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宁夏恒达水泥:“变废为宝”谱写循环经济新篇章

2013/01/16 11:23 来源:宁夏平罗恒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宁夏平罗恒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全新的理念开发推广工业废渣制造水泥技术,切实推进节能减排,不但摘掉了水泥厂污染的“黑帽子”,还开启了水泥产业谱写循环经济的新篇章。以往工业废渣堆积成山,占用土地还污染环境,如今成了生产水泥的新型原料,“烫手山芋”变成“香饽饽”。......

  能耗高、污染大是水泥行业给人的一般印象,然而,宁夏平罗恒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全新的理念开发推广工业废渣制造水泥技术,切实推进节能减排,不但摘掉了水泥厂污染的“黑帽子”,还开启了水泥产业谱写循环经济的新篇章。以往工业废渣堆积成山,占用土地还污染环境,如今成了生产水泥的新型原料,“烫手山芋”变成“香饽饽”。
  2007年6月29日,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太沙工业园区的恒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30万吨立窑生产线轰然倒地。这一声巨响,标志着石嘴山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声巨响,也标志着一个有近40年发展历史的水泥老企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不得不面对破茧重生的蜕变。
  “再也不能走高耗能、高污染换产值的老路子。”公司董事长陈云从区外考察回来之后,斩钉截铁地提出“就地利用资源,采用新工艺生产水泥”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的建设,废渣综合利用2500t/d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一期项目于2009年10月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该生产线以工业园区内的废硅石粉、电炉渣、硫酸渣、氰废渣、粉煤灰、氟石膏等工业废渣为原料生产水泥,每年可“吃掉”各类工业废渣近70万吨,既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自身发展要求,又实现了“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技术创新公司取得了显着成果,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在生产上没有急于冒进。生产部部长李君宝表示,公司技术人员通过一次次的试验不断增加水泥原料中废渣的含量,然后把产品样品送往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如今,企业生产水泥每吨可比以前降低25%到30%的成本,一年节约资金2千万元。同时企业在提高废渣利用率上也下足了工夫。通过不断地实验探索,目前废渣使用率达到了50%到55%,废渣使用率水平居全国前列。水泥生产工艺处在全国领先水平的还不只此一项。公司中控室主任陈志刚介绍,利用双氰胺生产水泥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而该企业可利用全国50%以上的双氰胺用于水泥生产。
  节能减排的例子还有很多,目前公司正在建设当中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无疑是为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加长了链条。公司董事长陈云透露,虽然这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880多万元,可算算“长远账”,企业觉得这笔投资值,“这个项目利用把余热进行发电,预计年可发电2876万千万时以上。目前企业仍仅一个月的电费就达到400万元,而这个项目建成之后,将节省40%到50%的电能。”
  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果,引进技术团队是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招“妙棋”。2011年,公司从国家建材大型一类企业北京市琉璃河水泥厂聘请了40余人的技术团队,对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将对方的“生产经”全面嫁接到自己的厂里。技术团队整体移植这一大胆举措不但使企业从根本上突破了技术瓶颈,而且也使企业尝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甜头。目前,平罗恒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被列入全市工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19家企业之中。市领导在视察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时称其为“落后产能企业整体转型的成功典范”。
  企业逐渐走上正轨,董事长陈云终于可以释放心中那份压抑了许久的内心话:“一路走来,真的非常不容易,一个水泥老厂要实现彻底蜕变,每走一步都是企业生死存亡中的一次重大抉择。”
  浩荡东风平地起,正是满帆快进时。宁夏平罗恒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将凭借乘风破浪的勇气和魄力,建设成为绿色环保、清洁生产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发展园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09 0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