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淘汰落后产能处于最佳时间窗口

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过剩产能存在的问题已持续多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最近,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明确,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僵尸”企业的大面积清理已经箭在弦上。......

  落后的企业被消灭,过剩的为社会所不需要的产能被淘汰,由此,经济产业结构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调整、以及被为维系大量僵尸企业而扭曲的过剩供需机制将得以纠正。

  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过剩产能存在的问题已持续多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最近,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明确,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僵尸”企业的大面积清理已经箭在弦上。

  “僵尸”企业是名存实亡的企业,这些企业实际已经资不抵债,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本应处于破产清算行列,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形式还存在。在无望恢复生气的情况下,依赖借贷与政府输血而生存。“僵尸”企业占据各类资源,却不能产生任何效益,属于无效投资,必须坚决进行清理。

  我国“僵尸”企业的成因复杂,盖源于经济体制中根深蒂固的“父爱主义”,加以前期过度宽松的刺激政策,导致经济中存在大量有待处置的“僵尸”企业。目前,“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国顶层宏观调控的新取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仅会继续直接占用和浪费稀缺经济资源,更会延缓国企改革进程阻碍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因此必须加大淘汰力度,以退出、重组、创立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引导国有资本更多向核心领域和关键行业转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弱势的、无生命力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出局,从局部看这是痛苦,但是从全局看、用发展的长远的可持续的眼光看,这就是新生。有生命力的企业、有前景有市场能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企业才能获得足够的资源、脱颖而出,为整个经济社会的更新增长带来持恒发展的动力和量能。在这一过程中,落后的企业被消灭,过剩的为社会所不需要的产能被淘汰,由此,经济产业结构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调整、以及被为维系大量僵尸企业而扭曲的过剩供需机制将得以纠正。因此,痛苦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懦弱、观望和犹豫以致于一再延误时机、错失企业清理的最佳时间窗口,新增额外的调整成本。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要有担当敢作为,为僵尸企业的清理主动放开通道,降低清理成本。要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精神,去面对企业清理的难点和问题。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在新的一年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规模清理“僵尸”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国有企业将开启“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的新格局。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务院发文!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某水泥企业:我们现在被水泥经销商“拿捏”了

大型经销商开始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对市场的敏感度,对水泥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价格调整以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

青海发文!加快水泥建材落后低效设备更新

到2027年重点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比例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淘汰退出的要求对水泥行业来说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对上述这些能效不达标的企业来说,要抓紧时间进行节能改造了,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注意!贵州72家水泥企业马上开始自查!

监察和审查分企业自查和现场核查两个阶段进行。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6 09: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