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中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4/12/09 00:00 来源:

......

    在未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伴随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水泥和混凝土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其中水泥的消耗量将向世界总量的2/3逼近。

  水泥工业只有大幅度增加产量,才能适应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但生产水泥和混凝土伴随着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如何使我国的水泥工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延长混凝土工程的寿命和科学利用各种工业废渣包括矿渣、粉煤灰和煤矸石等,既是提高水泥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水泥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和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的建设规模和成就举世瞩目,但若耐久性不好,其维修和重建费用将难以承受。如果将工程寿命由10年提高到50年,那么材料消耗相应地降低五分之一;若能再进一步提高到100年至250年,那么水泥、砂、石、水等材料的消耗将按比例进一步减少,同时还节约了钢材。

  因此,就“建筑业消耗世界40%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这一事实来说,提高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寿命,对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分析混凝土工程寿命的影响原因,其中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冻融破坏、硫酸盐侵蚀破坏是重要因素。被工程界喻为“混凝土癌症”的碱集料反应,自1940年被首例报道以来,已先后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发现有工程破坏的实例,涉及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大坝、桥梁、机场、隧道、构筑物基础和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西方发达国家,限于当时对碱集料反应的研究和认识水平,遭受的破坏和损失最为严重。例如,加拿大仅维护和修复一座遭受碱集料反应破坏的25米高的大坝,累计费用就高达15亿加元。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区也陆续发现了遭受碱集料反应破坏的机场、桥梁、电厂冷却塔。在前不久结束的第12届国际混凝土碱集料反应会议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处在建设的高峰期,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重视预防碱集料反应对大型工程的危害尤为重要。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探讨如何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很有必要,但要真正推行利于工程设施耐久性的技术措施,却是一个集技术、经济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我国政府、企业、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家应共同合作,制定详细的法规和指南,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促进混凝土和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angf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华润水泥副总裁李保军:用好ESG工具,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7月25日,华润水泥在深圳总部召开2023年ESG工作会暨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培训会,旨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赋能公司社会责任职能条线,提升华润水泥ESG管理水平,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台泥集团发布2022年度中国大陆可持续发展报告

台泥已确立低碳建材、资源循环、绿色能源为三大核心事业,ENVIRONMENT、ENERGY、ECOLOGY为可持续发展三轴线,以《巴黎协议》将地球升温控制在1.5°C,设定为台泥集团新地平线,开展绿色可持续行动,迈向2050净零排放目标。

再生能源应用推动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来看,使用再生能源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

2023-06-12 碳排放 绿色发展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4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4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4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4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4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4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4

重庆

¥ 337.56
2024-06-04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4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4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4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4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4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4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4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4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4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4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4

上海

¥ 347.73
2024-06-04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4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4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4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4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4

河北省

¥ 364.97
2024-06-04

天津

¥ 408.21
2024-06-04

北京

¥ 389.43
2024-06-05 19: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