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废弃混凝土的二次利用-再生混凝土

2013/10/10 10:00 来源:湖北散装水泥信息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废旧建筑物被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其中混凝土所占的份额最大。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废旧建筑物被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其中混凝土所占的份额最大。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骨料占混凝土总量的75%左右,随着矿石资源的趋于枯竭,要确保高品质的骨料供给将越来越难。因而,如何充分、高效、经济的利用建筑垃圾,特别是废弃混凝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

  对大量废弃混凝土进行循环再生利用,无疑是解决废弃混凝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据研究证明,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形成的再生粗、细骨料,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置新的混凝土,也就是再生混凝土。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程度上看,它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目前再生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中的路基、路面、路面砖和马牙砖等工程。

  再生混凝土的生产企业

  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日本、德国等国重建家园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废弃混凝土的问题并开始了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虽然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还处在试验室阶段,但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近些年来,上海、北京、河北等地的一些建筑公司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再生混凝土在推广使用上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再生混凝土的价格偏高

  目前废弃混凝土的回收一般经过拆除、运输、破碎、筛分、冲洗、送至混凝土拌和厂等程序,采用就地破碎筛洗对于城市一般工程不太实际,因此再生骨料一般比普通骨料价格偏高,这直接影响到再生混凝土的价格要比普通混凝土的价格要高。

  再生混凝土没有技术标准

  作为刚走向市场的新材料,再生混凝土推广的第二个难关就是相关技术的标准目前尚未确定。没有技术标准,就无法确保在大量生产应用中的质量稳定,再生混凝土就很难被大多数建筑承包商所接受。目前国内这些领域的标准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但是这些难题也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法。针对再生混凝土价格偏高的难题,有条件的城市可建立再生骨料生产厂和利用再生骨料的混凝土搅拌站或预制品加工厂,以充分利用废弃混凝土。结合城市规划,厂址选在废弃混凝土存放处附近,这样不但节约土地,而且材料来源丰富,更便于就地取材。或者也可将粉碎-搅拌一体机直接安放在房屋拆除现场,当场回收、利用废弃混凝土,将其变成再生混凝土并随即用于新建工程上,这样可进一步降低成本。此外,政府还可以给予生产再生混凝土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助,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降低再生混凝土售价的目的。最后,针对再生混凝土没有技术标准的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可以为再生建材的推广开展技术攻关,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

  综上,再生混凝土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问题,既能减轻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省天然骨料资源,缓解骨料供求矛盾,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主要途径之一。虽然再生混凝土目前在推广上还存在诸多技术上的难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编辑:姜立东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未来水泥发展仍然是“质量为先导,成本为效益根源”

面对未来更加严峻的市场态势,水泥企业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决策来应对呢?

财政支持!水泥行业设备更新正当时!

尤其是近两年,由于水泥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在升级改造方面遇到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资金紧张。所以水泥企业要紧紧抓住这次机会。

建材行业5项节能降碳技术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

4月30日,工信部公示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

5个水泥企业项目列入陕西碳达峰试点项目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发布陕西省第一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

[视频]河南共有8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拟建5条熟料生产线

4月8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2023年河南省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的公示。 公告中显示,截止于2023年12月31日,河南省内共有8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共有10条生产线拟技改重建成5条生产线。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