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乔龙德:回顾展望《战略》 继续引领发展

中国建材工业快速发展最根本的是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引领建材工业发展的《战略》具有持久的作用,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党中央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支撑了《战略》的生命力。......

资料图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乔龙德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一五”、构思“十二五”的过程中,一致认为有必要在建材行业开展“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的总结回顾与展望活动。特别是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后,显得尤为必要。张人为会长委托我和陈国庆、孙铁石两位副会长负责此项活动。

  《战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原国家建材局党组和张人为局长的领导下制定的。本人参与了《战略》的编制并在实施的第一阶段,即“打好基础”的“九五”期间,分管建材工业规划发展工作,同时在党组的领导下主持了《战略》第二阶段“十五”及2010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因此对《战略》比较了解并有一定的理解。但之前,对《战略》实施全过程及作用未作过完整的思考与总结。最近一段时间又阅读了《战略》,结合思考“十二五”规划,查阅了相关资料,一件件成果和一组组倍增的数据,尤其看到《战略》目标中提出的一些重点产业有了突破性的成就之后,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战略》思想内涵及其本质、对其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对其生命力及其时代意义等方面的认识。

  看到发展成就,首先联想到两个根本的原因,即中国建材工业快速发展最根本的是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引领建材工业发展的《战略》具有持久的作用,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党中央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支撑了《战略》的生命力。从而内心更加坚信,未来的建材工业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此丰富完善提升《战略》的内涵,进而继续用《战略》引领建材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开展回顾与展望《战略》活动的意义既现实又非常深远。

  一、《战略》具有较强的引领建材工业发展的生命力,必须得到继承

  由于《战略》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导的基点上,有牢固的基础和支撑点。因此,要继续坚持并发挥其引领作用。《战略》的意义从整体上说,制定时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实施过程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今天进一步丰富完善,以展望未来发展具有更长远的现实意义。

  《战略》之所以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长远的指导作用,最根本的就是把握了两个关键:一是其指导思想和内涵与我们党和国家在这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完全一致的;二是制定的目标和基本任务与我国建材工业这个历史阶段的现状、面对的挑战、发展的客观要求完全一致。这两个完全一致是《战略》生命力和引领力的源泉和再次回顾展望的根基所在。

  第一个一致:首先要简单回忆一下,《战略》制定特别是主题思想形成的前后,自党的十二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党指导经济发展的方针已逐渐转向质量效益型的轨道。因此国家建材局党组在1994年6月提出“临近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发展要以产量增长为主转移到大力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质量和配套能力的轨道上来,即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把跨世纪的建材工业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原材料工业”。这是《战略》产生的前奏和思想基础,继而在《战略》主题思想形成过程中,正是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提出了“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追求量的增长转到质的提高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战略》“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脉络正是由此而生。其次,我们再回顾一下党的十五大以来,国家的每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纲要都把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点,定位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和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产业升级这条主线上,而这个时期建材工业正是围绕《战略》实施的主线,也始终围绕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和产品结构,用靠新出强实施优胜劣汰、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为中心任务开展布局的。其都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发展经济的工作方针。由于广大干部职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的不断提高,对思想脉络与中央精神相同的《战略》的认可程度和自觉用《战略》引领行业发展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高,这样进一步增强了《战略》的威力与生命力。

  第二个一致:《战略》紧扣建材工业客观存在的“四大五低”的问题,尤其是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相对落后及总体实力较弱的实际。用“由大变强、靠新出强”作为总揽全局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总方针,既道出了行业的共同心声,又指出了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切合建材工业的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空间大、价值高、效果好。

  总之,由于上述说的两个完全一致,使《战略》不仅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指导,而且也成为了广大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从而增强了《战略》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上述两个方面是《战略》具有生命力的根基。今天建材工业面对的挑战和主要任务,尽管形势与15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主要特征和主要矛盾依然是大而不强,要实现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出路必须要靠“新”出强。因此丰富完善《战略》,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得到继承。

  二、《战略》是建材行业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实践的结晶,需要倍加珍惜与坚持

  《战略》的形成和实施成果都是建材行业对于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特点的认识与有效把握的写照。《战略》实施的成果证明,建材行业已经逐渐认识了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由此增加了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下,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加之历届建材部、局领导打下的良好发展基础,通过全行业共同奋斗,从“九五”到“十一五”的15年,是建材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规模以上的建材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是之前的12倍、13.7倍和36倍;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玻纤产量是之前的3.8倍、3.8倍、4.5倍、2.9倍和8.1倍;固定资产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是之前的23倍和11.4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了4.1倍。《战略》的指导与实践,使大家认识到:不断创新技术、推进科技进步和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是建材工业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的根本;正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转型时期的发展规律,抓住机遇是快速发展的前提;运用《战略》指导,从宏观上定好向,从微观上定准位,从经济政策上定好标是建材工业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对影响和制约建材工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问题,有计划地集中行业力量组织攻坚是提升产业登上新的台阶的有效途径;主动地、有序地实施建材工业资源配置与整合,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凡此等等都是广大干部职工实践经验的结晶。

  由于建材行业把握了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取得了快速的蓬勃发展,这当然与广大企业家的思维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等密切相关,同时也必须看到,《战略》使行业发展有了明确的导向,指导了三个五年规划的编制,使其转化为产业政策和促使行业法规形成的力量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各个产业和很多企业都省略了很多共性问题的探索与摸索,减少了盲目发展的机率和避免了可能会走的弯路,这有利于统一认识、凝聚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总结《战略》及其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进一步总结建材行业发展的规律,将正确有效的成功经验融入和丰富于《战略》之中。这既是对发展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建材人的智慧的尊重。

  实质上,这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建材行业的一次总结,是提升把握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因此,赋予《战略》新的内涵,坚持用《战略》来指导行业发展也就是坚持继续探索规律和坚持成功规律的必然选择。这次开展的回顾与展望《战略》的活动是继往开来的序幕,回顾在当前,展望在未来,意义在长远。

  三、《战略》的思想内涵具有较长远的引领作用,值得继续丰富与完善

  《战略》不仅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明确的发展目标,而且还有数学模型支撑,这是其能够站立并能持久引领发展的关键。《战略》从加快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现代化的目标为出发点,以“由大变强、靠新出强”作为切入手段和实现目的,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描绘了建材工业35年分三个阶段实现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提出了“两个根本、四个转变、三步走、八项对策”等战略步骤,并且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用数学模型与其目标相对应,使《战略》建立在比较客观的支撑点上。

  由于《战略》的思想内涵建立在与时俱进的“靠新出强”的哲学基础上,加之具有超前与前瞻性,因此就决定了其具有较长远的引领作用。就《战略》本身最核心的“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八个字的内涵、系统工程的原理和对应的逻辑规律,包括建材工业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以及15年来的实践结果看,指导原则仍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和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因为《战略》既有代表时代进取的思想,又有系统配套的组织体系,更有实践的空间和巨大价值。因此,对《战略》总结回顾、丰富完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正因为其具有较长远的引领作用,值得花力气去丰富与完善。15年前,《战略》曾获得国家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评判仍不逊色。

  四、《战略》自身也要与时俱进,不足的需要强化,只有丰富完善才能更好地引领未来的发展

  《战略》本身的思想内涵和目标是超前的、有前瞻性的,但与其他事物一样,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只有进一步赋予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时代进步的思想内涵,丰富完善那些受当时认识和条件局限,现在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明确的问题,包括经济社会进步发展要求建设“两型社会”低碳循环经济对建材工业的新要求等,应有新的揭示和表述。例如,对建材工业现代化的表述还应增加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进程、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经济转型特点、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对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等,应有机地进入《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体系中;对《战略》本身“由大变强”的“大”,和“靠新出强”的“强”要有更清晰的定义与表述,并用数学模型将其量化,由定性的表述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对《战略》第三阶段,即到2030年建材工业的发展目标,要依据国家发展纲要划分若干阶段,然而对各阶段的目标、重点、应对举措等近期的要细化,远期的作适当描绘。尤其是要把加快转变建材工业发展方式,面对的挑战和攻坚的难点、路径,包括节能减排及低碳的社会进步要求,采取的战略、对策要有方向性的引领原则和一定的量化要求,这样《战略》才能更好地引领未来建材工业的发展,才有时代意义和更强的针对性。

  与此同时,对《战略》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和随着形势变化面对的主要矛盾及挑战也应在《战略》完善中揭示出来,使未来的发展建立在总结经验与寻找不足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例如,对《战略》引领行业发展的宣贯工作还缺乏广度和力度,因而在一定层面还缺乏运用的自觉性;在加快发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调整结构的过程中,有效配置资源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显得不够,因而在一些产品和一些企业仍存在管理相对粗放,节能减排效率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在一些传统建材产品得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加工制品业发展较缓慢,产业链延伸步伐不快;在靠新出强总体上建材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领域、新产业、新技术,特别是有规模效益的主导产品较少,新产品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较低;虽然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市场开发应用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子,上了一个较高的台阶,但总体上建材工业出口贸易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仍然较低,适应建筑业发展对建材产品配置需求和如何推进建筑业应用与配置方式变化带动建材产品发展等方面,仍是未来发展的一大难题。总之,通过大家讨论之后,要把最需要揭示和丰富进去的问题在《战略》中予以明确,使其更好地引领现实问题的解决。

  五、《战略》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必须依靠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将其提升

  建材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最近三个五年计划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真正实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仍为数不多,从整体上看仍属于经济实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少、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益较低的行业,特别与经济社会进步要求在节能、环保、低碳和改善民生质量等方面的距离还甚大。面对新的挑战,建材工业要攻克前进路上的困难,要变建材生产大国为又大又强的现代化的建材工业的强国,全行业必须要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有引领发展的旗帜,这就是要有一个注入了新的内涵,能够更好地去引领行业发展的《战略》。

  为此,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契机,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描绘出行业发展的新蓝图。完善丰富《战略》就是开展这次活动的落脚点,基于这一目的,就是要动员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企业家、科技专家献计献策,要集行业智慧,丰富《战略》,用行业发展成功的经验提升《战略》,并且还要依靠全社会尤其是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以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和创新性举措去丰富完善《战略》,要把丰富完善《战略》建立在靠“新”总揽发展全局的层面上规划未来,使建材工业发展《战略》继续担当起引领中国建材工业不断前进的重任。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产业峰会 | 乔龙德:行业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思想认识必须有三个定位,转型必须有四大突破

他表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等高端科技推动了水泥行业新时代新格局的生产力革新与生产关系进步。

[视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到访中国水泥网

9月16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到访中国水泥网,受到了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的热情接待。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一行到访湖州槐坎南方

9月15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一行到访湖州槐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到访中国水泥网

乔龙德指出,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赋能生产力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发展,而数字化是行业技术革命、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国水泥网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一行到访锦诚股份

近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一行到访浙江锦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4.78
2024-05-0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08

青海省

¥ 416.22
2024-05-08

甘肃省

¥ 382.91
2024-05-08

陕西省

¥ 327.04
2024-05-0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08

云南省

¥ 312.39
2024-05-08

贵州省

¥ 312.57
2024-05-08

四川省

¥ 351.02
2024-05-08

重庆

¥ 331.21
2024-05-08

海南省

¥ 432.19
2024-05-0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08

广东省

¥ 324.44
2024-05-08

湖南省

¥ 316.08
2024-05-08

湖北省

¥ 319.39
2024-05-08

河南省

¥ 267.33
2024-05-08

山东省

¥ 321.62
2024-05-08

江西省

¥ 313.39
2024-05-08

福建省

¥ 303.10
2024-05-08

安徽省

¥ 314.72
2024-05-08

浙江省

¥ 332.74
2024-05-08

江苏省

¥ 306.15
2024-05-08

上海

¥ 332.73
2024-05-08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08

吉林省

¥ 358.29
2024-05-08

辽宁省

¥ 338.19
2024-05-08

内蒙古自治区

¥ 349.14
2024-05-08

山西省

¥ 315.65
2024-05-08

河北省

¥ 345.41
2024-05-08

天津

¥ 368.21
2024-05-08

北京

¥ 339.43
2024-05-09 13: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