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甘智和:中小水泥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

......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比例日益提高,水泥生产装备和自主创新的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和成熟,推动了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

  但是,我国水泥工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作为重要的投资类产品,它的发展和地区的市场容量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极高的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我国水泥的消费市场无论是市场的集中度,还是水泥的消费量差异都很大。大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在大多数的内陆地区,围绕中小城市形成了一批分散、但具有一定消费规模的较小市场。纵观全局,我国水泥消费市场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有两个特征:在规模上,大、中、小相结合;在布局上,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消费市场的分布状况将直接决定水泥企业的规模和布局。

  综合考虑水泥消费市场分布格局、石灰石资源储量及交通运输成本等因素,我国水泥工业应在合理的销售范围内建设不同规模的水泥企业。应鼓励发展大集团战略,实现集约化经营。但工厂建设规模应实事求是,不宜片面追求生产规模的大型化,要避免原料、燃料和产品的长途运输,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市场集中、拥有大型矿山、交通方便、特别是水路通道沿线,建设一批4000t/d以上的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在公路运输距离半径200公里、铁路运输距离500公里范围内的水泥消费量100万~200万吨的地区,工厂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建设条件确定,工厂的年水泥生产能力不宜小于100万吨,单线生产能力不宜小于2500t/d。而在消费市场较小、城市密度较稀、运输条件较差的地区,在公路运输距离半径200公里、铁路运输距离500公里范围内的市场消费小于100万吨的地区,如四川、新疆、青海等地区,企业建设的合理规模应为年产30万~80万吨水泥,单线年生产规模不宜小于30万吨,具体建设规模应因地制宜,由企业自主决定。

  综上所述,我国水泥企业结构在相当时期内应该是以大型水泥骨干企业为主,大、中、小企业并存,并进行合理布局。可以集团化经营,但应该根据消费市场来布局企业。企业单线年生产规模拟在30万~300万吨,其中单线年产规模为30万~80万吨的水泥企业,也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适宜水泥工业发展规律的布局结构,在积极推行水泥企业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重组联合,向集团化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大型水泥企业竞争能力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小水泥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积极淘汰落后工艺,按照国家产业化政策规定的2010年产业发展目标和标准制定发展规划。中小水泥企业只有在生产规模和技术进步上采取有力措施,加之科学的管理,才能在我国现代化水泥工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有条件的中小水泥企业的年生产规模要努力向30万~80万吨熟料水平发展,争取成为区域市场的供应中心。

  国家近期又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政策问题。要统一对中小水泥企业的认识,实是求是地分析国情,明确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水泥工业以大型新型干法生产企业集团为龙头,大、中、小企业长期并存的布局特点。积极引导中小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升级工作。积极鼓励以先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水泥产业积极落实错峰停产 未来市场回暖有赖基建及房地产需求释放

近日,受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水泥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众多水泥企业都在积极响应错峰停产安排。

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一季度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而前两个月这一数字只有2.3%。同时,一季度全国有26个省份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业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全社会电力消费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预计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1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1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1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1

四川省

¥ 351.02
2024-05-11

重庆

¥ 331.21
2024-05-1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1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1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1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1

河南省

¥ 274.59
2024-05-11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1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1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1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1

浙江省

¥ 332.74
2024-05-11

江苏省

¥ 299.83
2024-05-11

上海

¥ 317.73
2024-05-11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1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1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1

内蒙古自治区

¥ 349.14
2024-05-11

山西省

¥ 314.58
2024-05-11

河北省

¥ 345.41
2024-05-11

天津

¥ 368.21
2024-05-11

北京

¥ 339.43
2024-05-12 05: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