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中国水泥巨头海外扩张谋求新发展

2010/04/09 00:00 来源:

......

  近来,在国家多部委将联合抑制水泥产能扩张,原则上不再批准扩大产能的项目基础上,国内水泥企业巨头危机感越来越强烈。

  日前海螺水泥宣告拟斥资10亿搞并购,表明连一直以建新线为主扩张的海螺都要转变发展战略。这让水泥企业深刻意识到,以“遍地开花地上马水泥生产项目”为水泥企业巨头们做强做大基本方式的时代终成过去。

  在国内市场产能扩张无望的事实下,大型水泥企业另辟蹊径,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必然;而让综合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能走出国门,开拓海外新兴的水泥市场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目前水泥大企业到国外直接投资水泥项目已有苗头了。

  走出国门,水泥巨头的又一道风景线

  冀东海外扩张获战果

  在开辟海外新兴市场上,河北龙头企业冀东水泥这次走在了前头。

  近日在北京,冀东水泥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签定了设立中非冀东建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协议》。

  据了解,新成立的中非冀东建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冀东发展集团和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0%和40%。新企业将与南非大陆水泥及南非妇女投资控股公司合资,在南非Limpopoo省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这个合作项目投产后,年可生产熟料78万吨、水泥110万吨,年发电2678万千瓦时。项目总投资16.5亿兰特,约合2.2亿美元。

  该项目是冀东水泥向海外投资发展的首个项目。对此,冀东水泥公司表示,将与合作方精诚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项目建设,实现冀东水泥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开端。

  冀东水泥在国外市场的扩军,给人无尽的遐想。

  “在国内建线受阻后,冀东水泥目前已将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尤其是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业内资深人士判定,冀东此次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10年还将可能有新战果。

  事实上,在2009年初,冀东水泥宣布将在山东烟台建设一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就被看作为冀东有入主海外市场的更大野心。

  “冀东进入山东是完全符合我们的战略布局的。这个项目并不只是着眼于在山东,而是为了面对更大的市场和机会。”冀东公司副总经理李占军表示。

  这恰好印证了业内人士的看法,冀东水泥在烟台布点,主要目标市场就是非洲及其他新兴市场。同时,一旦欧美水泥市场好转,冀东就能够抓住机遇,尝到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甜头。

  按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的说法,我国水泥企业走出去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水泥产品出口,二是水泥技术装备企业走出去,三是水泥制造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大企业的国际化不是讲把水泥卖到国外去,或承接国际水泥工程,而是指我们的大企业主动参与国外投资。”

  如今,冀东水泥不动声色地建立海外水泥项目投资公司,实现了国内水泥产品“卖出去”到企业发展“走出去”,迈出了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

  而在今天的水泥行业中,冀东并不是惟一一个想要吃螃蟹的人。

  河南政府引导水泥投资往海外转移

  水泥生产大省河南在推动水泥产业“走出国门”上算是一个典型。

  据调查,河南省2009年水泥产能1.2亿吨,已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在建和已核准尚未开工的生产线17条,产能3800万吨。预计2010年,河南省水泥产能将达到1.55亿吨,而当年市场需求仅为1.22亿吨,已呈现产能过剩苗头。

  1月27日,河南省某会议大厅里灯火通明,该省商务厅组织河南省水泥设计、施工、生产、设备制造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座谈,本次会议的目的只有一个:共同探讨河南省水泥产业“走出去”的可行性。

  在本次座谈上,与会代表都意识到,河南省是水泥生产大省,国家政策调整肯定对河南影响较大。要适应国家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调整结构的新形势,政府惟有引导河南省水泥产业“走出去”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之前在经过一年考察之后,他们发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国家钢铁、水泥、纺织、火电和轻工建材等行业发展水平较低,与河南省经济互补性较强,被该省政府列为重点转移地区。

  与此同时,通过几年结构调整,河南水泥产能集中度有了大幅提高,企业实力增强,具备了“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实力。此前,河南民营企业郑州仓西公司已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成功投资了三条水泥生产线,将为河南省其他水泥企业“走出去”提供宝贵经验。

  河南水泥龙头同力公司率先表态,该公司已赴莫桑比克进行市场调研,很快就会到该国投资生产水泥。

  笔者从河南省商务厅了解到,该省以疏代堵输出过剩产能,推动重点企业“走出去”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钢铁、纺织、轻工建材等行业已在境外设立企业37家,有效缓解了河南省抑制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的压力。

  由此可见,推动水泥等部分行业过剩产能到非洲东南亚等海外新兴市场“安家”,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大型企业走出国门是必然趋势

  据笔者了解,在拓展海外市场上,跃跃欲试的大型企业还远不止冀东、河南同力两家。近期握有大笔资金的安徽海螺水泥在不断以并购扩张版图的同时,该公司董事长郭文叁的话显得掷地有声:只要有符合条件发展的海螺都会考虑,包括海外市场!

  此外,国际水泥巨头企业同样看得很长远。中东第一大水泥生产商拉法基总裁乐峰就直言不讳表明,拉法基当前的战略重点在“潜力巨大”的新兴水泥市场,特别是中东地区。

  据了解,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美国和西欧水泥需求大幅降低,但是,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水泥需求所受影响不大。近来,非洲大部分地区水泥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水泥价格普遍飙升。

  实际上,自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达的《印发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就把“水泥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作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之一,表明国家支持水泥企业到国际水泥市场占一席之地。

  但“走出去”的口号喊了多年,可国内水泥企业的脚始终迈不出去。长期以来,国内水泥企业的一只脚只停留到把水泥产品销出国门,把产品卖出去的表层。

  “2010年水泥市场无忧,企业将重点落脚在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认为,随着行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市场建立的逐步到位,今后走出国门投资水泥项目已是必然趋势。

  在孔祥忠看来,在2009年,水泥企业广泛参加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实质就是为国内水泥企业国际化做好了铺陈。

  09年6月,中国水泥协会在四川都江堰召开了“中国水泥大企业领导人C12+3圆桌会议”,共同签署了“中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宣言”;09年底中国建材、中材水泥天瑞水泥3家大企业加入了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组织(简称CSI),而且中国水泥协会也成为了该组织的合作伙伴。

  这表示,在国际水泥组织中有了我们中国水泥企业的声音。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说道:“这就意味我们今后就有了参与国际水泥竞争规则的制定的机会,能更方便的与国际水泥同行之间的交流。”由此,中国水泥协仍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也包括引导水泥企业更多与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以及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等。

  综上看来,在国内水泥行业的内部发展环境促进下,无论从政策的支持,还是企业自身的实力,政府推动重点企业走出去所形成的成功蓝本乃至国际交流的外部条件铺垫上,推动水泥大企业走出国门的时机确实已越发成熟。

  此前,水泥业内资深专家早就已振臂高呼,希望这些水泥大企业不要光热衷于在国内“窝里斗”,与中小企业抢饭吃,而是应该挟雄厚实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强大的管理能力,大胆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办厂。“既缓解了国内水泥行业过剩严重,竞争激烈的局面,又为中国水泥产业打开一条新路。”

  未雨绸缪,早作打算,抓住现在的有利时机,到国外去开辟一番新天地。这是水泥大型企业的当家人迫在眉睫所思考的一个问题了。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hn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冀东水泥:加速整合 构建“京津冀+东北+西北”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速重点市场战略整合,聚焦京津冀、东北及山西区域,加速区域兼并重组效率,增强市场掌控力及话语权,构建“京津冀+东北+西北”协同发展新格局。

天津振兴公司完成21万吨碳配额交易,引领绿色转型新风尚

天津振兴公司完成大规模碳资产转让,交易额达736万元,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企业自主研发的水泥窑处置技术入选国家先进技术目录。公司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积极实施“五碳”工程,以新技术促进碳资产增值。

2024-06-05 水泥 冀东 金隅

冀东水泥: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国企力量

冀东水泥响应国家政策,推进绿色转型,打造绿色工厂和供应链,发展新能源,实施降碳减污措施,强化环境应急保障,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冀东水泥响应全国“安全生产月”,启动“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活动

冀东水泥开展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强调党建引领,以案为鉴,以人为本,以宣传促行,提升安全意识,确保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高效可持续发展。各企业举办启动仪式,员工参与安全体验活动,践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主题。

冀东水泥与隆基绿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就危固废协同处置、氢能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和光伏业务进行深入交流,并探讨业务合作领域、方式及切入点。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08 11: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