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减排,这些误区值得关注

不仅会对社会经济造成损失,气候变化也与每个人紧密相连。...

数字新基建打造社会发展新引擎

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构筑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现阶段全行业、全社会的共识。...

2021-08-24 基建GDP数字化
全国人大重点建议“强化基础材料创新赋能‘中国创造’”座谈会在中国建材集团召开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08号全国重点建议“强化基础材料创新赋能‘中国创造’”座谈会在中国建材集团总部召开。...

总投资超60亿!中国建材在皖多个项目进展顺利

去年11月,合肥市政府与中国建材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中国建材集团已在合肥落地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国建材(合肥)技术中心等多个项目,总投资超60亿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福厦高铁泉州湾大桥成功合龙 中国高铁迈入跨海时代

我国首座跨海高铁桥——福(州)厦(门)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成功合龙,这意味着中国高铁从只在陆上行驶迈入了一个可以跨海行驶的新时代。...

2021-08-16 高铁
依托华新水泥等优势平台!四川万源将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培育百亿级产业

四川万源依托中国西部石材城、华新水泥等优势平台,积极引进上下游产品和配套产业项目,延伸拓展石材、水泥建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培育百亿级产业。...

2021-08-13 华新 四川省
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有序推进:2万余人接受低碳培训

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推进低碳发展是行业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重中之重的工作。...

工信部将从五个方面引导水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47条隧道、121座桥梁,跨越雅鲁藏布江16次,这条“史诗级铁路”能带来什么?

作为公认的“基建狂魔”,从港珠澳大桥、青藏铁路到老成昆铁路……中国的交通超级工程,数不胜数。...

全国碳市场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石化行业直面碳减排“大考”

日前,中国石化从华润集团买入10万吨碳配额,完成全国碳市场上线以来的首笔大宗协议交易,此举引发关注。...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产业链指数运行周报(2021.08.06)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产业链跟踪周报,更多数据、市场分析、研究报告可登陆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查阅…….........

碳中和给煤炭行业带来三大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对煤炭行业而言,绝非只是艰巨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即实现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煤炭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机遇、煤炭抢占新能源主阵地的机遇。...

山西省17家水泥熟料企业被列入今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计划!

8月4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未批先建!全球最大在建煤化工项目被“叫停”

记者多方获悉,工程目前仍无复工迹象,主要原因是节能审查“未批先建”,必须制定能耗等量减量置换方案,并报送陕西省发改委获批之后方可继续推进。...

宋志平:企业经营制胜,一要做正确的事,二要正确地做事

大会特别邀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双料世界500强董事长宋志平在颁奖盛典上作主题演讲,论道有效经营者的五项修炼秘诀。...

超大跨混凝土拱桥项目荣获2020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

该项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跨度拱桥——平南三桥等重大工程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塔牌集团:结对帮扶补短板 乡村旧貌焕新颜

近年来,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塔牌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因地制宜支持新农村建设,连续多年被省、市授予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奖”。 ...

“一带一路”危机并存 冶金“双碳”之路任重道远

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国家战略,其本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双刃剑”。...

葛洲坝“三峡牌”低热水泥现身江门中微子实验室

去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带领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六局等相关人员赴石门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石门公司供应低热水泥用于中微子实验室建设。...

华润集团:发挥多元化管控优势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华润集团积极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模式,在向“管资本”转变的过程中,秉承“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多元化管控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动创新促进各项业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2021-07-29 华润
蒋晓萌: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一家有着63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在蒋晓萌的带领下,尖峰集团依旧充满生机与活力。...

周育先:突破“卡脖子”封锁 龙头企业带动

周育先认为,突破“卡脖子”封锁,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尤其是由龙头企业带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产融协同良好,支撑服务体系健全的新材料发展生态体系。...

宋志平、彭寿一行赴山东德州交流

山东德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希望中建材进一步拓展投资合作领域,继续深耕德州。...

如何抓住双碳带来的跨领域产业机会?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给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市场增长空间,还将催生诸多环保产业新模式的诞生。要把握住机遇,有赖于环保企业尽早布局,尽快转型,其中,创新越发关键。...

中国科学报:特大暴雨面前,别拿“海绵城市”说事儿

据当地气象部门的数据,当天16时至17时,雨量即达到201.9毫米,相当于1小时下了去年1/3的降水量。...

2021-07-22 海绵城市
【共担“双碳”战略·共谋绿色低碳发展】—预制混凝土行业绿色低碳研究中心成立

建华建材将依托行业研究中心与集团研发中心的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大全产业链低碳优化、低碳关键技术创新、固废资源利用、低碳体系建立、标准化建设。...

环保产业唱响绿色低碳主旋律

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向绿色转型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役,对环保产业而言,绿色低碳提供了许多新机遇和应用场景。...

上半年58个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开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见效

截至6月底,已开工58个,完成年度投资414.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37.9亿元。...

贾华平:NOx超低排放之路 应该如何走?

对于当前的脱硝技术,贾华平指出,目前的脱硝技术还不成熟,包括SCR还都是过渡措施。...

北京化工大学—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揭牌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化工、材料、工农一体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示范性应用,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经济观察:中国欲建全球最大规模清洁钢铁生产基地

中国目前共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占全国粗钢产能的61%左右。...

深圳赛格广场大厦为什么出现有感振动?直接原因查出来了

近日,赛格广场大厦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依托海螺水泥、中国建材等企业!四川大竹县聚力打造省级水泥生产示范区

近年来,四川达州大竹县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中国一批深度脱碳技术曙光初见 院士建议不能照搬国外模型

不能照搬国外经验,不能按照国外模型进行推演,也不可能是国外碳达峰路径的修修补补,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另辟蹊径,寻求颠覆性的技术突破。...

济宁明年年底前削减500万吨水泥粉磨产能 关停2条2500t/d熟料线

明年年底前削减500万吨水泥粉磨产能,关停2条2500吨/天水泥熟料生产线,落后产能的出清为新动能加快成长腾出了宝贵空间。...

工业互联网赋能场景越来越多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导和基础,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革命性变革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是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方式,也是高端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核心抓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天,走过百年风雨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信心满怀:“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21-202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怎样的百年传奇?...

回望百年奋斗路 启航时代新征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伟大历程,讴歌党的光辉业绩,展示建筑材料行业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简称建材联合会)系统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2021年6月24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在北京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阎晓峰:铭记党的功绩 坚持党的领导 弘扬建材精神 为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发展新目标而不懈奋斗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风云缔造辉煌。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的建筑材料工业获得了新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西矿环保“水泥窑烟气SCR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 成果在北京通过鉴定:整体处于国际领先

6月25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由西矿环保完成的“水泥窑烟气SCR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

借助节能提效等九大抓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急需调整产业结构,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构建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

实现碳中和 基础设施建设大有可为

推动零碳能源发展,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载体。...

宋志平:中国是创新发动机,把发明用于实用的产品才叫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人类的发明常常是源于一个个聪明人的突发奇想,我们认为企业的创新也是源于个别企业的自主创新。...

2021-06-27 宋志平
海螺集团与南开大学、芜湖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海螺将在构建综合性“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做大做强数字化、新能源和碳科技产业的同时,与南开大学、芜湖市政府携手推动政企研学用一体化发展,互惠共赢。...

2021-06-27 海螺水泥
广州首座钢管混凝土跨珠江人行桥25日正式开通

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上的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25日正式开通。 ...

2021-06-25 广东省
海螺集团与芜湖市政府、南开大学三方共建碳中和研究机构!

按照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拟共建南开大学(芜湖)碳中和研究机构,在二氧化碳资源化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合作。...

1 ...  89 10 11 12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