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我国企业信息化市场走向成熟

2007/08/16 00:00 来源:庄光平

......

  我国企业信息化市场规模有多大?

  据调查,近5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每年新增IT投资规模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6年达到了1427.7亿元,如果加上大型企业,则市场总规模可以达到2000亿元以上,占到全国IT整体市场规模的近一半。企业信息化需求成为推动我国IT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整个企业IT投资中,服务器、电脑终端等硬件设备投入占到了67%左右,但其增长速度却低于整体市场的增长速度;软件和服务同比增长却超过了市场整体速度,IT服务业的增速最为明显,达到了20%。

  产业发展———从“注意力”到“生产力”

  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就要随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合理布局企业资源,建立适应市场变化情况的具有快速应变能力的信息系统。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国内金融行业以及国有大型企业开始建立内部局域网络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90年代,PC操作系统步入“窗口”时代,因特网应用迅速普及,出现了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为代表的集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

  从1993年开始,我国确立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陆续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

  但在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期,市场的反应却是“光叫好,不叫座”。“大家都认为信息化会对企业带来效益,但企业上马信息化工程需要巨额投入,且信息化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发展阻力相当大。”业内专家说。

  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信息化发展战略,也就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横跨3个五年规划期,明确了我国迈向信息社会的战略目标。”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推广应用组副司长董宝清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国信办等单位联合编制的‘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不久也将向社会公布。”

  经过十几年来的国家推动和典型宣传,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关机构在对30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表明,近70%的企业表示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以宝钢集团、江南造船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

  宝钢集团通过信息化改造生产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每年仅节约流动资金贷款利息就达1282万元,加快销售货款回收就增加赢利1757万元。江南造船集团仅节约设计工时一项,每年就增利数百万元。徐州工程机械集团筑路机械公司采用企业制造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后,产品采购周期缩短6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40%,库存占用资金降低25%,成本核算工作效率提高50倍以上。

  产品结构———从管理软件到网络商务

  在巨大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IT服务业的发展也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在IT服务市场中不仅聚集了通过管理软件切入市场的软件厂商,如用友、金蝶、金算盘等,还出现了一批以电子商务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攻方向的专业IT服务商,如中企动力、阿里巴巴等;此外,电信和移动通信运营商也借助网络优势推出了企业商务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2006年,我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总量达到7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虽然增长势头有点放缓,但仍处在飞速增长期。企业信息化应用从大规模上线新系统转入应用深化及精细化阶段。细分产品,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比增长261%,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同比增长248%,这两类产品的较快增长反映了逐步壮大中的中小企业正试图通过企业信息系统实现对员工和客户的精细和规范化管理。

  电子商务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宽带的普及,企业管理软件出现了与电子商务融合的现象。如,电子商务门户阿里巴巴整合网络平台的信息流、资金流、商务流资源推出了客户管理软件;ERP厂商金算盘向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以在线服务的方式面向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管理平台。

  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管理软件商也应运而生。如,刚刚创立的华美宏大有限公司推出了完全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用户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网站系统,就像登录网页邮箱一样,还可以自助定制各种服务内容,避免了企业信息化可能遭遇的失败风险。“基于我们的服务器、基于我们的模板,企业可以在任何地方登录系统,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相当于把企业IT部门外包给了我们。”华美宏大董事长陈丕宏说。

  产业竞争———从市场细分到市场融合

  “企业信息化市场正步入成熟期,细分市场的技术壁垒被打破,市场竞争者在增多,市场融合不可避免……”业内专家说。

  近几年来,国内IT服务提供商普遍感受到的是,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市场容量在扩大,每年都有五六百亿元的需求增量进入市场,但另一方面市场竞争边界在扩大,传统管理软件厂商不仅要面对国际管理软件巨头,如IBM、SAP、甲骨文的竞争,还要与电信和移动运营商、电子商务服务商等相互竞争。

  国内主力管理软件厂商用友、浪潮等希望从品牌形象、行业经验、产品策略上入手提高自己在高端市场的声音和影响力;国外厂商SAP、甲骨文等则把拓展渠道和合作伙伴作为深入中低端市场的主要手段。国内外厂商全面竞争加剧,市场的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不可避免。

  2006年4月,金蝶收购了制造业ERP厂商歌利来;5月份,赛捷集团收购了吉盟星公司和华拓软件公司后成立赛捷软件(上海)公司;韩国INOPS公司参股30%通过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SAP则向东软投资1000万欧元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拓展ERP市场。

  在管理软件市场之外,新兴的企业IT服务提供商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因为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传统固网通信业务正在萎缩,电信运营商纷纷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2005年以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都将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集团业务发展的重点。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中国网通的“宽带商务”、中国铁通的“商务新动力”,都瞄准了中小企业客户群提供特色信息服务。如铁通的虚拟专网业务可以将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集团分公司网络结成一个企业专网,以及可以远程控制“电子眼”工作的智能眼业务等等,都是管理软件商们可望而不可即的。

  我国企业信息化市场正在走向成熟,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是一个品牌稳定、竞争规范的市场,而厂商之间或上下游之间的资本合作或其他类型的合作是推动这个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有力因素。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拉法基欲出售在华水泥资产 海螺水泥等企业或已接触

根据中国水泥网发布的“2023全国水泥熟料产能百强榜”,拉法基在川产能排名川内第7名。值得注意的是,都江堰拉法基是四川省会成都市仅有的三家水泥熟料企业,另外两家

六一特辑:建材小当家探秘工厂,共庆官微8周年,重温童年梦~

本文是关于六一儿童节和某官微八周年的庆祝内容。文章提到,无论年龄大小,希望大家保持童心,快乐如孩童。文中回顾了官微粉丝的增长和记者的成长,并展示了中国建材小朋友们探访工厂的趣味活动。各个分公司也分享了与孩子们的温馨时刻,传递了对儿童节的祝福。最后,表达了对粉丝的感谢,期待未来继续一起探索。

2024-06-01 中国建材 水泥

全国工人先锋号: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磨班组的创新与荣耀之路

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磨班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班组秉持“经营精益化”和“管理精细化”理念,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实施改造项目节省大量费用。他们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师带徒和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取得多项个人荣誉和专利。班组注重安全与环保,连续多年获得安全环保奖项。未来,他们将继续奋斗,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企业亮点:创新驱动增长,世界最大碳纤维拉索通车,北新建材荣获多项大奖

这篇文章报道了多家企业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指导下取得的重要成就。中复碳芯的世界最大规格碳纤维拉索应用于沣邑大桥,显示了中国在桥梁建设的技术实力;中国巨石获得我国首张ISO56005国际标准四级认证证书,展现了其在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的领先地位;孟加拉的高端浮法玻璃生产线点火投产,体现了中国建材国际工程的先进技术;中建材环保院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北新建材荣获多项行业大奖,彰显了其在涂料和建筑材料领域的卓越表现。这些成果体现了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工厂实践: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助力碳达峰

CNBM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工厂。旗下企业如青州中联、北新建材(陕西)和中材科技(阜宁)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产品制造,实现固废处理和碳捕集,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绿色生态实践,建设美丽工厂。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2 1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