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我国节能降耗步入新常态

2015/05/20 10:30 来源:中国信息报 周亮亮

2011-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在持续回落,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比2013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降低了1.5个百分点。......

  今年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交上了一份节能降耗好成绩。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勾勒出“十二五”收官之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节能降耗蓝图。

  能耗降幅数字逐步上升

  能源消费增速减缓。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加了2.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2012年能源消费36.2亿吨标准煤,增长3.9%;2013年能源消费37.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7%;2014年能源消费比2013年增长2.2%。2011-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在持续回落,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比2013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降低了1.5个百分点。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11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仅降低2.01%,远低于3.5%的预期目标;201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降幅较2011年有较大提高;201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达到年度计划指标;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2013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的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同比下降了6.2%。4.8%、6.2%,交出了近些年来我国节能降耗最好成绩单,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11-2014年能耗降幅数字呈逐步上升,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在不断提升,有利于缓解劳动力、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2014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1.2%,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的8.3%,提高了2.9个百分点。距“十二五”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的目标,仅差0.2个百分点。

  “言必信、行必果”。我国曾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中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14年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进一步承诺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20%。2014年的优异成绩,“十二五”目标预计如期完成,将为兑现向全世界的承诺奠定坚实基础。

  结构调整优化显现效果

  2014年节能降耗成绩来之不易,几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来了经济质量提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

  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比重提升。2014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的增速,高出第二产业增速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的加快,使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提升。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比2013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高出了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增大,说明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步伐正在加快。

  从第二产业内部看,工业生产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首先是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在减速。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比2013年回落了2.6个百分点,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0.8个百分点。其次是装备制造业地位提升。2014年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4%,高技术制造业再次异军突起。201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6%。我国经济正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制造业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动力、新希望,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对加大能源消耗总量增速,控制和降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低碳发展增添动能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是新常态下我国能源发展的突出亮点,对2014年节能降耗利好成绩的取得作出了突出贡献。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14年,我国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比重提升,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9%。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发电装机容量提升。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居世界首位,为用户提供了14%的电力。2014年水电装机容量30183万千瓦,增长7.9%;核电装机容量1988万千瓦,增长36.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9581万千瓦,增长25.6%;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652万千瓦,增长67.0%。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扎实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能源发展清洁化,绿色低碳化,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常态”、“定力”。

  面对资源能源日趋紧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的状况,2014年6月中央召开了研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个革命”,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能源安全问题。会议确立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出台,如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

  继往开来仍需再发强力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四个革命”之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依然艰巨,节能降耗远在路上,仍需继往开来再发力。

  2014年煤炭消费量比上一年下降了2.9%,但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依然偏高,为66%,距《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定的“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的目标,还差1个百分点。我国能源储量“富煤、少气、缺油”,摆脱煤依赖,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对于应对十面霾伏,治理大气污染意义重大,但难度不小。

  2014年能源消费可谓增速在减缓,但总量仍在加大。《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而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到“42.6”亿吨标准煤,超出规划2.6亿吨。如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实是道难题。

  近些年,我国快速推进城镇化,2014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2010年的47.5 %提高了7.2个百分点。城镇化必然要为“新市民”提供吃、穿、住、行和工作场所,要加大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必然会对能源消费提出刚性需求,加大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难度。

  2015节能减排之路,仍然会是坎坷不平,甚至是荆棘丛生,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绘就节能降耗精彩蓝图。

编辑:张敏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化石能源、钢铁等行业改革路径探索

中国计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0%,并将重点领域如化石能源、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作为关键。措施包括控制煤炭消费,推动煤电改造,优化油气消费结构,严格钢铁产能置换和淘汰低效产能。此外,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淘汰老旧机动车,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减碳需求紧迫 水泥行业如何应对?

水泥行业的降碳工作非一日之功,需要从技术、原料、燃料、生产管理到政策响应等多维度全面入手,形成综合策略,推动行业向低碳转型,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关键力量。

海螺水泥:到2025年一级能效标准生产线占比达到50%

海螺水泥在会上表示,“作为标杆企业,海螺水泥一直在进行综合能效改造。目前公司达到一级能耗标准的生产线占比约30%,正在实施对二级、三级能效生产线的改造,计划在2025年占比达到50%” 。

[评论]《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出台,水泥行业有何影响?

以往相关政策发布,多是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承担,此次国务院亲自下场,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那么新政策对水泥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专家解读之一 | 强化节能降碳目标引领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该文指出,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旨在推动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强调结构、技术和管理节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深化节能挖潜,强化目标考核,并实施十大行动以提高能源效率。此外,方案还加强了支撑保障体系,包括完善法规标准、配套政策、管理机制和市场化机制。

2024-05-30 能耗双控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3 17: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