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其裂缝控制

2007/11/16 00:00 来源:《山西建筑》

......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深入分析了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并总结了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和控制措施,以提高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5.6 文献标识码:A

  高层建筑的发展,为施工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施工技术的进步,又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构件作为新的技术处理手段,由于其构件体形庞大,这样势必给高层建筑施工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目前,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成为约束高层建筑施工的“瓶颈”。

1 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某高层商住楼工程,建筑面积39750时,由主楼和裙房两部分组成,主楼地下1层,地上28层;裙房地下1层,地上4层。该工程结构形式为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5层以下为框支结构,第5层设置厚板转换层,5层以上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板厚为1650rnm ,框支梁高分别为1850m ,190rnm 。板顶标高为十20.000m。厚板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下面结合本工程施工实践,具体分析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1.1 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1.1 水泥的选用

  1)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2)掺人粉煤灰或沸石粉,降低水泥的用量,使得水化热相应降低;3)掺人减水剂,减少水的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表面温度峰值梯度减小。

1.1.2 粉煤灰

  为了减少水泥的用量,可掺人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不得超过GB134一8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质硅酸盐水泥所规定的最高限量,其烧失量应小于15%,以巧应小于3%,Sq应大于40%,并应对水泥无不良反映。

1.1.3 减水剂

  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人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常用的有木质素减水剂、萘系减水剂、树脂系减水剂等。在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中加人的主要是木质素磺酸钙(又称M型减水剂),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掺入水泥质量0.2%一0.3%的M型减水剂可使坍落度提高10Inln 左右;保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坍落度不变,一般可节约水泥8%-10%;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和水泥用量不变,其减水率为10%左右,抗压强度提高10%-15%。M型减水剂对混凝土有缓凝作用,当掺量为0.25%时,一般缓凝lh-3h,低温时缓凝现象更显著。缓凝作用使水化热释放速度延缓,推迟放热高峰的出现,有利于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施工,但这种减水剂掺量不能过多,否则除产生严重的缓凝作用外,还能使强度下降。M型减水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及抗冻性,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减少泌水性,故适用于大模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泵送混凝土及夏季施工,但不利于冬季施工,也不宜于蒸汽养护。

1.1.4 其他外加剂

  除了加人减水剂外,对于有些转换层混凝土还要根据需要加人其他外加剂,如引气剂、膨胀剂(JEA膨胀剂)、泵送剂、杜拉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外加剂种类很多,在掺人外加剂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人两种以上外加剂时,要充分考虑外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2)外加剂掺量要精确,掺量过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掺量过大,则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甚至会造成质量事故。

1.2 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事先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浇筑方案,科学的浇筑方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转换层结构的特点,应按下列步骤确定浇筑方案:

  1)转换层的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开浇筑,先竖向的柱墙结构,后水平结构(梁、板等)。

  2)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先中间、后周边,向两个方向推进,转换梁、板混凝土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坡到顶,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浇筑加大了混凝土部分工作面的面积,有利于混凝土部分水化热排出;也有利于降低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侧压力。

  3)节点部位的保证措施。转换层中梁、柱、墙节点部位钢筋过于密集,为确保此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密实,须采取以下措施:a.采用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浇筑上述部位;b.对局部钢筋过于密集处要做适当调整,确保插人式振动器有足够的工作界面;C.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检查墙、柱等竖向结构的侧模,如发现墙、柱混凝土浇筑到位后模板经敲击发出空响声,则应立即通知混凝土浇筑人员,对此部位加强振捣,并补浇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d墙、柱混凝土浇筑完18h后,对钢筋过于密集的墙、柱节点处的侧模应拆开一部分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若混凝土存在缺陷,须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并建立备忘录后用超声波仪器检查,确保混凝土强度。

  4)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极其重要,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可以通过测温来了解混凝土的内部变化情况。测温的方法是通过在混凝土的内部埋设热电阻传感器,用测温仪进行量测。采用XMX钾02型热电阻和温度数字显示仪测温,测温设备要妥善布置,否则直接影响测温结果,测温的导线应夹在两根钢筋之间,测温用的热阻传感器应用导热性良好的铜箔包好,以免损坏,有些工程中采用的是测温管,由于金属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这样测得的结果偏低。

  5)混凝土的养护。转换层混凝土初凝后,上表面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并浇水养护,不宜浇水过多,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即可。厚板侧面及底面采用保留模板的方法养护,部分钢模板的部位要采用外包塑料薄膜和干草袋的方法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2 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控制

2.1 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

  目前转换层混凝土开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荷载引起的裂缝;2)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3)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4)温差引起的裂缝:5)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在实际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中,由非荷载原因(如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冻胀等因素)引起的裂缝,在数量比例上要比因荷载引起的裂缝高得多。

2.2 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温控措施

  目前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理论的计算公式比较多,综合起来有两种:1)着重对温度应力进行控制;2)靠控制温差进行控制,所以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不要盲目照搬硬套。为防止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须保持混凝土内表温差或混凝土的综合温差(混凝土最高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差加收缩当量温差),须低于同龄期混凝土拉应力所许可的温差,混凝土应具备早期强度高温峰值(最高水化热温升时的混凝土温度)要低,过温峰后降温要慢,内表温差要小的特点。施工中宜结合工程结构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通过计算采取简单、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以尽可能避免有害裂缝的发生。

3、结语

  转换层结构拆模后经严格检查,未发现有害裂缝,工程质量验收评定为优良。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择合理的浇捣方法,设置冷却管降低混凝土核心温度,加强保温、保湿养护等方法,可以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自身抗拉性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土木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3-24.

  [2]林联财,转换层大梁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J] 福建建筑 ,19 97 (3):83-84

  [3]周光毅,刘进贵.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施工技 术,2003(4):79-80.

  [4]石鹏大面积超高转换层大梁的施工〔J〕.广西土木建筑,199 8 (1 ):20-21.

 
原作者: 傅教邦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多地交通投资规模创新高

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目前,国家“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中,涉及交通运输项目开工、完工超过260个,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125亿元,投资规模仍保持高位运行,为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湖南交通项目新进展:重要更新,速来了解!

湖南交通项目建设正酣,多个项目传来新进展。

工信部批准《水泥生产企业节能技术指南》等多项建材行业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批准了包括《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在内的454项行业标准,覆盖了化工、石化、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等多个领域。其中与水泥混凝土行业相关的标准有《混凝土用铁尾矿碎石》、《建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导则》等。

国办转发发改委、住建部文件: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化学土木公司2024届应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简章

中国化学土木公司2024届应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简章

2024-03-05 工程建设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10: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