧缩策略“测试”后,不得不相对低调地推出新一轮积极投资的策略,此举不仅没有像以前那样通过媒体造势,而且似乎有意回避了媒体的关注,显得比较低调。...

1 2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