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根桩“私人订制”

中国海洋石油报 · 2016-08-22 10:41

  桩基之于建筑物,犹如根系之于树木。没有扎实可靠的基础,高楼大厦无异于空中楼阁。

  同理,每个LNG接收站地下都存在着数以千计根桩形成的“桩林”。然而,想要顺利地把桩“种”下去,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材料浪费真可惜!”

  深圳LNG接收站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刚开始施工时,出现了几根桩的桩头露出地面一两米的情况,项目组人员不由得心生疑惑:配桩是完全按照设计图纸来的,怎么还会有桩头露出地面呢,后续施工必须要截掉桩头,既浪费了材料,又浪费人工。

  带着这样的疑惑,项目组又重新审核了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终于找到了答案。

 追根溯源才能“标本兼治”

  原来,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与深圳LNG场区的地质条件、勘察布孔及桩基的设计依据分不开的。

  根据勘察资料显示,深圳LNG接收站岩面起伏较大,占地近27公顷,各单体分布零散,必定导致各个单体内桩基的桩底标高不一致。

  然而,每个单体内勘察孔间距约为15米,桩间距一般为4~5米,导致勘察孔无法完全反映各单体的桩底持力层起伏情况,设计图纸也就无法明确每一根桩的长度,只是明确了每一个单体内的桩长,而且单体内是统一的桩长。

  因此,如完全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桩长制订施工方案,可能会导致配桩过长或者过短的问题。无论配桩过长或者过短,都将导致人工和材料的浪费。

  “私人订制”降本增效

  在明确了根本问题和原因之后,项目组果断决定以各勘察孔柱状图为施工依据对原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首先,确定各单体内所有勘察孔持力层标高,然后以各持力层标高为依据,进行该桩的配桩。

  在所有单体的桩基施工完成以后,项目组对优化后的施工方案和原施工方案的经济性进行统计,发现本应用掉1.1万延米桩才能完成的施工任务,仅用了不到1万延米就完成了,主材节约率高达10%,降低工程成本近百万元。

  在方案优化过程中,项目组对856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做到了“私人订制”。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7-01 19: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