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深度解析中国经济的七大困局

2016/04/01 15:23 来源:水木然

如今,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这七大困局:出口减缓,房地产绑架GDP;人才开始错位,招工难、找工作亦难;资源危机严重,对外高度依赖;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金融危机;社会开始固化,阶层流动性差;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存在矛盾。......

  如今,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这七大困局:出口减缓,房地产绑架GDP;人才开始错位,招工难、找工作亦难;资源危机严重,对外高度依赖;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金融危机;社会开始固化,阶层流动性差;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存在矛盾。

  第一大困局:出口减缓,房地产绑架了GDP

  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经历了2001-2010年的十年辉煌,终于无可挽救地陷入衰落。东莞已经出现了好几轮企业倒闭潮,2015年内有不低于4000家企业关门。

  世界工厂衰落的转折点是2008年,从2008年至2012年,公开的数字是,东莞有7.2万家企业被关闭。现在,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东莞企业大量倒闭,标志着以透支生态环境与劳工生命成本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在此之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官方说法是投资、外贸、内需,如今这三驾马车齐齐死火,外贸这驾马车再也无法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过去20多年以来,房地产一直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曾有段时间高度泡沫化的房地产业陷入停顿,结果房市的下滑带动的几十个上下游企业却陷入全面产能过剩。比如离房地产最近的钢铁业、水泥业产能过剩高达30%左右;距离较远的地板、家具、纺织业等相关产业也严重过剩。这种产能过剩危机,被比喻成“中国经济的核威胁”,即像核弹一样,随时可能引爆经济危机。

  于是,我们现在又不得不重新振兴房地产,结果以深圳为代表的全国楼市迎来了第三轮高涨!

  房地产绑架了经济增长,刺破泡沫意味着GDP大跌,谁也没有勇气。这是第一大困局。

  第二大困局:人才开始错位,招工难、找工作亦难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不仅是招工难,而且找工作也难。

  为什么这两个事会同时出现?究其本质其实是中国的人才开始出现错位。

  主要体现在:

  一是农村过剩劳动力。随着世界工厂的倒闭,大批农民工返乡,但是回到家里无事可做。

  二是外资白领踩空。随着大量外资撤出中国,不少原来薪资优渥的白领失去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又不愿意放下身架。

  三是大学生不对口。大学生学非所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更新速度,远远不是传统大学教材所能跟的上的。   四是待业青年的焦急。这些人文化程度不够,面对各种新兴的产业,几乎两眼摸黑。

  五是智能化带来的冲突。一方面我们急需可以操控这些机器的高端工人,另一方面传统工厂里的蓝领工人无法适应这种程序化操作。

  因此,一方面我们发现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很多就业者招不到合适的工作……

  第三大困局:资源危机严重,对外高度依赖。

  中国的环境污染是立体化的,即水(江河湖海)、陆(土地)、空(空气)全面严重污染,这是中国经济的粗放发展导致。无论是作为未来的生产资料,还是作为生活资料的粮食,我们都缺少良好的资源基础。

  石比如油号称“经济的血液”,中国现在60%以上依靠进口;铁、铜、锌等各种金属矿,对外依存度也都比较高。民以食为天,再以粮食一项来说,中国农业人口占60%,但粮食自给率到2014年已经降低至87%,三大主粮如大豆、玉米、小麦都依靠进口。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撇开因为土地污染导致的粮食污染不谈,仅就量上来说,中国有接近2亿人口的粮食依靠进口。这就使中国的粮食价格与国际市场粮价的波动连在了一起,只要有天灾人祸,比如战争等使产粮国减产,中国粮价就会上涨。

  资源危机将会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当然现在也在发生新的技术革命,新能源可以是很好的缓冲,但目前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Page]

  第四大困局: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

  中国的总债务规模,前年据外国投行估计,高达中国GDP总量的168%(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5年5月8日公布最新报告,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GDP的282%)。其中只有很少部分是个人债务,大部分是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其中以地方政府债务居首,约有20万亿。

  现在的办法是,地方政府上报的20万亿债务,部分由中央政府埋单,部分由市场承担,剩余部分由地方政府、省政府承担。

  第五大困局:金融危机。

  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除了债务危机之外,还有正在升高的坏帐率,以及超发货币形成的巨大流动性过剩。

  现在是改革以来由房地产烂帐引起的第三次坏帐高峰。另外近30年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离不开超发货币。仅仅2003-2013年的10年间,基础货币增加88万亿元人民币,外汇资产增加了3.4万亿美元。

  在投资兴盛时期,超发货币的负面效果还不明显;近两年投资减缓,结果导致国内储蓄增加,游资增多,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困境。由于冲销工具极少,央行终于筹思出一个冲销办法:“池子理论”,大意是:为了应对短期投机性资本即热钱流入,要加固防洪堤;对已经进入国内的热钱,要筑好蓄水池。通俗一点讲,一个是房地产,用房地产筑池子,圈住流动性。这就是中国房价节节上升,高居全世界之冠的原因。

  另外就是股票,中国发了这么多钞票,但从基本生活用品来看,通胀率似乎不高,主要是因为消费物价指数(CPI)当中没将房地产计算进去,美国是将房地产价格计入CPI的。如果房地产价格上涨被计入CPI,中国的通胀率可能会比较高。

  第六大困局:社会开始固化,阶层流动性差

  北京大学曾发布一个《中国民生发展报告》,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其实,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有潜力,主要看这个社会是不是具备足够的机制,让其中的年轻人为之奋斗,因此它必须有良好的上升通道。

  但是,很多传统机制依然束缚了年轻人的发展,比如公务员的选拔、创业政策的激励、各种门槛的设定等等,我们在很多领域还必须解放思想。

  第七大困局: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存在矛盾

  以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中国的希望,但是由于这种革新带来的破坏性,它触及到了很多传统企业的利益,比如淘宝对实体店、滴滴对出租车公司等等,所谓新旧不两立,以至于现在中国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

  这是一个无破则不立的时代,我们必须忍痛割爱,抛弃传统、落后的模式,以归零的心态面对新兴事物,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焕发第二春!

编辑:王超涵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李叶青:当前水泥行业在底部煎熬,行业核心目标应该是利润恢复

2024年,我们的目标很清晰,华新从来不以销量作为我们的考核和追求,我们将坚持“利润是目标,价格(收入)是基础”的理念,力争实现营业收入、EBITDA、经营性现金流保持正增长。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6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6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6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6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6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6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6

重庆

¥ 337.56
2024-06-06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6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6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6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6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6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6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6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6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6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6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6

上海

¥ 347.73
2024-06-06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6

吉林省

¥ 455.81
2024-06-06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6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6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6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6

天津

¥ 408.21
2024-06-06

北京

¥ 389.43
2024-06-07 07: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