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曾学敏: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思考

2007/02/15 00:00 来源:中国水泥协会 曾学敏

......

  前言

      今年国家将以更加严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在这种形势下,公布了《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这是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落实水泥行业一系列政策最有力的具体措施。这一措施的落实,将给水泥工业健康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无论是榜上企业,还是榜下企业,均应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本文提出了水泥工道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外资并购,收获双赢的效果;大集团走出国门的业新型干法生产力布局已基本到位,区域核心企业已经形成。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式应该走重组联合,挖掘所谓不良资产的价值,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外资并购,收获双赢的效果;大集团走出国门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做好在外投资的前期工作;大企业积极参与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一方面承担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为自己赢得市场;从节能降耗减排入手,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减少重点工程的竞争压力,从而收获2007 年效益。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经过连续三年的宏观调控,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7%,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4.5%,我国国民经济又收获了高速发展。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政策方针已定,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方向健康前行。在去年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就指出,2007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把好上地、信贷和市场准入门槛,要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适当提高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在信贷、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严把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

      水泥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行业发展特别是新上项目不是跨跃三个门槛,而是真真切切地要“过五关斩六将”。新上生产线的土地、矿山、环境、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因此我国新型干法的发展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长速度已连续两年下滑。新型干法熟料产能2004年增长1.3亿吨。2005年增长1亿吨,2006年增长了0.8亿吨。在这样大环境下,水泥工业如何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发展模式思考

      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截止2006年,全国已投产的700t/d及以上规模(含改造后达到此规模)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已有704条,按设计规模能力计算,熟料总产能已达51480万吨。

      目前新型干法实际产能均超过设计产能,主要原因一是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产能就留有余地,目的是保证顺利达产达标;二是业主要求在设备选型进行了适当扩大,目的是提高投入产出率;三是技术、管理、装备水平提高,很多企业设备运转率达到了90%~93%。我们在测算熟料产能时,按85%的运转率(310天)进行计算。

      目前2500t/d熟料生产线,平均产能在2700t/d~2800t/d;5000t/d的生产线平均在5500t/d~5600t/d。若只考虑运转率提高的因素,不考虑设计产能提高的因素,窑的运转率天数按320天计算(运转率为88%),那么熟料总产能为53141万吨,按1吨熟料生产1.3吨水泥计,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能力为69083万吨。

      按此方案推算,截止2006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到7亿吨。从新型干法生产线区域的分布和7亿吨总能力,说明我国新型干法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如海螺“T”型发展战略,三水“胶济线”发展战略,冀东“三北”发展战略,华润“两点一线”发展战略,拉法基瑞安“西南”发展战略等。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水泥淅商”,他们基本完成了走出浙江的战略布局,仅被确定国家重点支持的60家大型水泥企业中,12家淅商榜上有名,占总数的20%,他们分布在福建、湖南、湖北、江西、陕西、重庆和安徽,已成为当地的大型企业。没有上榜的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山西、内蒙等省份的企业,在当地也都成为骨干企业。

      目前,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平均规模已接近2000t/d,年产水泥近100万吨,何况仅有一条生产线的企业已占少数。说明在区域市场半径内,核心企业已基本形成。

      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生产力布局已基本完成,区域市场核心企业已经形成的形势下,新型干法的发展应避免或减少新铺摊子,走兼并、重组、联合的道路,可强强联合,也可强弱联合,扩大内涵,减少外延。在这方面拉法基水泥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拉法基水泥进入中国已10年有余,拉法基水泥1994年收购怀柔水泥厂成立兴发水泥公司,2002年收购北京顺义水泥厂成立顺发水泥公司。然后经过理性分析,确定了南下四川的发展战略,1999年成立了都江堰拉法基公司,这是目前为止,拉法基在中国唯一一个全面新建的水泥厂。2003年收购重庆水泥厂,重庆拉法基水泥公司成立。2005年拉法基联合战略伙伴,成立了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2006年收购四川双马获得成功。可见拉法基水泥产能主要是以先兼并、整合、然后再扩建实现的,其在中国的产能将很快突破4000万吨。

      中国企业做到这一点需要转变观念,首先水泥企业要屏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观念;第二收购人可采取多种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屏弃绝对控股的观念;第三各级地方政府屏弃地方保护观念,创造宽松的环境,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支持,促成意中人结成姻缘,好事多磨,在具体操作上各方面都要有耐心。

      当前是兼并重组联合然后再扩大产能的最好时机,金融调控将健全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配合的机制。《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发布为水泥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区域性核心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铺设了道路。

      二、不良资产是“垃圾”还是“金山”的思考

      将不良资产视为垃圾或金山,听起来都有一定道理,关键取决于不良资产的质量及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

      中国不良资产所蕴藏的商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青睐。像拉法基、霍西姆,海德堡等国际上大牌水泥公司,像摩根斯坦利、高盛、IFC等大型投资银行对我国的不良资产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对中国的不良资产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巨额的不良资产是一座有开采价值的金矿。因为很大一部分所谓的不良资产,其资产质量并不差,有的企业只是债务负担太重,流动资金不足,有的企业缺少人才,管理跟不上,有些老企业冗员过多,包袱沉重,拖了企业的后腿,对这些不良资产,只要注入新的资金、技术及管理,这部分不良资产可以变为优良资产。

      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不良资产表现出浓厚兴趣有以下几大原因:

      第一可以借此机会进入中国A股市场。目前很多不良资产的债权人为国有企业,其中有不少企业是A股上市公司,如能购买这部分不良资产,就能成为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债权人。通过参与这样不良资产的处置,可率先进入中国的A股市场;

      第二通过购买不良资产进入我国某些对外资不开放的行业和市场;

      第三外国投资银行、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以他们处置不良资产的良好经验,使企业资产处置过程中遇到的资金运作、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财务法律等问题得以很好的处理和解决,使企业少走弯路。这些优势使他们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获得较丰厚的经济利益;

      第四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像韩国、泰国、日本的不良资产,基本上处置完毕,印尼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还存在较大的政治风险,因此外国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虽然处置我国的不良资产也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但先行购置中国不良资产的投资者,很有可能像在韩国和泰国一样,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

      外国投资者或投资银行进入中国水泥市场,不能说是在处理不良资产,但是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拉法基收购双马66.5%的股份;霍西姆增持华新1.6亿股,股权扩大为50.3%;爱尔兰CRH窥视亚泰,拟收购亚泰旗下水泥企业26%的股权,并拥有3年内进一步收购49%股权的优先权;海德堡收购冀东陕西扶风和泾阳后,继续收购本溪工源水泥80%的股权;意大利水泥集团收购光宇富平100%股权,并取得了浙江水泥的优先收购权。这些地区都是水泥成长性最好的地区,今后获利前景非常好。摩根斯坦利与IFC分别持海螺水泥10.51%和3.82%股权,当年他们获利就非常可观。摩根斯坦利、鼎辉参股山水集团30%,也出于同样目的。

      我国的核心企业应效仿他们的作法,特别是对资产比较优良,管理不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企业,我们也应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产业安全的思考

      最近有关产业安全的问题多见于媒体。龙永图秘书长的谈话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一问题。

      龙永图秘书长说:外资企业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法人,并在中国纳税,理应被看作是中国企业。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并未出现严重的经济安全问题,有关争论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

      目前水泥行业外资及港台资金企业,所持有的水泥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小于10%,因此目前不存在产业安全问题。

      丹麦史密斯公司旗下的阿尔堡水泥公司是百年老厂,而且是丹麦唯一的水泥企业,但在2004年他们将100%的股权转让给意大利水泥公司,他们认为水泥行业完全是开放型竞争性行业,其产品基本满足本国需求,卖出买进是很正常的。

      我们应该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谈判水平,卖出好价钱,达到双赢的效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意区域市场出现垄断;在实施过程中,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办事,履行国家规定的办事程序。

      四、水泥企业走出国门的思考

      据中国水泥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近年来在国外承担的水泥项目,熟料生产能力已达亿吨,多数采用了工程总承包的承建模式,项目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日产4000t/d以上生产线33条,熟料总能力6774万t/年,项目吨投资80美元左右。经过几年在国际市场的摔打,我国水泥设计、装备、自动控制、安装、施工、生产调试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很强的竞争能力,在世界水泥建设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2006年我国水泥和熟料出口3612万吨,产品已被世界水泥市场接受,主要出口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我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门进行投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国门已具备了一定条件,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应考虑在国外投资建厂,起码应着手做好准备工作,首先了解目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环境,研究世界水泥产品标准、混凝土标准,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

      五、落后产能退出的思考

      近两年水泥落后生产能力退出的速度明显加快。落后生产能力占水泥总能力的权数越来越小。2006年新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产能按三分之一进行测算,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达到48%。可见落后生产能力还占据52%的市场。从趋势上看,落后生产能力退出市场的顺序依次为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立波尔窑、带余热发电干法中空窑、立筒预热器窑,小型预热器窑及分解窑,最后是立窑。其中小型预热器窑及分解窑近几年改造的力度加强,大部分采用加离线式分解炉的方式,将原来150~300t/d的产能提高到700t/d~1200t/d。立窑以外的其它落后窑型,估计在2008年底基本淘汰。

      在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立窑由于生产成本低,小范围内市场优势明显,企业又是地方财政的饭碗,因此其生命力很强。近几年立窑为了达到生存的目的,吸取了很多新型干法生产线的设计技术和理念,在立窑技术创新上取得了许多突破,首先是产能的突破,原来单条窑产能最高为15万吨水泥,目前已经翻番。随着立窑技术进步的14项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立窑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全面提高。和其他立窑相比,先进立窑在环保、质量、资源综合利用及市场竞争力上凸显出一定优势。

      “十一五”开局年,单位GDP年节能4%的指标未能兑现。2007年国家对节能和减排将继续加压,各地方政府为实现节能指标,采取了行政、经济手段,将指标层层分解并立下军令状。

      “十一五”期间,将关闭和淘汰小火电5000万kwh,关闭小火电在各地实施,这种造势对水泥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极为有利,淘汰落后的具体做法上,浙江模式及广东模式取得的成功经验,已被各地方政府借鉴,加上地方政府已出台的水泥市场准入政策,对落后产能实施差别电价的政策,行政执法手段不断加强,行政问责制逐步到位。以2008年换发水泥生产许可证为“契机,不符合条件的落后企业,将被停止生产。“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可望实现。大大企业集团应积极参与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一方面承担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为自己赢得市场,结束大企业周边小水泥林立的局面。

      2006年水泥行业录得150亿元盈利额已成为过去。如何经营2007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上运行,国民经济仍以10%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因此,2007年水泥工业运行形势仍然看好。

      其有利因素有:

      ——国民经济保持平衡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住宅建设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头戏。特别是处于中部掘起、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滨海开发新区的区域,水泥市场增长态势明显;

      ——国家重点支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和产业重组,从而提高区域市场集中度,市场调控能力有所提高,整个行业将从中受益;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25%,经全国人大会议讨论通过后,将结束沿用10多年的内外资企业执行不同税率的时代。企业所得税由33%降低8个百分点,无疑对内资企业是个极好的消息。

      不利因素有:

      ——水泥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宏观调控的手段已经从依靠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手段。针对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的投资反弹解压力,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要求商业银行严把信贷闸门对水泥行业极为不利,融资贷款仍然是企业面临的难题。

      ——煤电油运价格高抬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发改委认为,我国目前的能源价格偏低,即没有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也没有反映出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退出的成本。2007年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要迈出新的步伐。基于这种认识,出台了煤炭新政。其核心内容是改变煤炭成本核算制度,即将煤炭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及煤矿转产成本等“外在成本”计入煤炭现行成本。据山西省测算,吨煤的生产成本增加70~80元。煤炭生产成本上涨,将很快通过煤炭价格表现出来。煤、电价格联动,电价会同步上升。能源费用已占水泥生产成本80%左右,能源价格上涨,对微利的水泥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2006年水泥及熟料出口达3612万吨,对水泥市场特别是季节性市场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加上世界各地新建的水泥厂陆续投产,世界水泥的贸易量也会下降,我国水泥出口将会呈下降趋势,增加了国内市场的压力。

      ——我国水泥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水泥产量亦同步增长,但效益的增长并不对称,企业在市场上相互压价竞争仍然是制约行业效益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水泥企业不能盲目乐观,在生产经营上,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生产工艺各个环节的节能降耗和减排。利用余热发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应继续推广,其它环节的节能也应引起重视。大企业在重点工程中压价竞标,其价格根本没有体现大水泥的价值,目前大企业间的价格竞争激烈,小企业从中受益。大企业集团周边遍布小水泥企业就不足为奇了。大企业应开发农村市场所需要水泥产品,开辟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市场,随着农民生活逐年提高,农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7年水泥生产企业主要从节能、管理、协调市场价格、开辟农村市场上收获效益。(曾学敏女士现任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shaojun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水泥产业积极落实错峰停产 未来市场回暖有赖基建及房地产需求释放

近日,受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水泥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众多水泥企业都在积极响应错峰停产安排。

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一季度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而前两个月这一数字只有2.3%。同时,一季度全国有26个省份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业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全社会电力消费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预计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9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9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9

甘肃省

¥ 382.91
2024-04-29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9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9

云南省

¥ 312.85
2024-04-29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9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9

重庆

¥ 328.95
2024-04-29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9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9

广东省

¥ 324.44
2024-04-29

湖南省

¥ 316.08
2024-04-29

湖北省

¥ 319.39
2024-04-29

河南省

¥ 282.33
2024-04-29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9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9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9

安徽省

¥ 313.99
2024-04-29

浙江省

¥ 342.2
2024-04-29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9

上海

¥ 332.73
2024-04-29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29

吉林省

¥ 358.29
2024-04-29

辽宁省

¥ 324.97
2024-04-29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9

山西省

¥ 315.65
2024-04-29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9

天津

¥ 338.21
2024-04-29

北京

¥ 339.43
2024-04-30 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