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趋势前瞻

展望“十三五”,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主线,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扎实推进结构性改革,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将是我国区域发展的大趋势。...

制定6.5%-7%经济增长区间考虑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

2月3日,国新办就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会上透露,已经定了2016年经济增长区间是6.5%到7%。国家发改委表示中国不追求两位数增长,制定该区间考虑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

厉以宁:中国经济正面临的十大尖锐问题

适应新常态是怎么适应呢?首先要适应中高速增长,而不要再走过去的追求GDP的增长、超高速。因为“超高速”不符合经济规律,经济越发展、基数越大,每增长1%他所代表的内涵、内容远远超过了过去GDP低的时候。...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在国务院新闻办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外界关于“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的关切,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说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要看到,我国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市场需求比较大,区域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近些年经济运行的现实和今后中国经济运行的现实会证明这一议论是站不住的。”...

发改委:化解水泥、钢铁等过剩产能存在就业安置问题

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统计数据是否可信?外商有没有大规模撤资?在国务院新闻办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回应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

刘长发谈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和绿色供给是改革的重点

在新常态背景下,我们提倡的是有效的GDP,是绿色GDP,我们的调结构也是围绕GDP的构成来调整。最后供给侧改革的成功与否,也是看GDP的构成和质量。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考量也不再是简单地看一个总数,而是要看其增长内容在哪些方面,它的构成是什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和需要关注的。...

[原创]2015年混凝土行业运行分析及2016年展望

2015年,随着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也较去年出现明显下滑。混凝土及水泥制品更直接地面对了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带来的压力与困难,生产活跃度处于历史低位、行业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比增速现近十余年最低。2016年,混凝土行业仍需在需求疲软的宏观背景下实现全面“改革”,企业需要找准方向,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

工信部:制造业创新变局就在未来3-5年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个论坛上,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目标与任务进行权威解读,批评中国制造业面对转型时观望与等待的惯性思维。他认为,制造业创新变局就在未来3-5年。...

中国建材联合会印发供给侧改革措施通知

针对当前建材行业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近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出了《关于强化行业自律按市场需求组织经营生产防止行业经济效益继续下滑的紧急通知》,以期通过行业自律、自救和抱团取暖,集合全行业力量共同应对建材行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有效解决当前建材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努力遏制行业经济增长下行、效益下滑的局面。...

中金重磅研究:中国经济重演1998-2002大通缩!

被称为旧动能的传统势力正在喘息。产能过剩如幽灵般挥之不去,钢铁、煤炭、有色、石化无一幸免,几乎全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2015年,中国经济的焦点在新旧之间反复切换,躁动不安。急于寻路的中国经济,继续在冰辙上艰难蛇行,没人能精确断言下一个春天何时降临。1998年的困境和出路值得今日借鉴。...

[原创]从发达国家看水泥需求达到峰值后的走势

2015年水泥产量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明显的萎缩,2014年水泥需求成为阶段性峰值,未来何去何从?笔者通过六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数据分析表明,尽管时间到来或早或晚,但需求峰值后将面临萎缩一半的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原创]未来五年 海外水泥市场增长空间优于国内

尽管国内城镇化仍有巨大发展空间,然而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期,未来的水泥需求增长空间将变得有限。与国内相比,放眼海外,我们预计,未来五年,海外水泥市场将至少有6.7亿吨的增长空间。...

民生研究:让僵尸企业入土为安的十种方法

“让僵尸入土为安”,这么杀气腾腾的话不是来自券商报告,也不是网络评论,而是《人民日报》对供给侧改革的权威解读。一向温和的政策风向为什么会突然如此严厉?看上去很突然,但其实是必然。...

中国经济进入L型增长 将在底部运行三到五年

中国经济“年报”出炉,2015年6.9%的GDP增速符合市场预期。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经济增速保持平滑,但内部结构却出现明显变化,一些代表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的数据表现良好,产业结构出现明显调整。...

求解GDP“破7” L型增长获共识

中国经济“年报”出炉,2015年6.9%的GDP增速符合市场预期。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经济增速保持平滑,但内部结构却出现明显变化。在对未来经济形势的研判上,市场基本认可了此前《人民日报》提出的L型走势,认为中国经济将在合理区间内运行调整较长一段时间,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积蓄能量。...

中国周二公布季度GDP 数据或让各央行忧心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周二料将公布25年来最低的全年经济增长率,因产出放缓且投资疲弱,这些纷纷扰扰的消息可能是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政策会议上的讨论焦点。...

[独家]浅议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扩大需求是基础,供给侧改革是手段,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供给侧改善的目标。水泥行业经过十多年发展,落后生产能力基本被淘汰干净,只剩下新型干法水泥了,但生产能力达到了全球的50%以上,产能还是严重过剩了,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改善。...

国资委敲定2016年央企重组主攻重点 计划3年化解“僵尸企业”

国资委主任张毅1月15日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部署了2016年工作重点: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处置“僵尸企业”的主体任务。...

[原创]2016年全球水泥行业的兼并与收购展望

过去两年里,全球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市场,并购活动的活跃程度是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本文将梳理全球水泥行业并购情况并展望2016年的并购预期。...

痛苦的轮回:回顾中国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前世今生

其实,产能过剩的行业并不只是煤炭和钢铁,如今产能过剩几乎蔓延至全国的全部经济领域。中国的产能过剩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又是如何化解的?近日,高敏针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两次产能过剩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1998年VS2016年 去产能只有更艰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作为2016年五大重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后,中央就推进产能过剩密集表态。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提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

刘世锦: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近日就当前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中国经济从2010年起,到目前为止,持续下行时间超过5年。对于这个过程,刘世锦将其描述为,这是从一个与高速增长相适应的结构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的结构转型的过程,可称之为转型再平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三五”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约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10日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时期GDP年均增速保持在6.5%以上难度很大,中国经济至少面临着三大方面的发展约束。...

李稻葵:中国经济的困难是调整中的困难

2016年伊始,宜信财富联合哈佛及麻省理工学院金融教授、全球资产配置专家RandolphB.Cohen推出《2016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并在北京、上海两座核心城市为投资者奉上“全球资产配置高峰论坛”,1月10日在上海举行。...

李稻葵:2016年经济增长将前低后高

2016年的增长走势恐怕是前低后高。当前经济的下滑趋势在2016年中可能有所逆转,年底有所回升。2015年是6.8%,因为四季度会略有下降,2016年略有回升,2017年还是这样的格局,6.7、6.8或者高一点。...

定调经济“L型增长” 资本市场或“先破后立”

在权威人士对中国经济的解读当中,把经济定调为“L型增长”。在券商分析人士看来,“L型增长”的论调,打破了市场对“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的幻想;权威人士传达了中央政府下决心解决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不过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对资本市场来说,则有“先破后立”的可能性。...

[报告]老工业基地水泥行业的兴衰荣辱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水泥供给端也随着需求的变化经历了起起落落。如今,东北地区水泥行业正处于高峰回落阶段,本文将从需求面及供给侧分析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发展周期,同时对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总理调研深入国企鼓劲 “好产能要优胜劣汰”

多位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层已明确2016年去产能是经济工作首要任务,这对于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很关键,现在主要就是做好各类处置办法,并对可能出现的就业、经济下滑等风险作出防范预案。...

国企改革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供给侧改革摸底正启动

2015年的国企改革,与即将到来的2016年的国企供给侧改革,在战略上是一脉相承的。甚至可以说,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连同随后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奠定了2016年国企改革大幕的制度基础。...

诸葛文达:一位水泥从业人员的元旦感言

水泥行业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在2015年出现了大分化,一线城市价格暴涨,二线城市销量暴涨,三四五线城市量价俱跌。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的信号,明年的政策发力在去产能、去库存,以及实现供应侧改善。...

2016年中国经济恐会面临这五大挑战

中国政府在努力去杠杆的同时要推动中国经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认为这一转变或为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带来五大风险。...

去产能4.0时代来临 信用风险凛冬将至

产能过剩行业的高等级信用债违约风险有限,但亦有较大的估值风险。2015年11月12日“15山水SCP001“违约,自11月6日以来,十年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行约30BP,债市整体5年AAA中票收益率先上后下,但整体亦呈下行趋势。...

需求透支:水泥行业陷入产销两难困境

在经历过前期价格回暖之后,受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与国内基建提速缓慢等多重影响,我国水泥价格再次下跌,利润大幅缩减。业内人士指出,此前超高速发展使水泥需求被提前透支,因此,未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是化解产能的主攻方向,预计将有至少5亿吨低标号产能出局。...

安徽海螺的后郭文叁时代

郭文叁因已届法定退休年龄,而退任海螺集团及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他可以说是海螺集团的奠基人,为海螺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其退下来的消息,在网上,网友留下的言论尽显不舍之情。...

一吨煤卖不过一方沙子 过剩产能出清亟须破产制度

“产能过剩折射出当下中国企业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资深煤炭分析师李朝林指出,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些企业下一步如何停下来、退出来。...

2015,建材业深陷亏损泥潭

2015年对中国建材业来说,是个很不走运的年份,行业全面亏损、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治理带来的沉重压力,像三座大山压得整个行业喘不过气儿。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不是建材业如何“止血”的问题,而是如何以“壮士断腕”甚至推倒重来的勇气进行全局性变革。...

当前湖南水泥行业运行情况及突出问题分析与对策

水泥行业是湖南省重点传统产业之一,得益于水泥工业技术进步迅速及需求旺盛,近十年来全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以来,全国水泥工业增速明显回落,经济效益大幅下降,面临近年来最为严峻的困难局面。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材料工业处。就当前湖南水泥行业运行情况及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巴曙松:对宏观经济乐观程度取决于“去产能”进展

巴曙松指出,上一次中国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发生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的是,那次产能过剩发生在纺织、家电等下游行业,位于上游的石化、钢铁及水泥等的产能利用率则处于90%以上的高位。相较之下,此次产能过剩则主要发生在钢铁等上游资本密集型行业。...

上海“十三五”:年均增速6.5%以上 制造业占比1/4

《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4日正式发布,“十三五”时期的上海,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已经“眉目清晰”。根据《建议》,上海“十三五”经济增长初步目标是年均增长6.5%以上,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要力争保持在25%左右。...

徐绍史:处置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

徐绍史指出,必须统筹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加强财政、货币、投资、产业、价格等政策衔接配合,形成增加有效需求的叠加放大效应,增强内需拉动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五大任务 推进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并作总结讲话。明年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基建投资增速或下降 房地产投资或降至零增长

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报告分析2016年经济增长趋势时指出,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下降1.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

刘元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着眼点是控风险

刘元春认为,美联储加息的利率有多高、步伐有多快,这是目前制定决策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他还表示,如何在目前背景下保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这是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的全新挑战。这意味着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关注的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控风险,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

高层“剧透”中央经济会议重点:供给侧结构改革

“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个新词在公众听来似很新鲜,但供给侧本身并不是新鲜事。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推进简政放权、“双创”和“互联网+”等一系列动作,实质上都是从供给侧发力的宏观调控举措。...

[独家]制造业寒冬来临 没欠薪企业仅有30%?

现在已经进入寒冬,但和天气相比,制造业的寒意更为深重。随着需求的持续下滑,企业的利润也随之下滑,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再加上扩大产能时所带来的资金缺口,不少企业已经不堪重负。有相关人士表示:“现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准时发薪的企业只有30%左右。”...

经济运行七大分化与两个“双管齐下”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认清错综复杂的运行态势,实施理性、精准和适度的调控举措,至关重要。面对众多结构性难题和极其复杂的内外部经济挑战,2016年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加适度和更为精准的政策应对。建议采取双“双管齐下”的策略。...

[原创]中东:战火与能源经济下的水泥市场

中东地区一直以来因动荡的政局和庞大的能源储备而受到世界关注,动荡的政局造成部分国家水泥的短缺,而庞大的能源储备又使一些政局较稳的国家成为人均水泥消费的高地,沙特、巴林、卡塔尔甚至超过中国,同样,土耳其、伊朗等国又有着严重的过剩问题,成为令人惊讶的水泥出口大国。错综复杂的宗教与文化差异使得水泥企业无法形成区域性集团,外国巨头市场参与率远低于全球其他地区。...

工信部:水泥等部分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基本完成

目前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企业出现了三个分化。第一个是行业出现分化,一方面有些传统产业发展困难,但是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业态发展的还是很好的。第二是企业出现分化,同一个行业内有比较困难的企业也有发展比较好的企业。第三个是区域出现分化,有些地区、特别是转型升级行动早的地区,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

需求透支致水泥企业近半亏损 未来或有至少5亿吨低标号产能出局

2015年,水泥产业和钢铁业一样陷入困局,利润大幅下滑,实际产能利用率已低至65%。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此前超高速发展使水泥需求被提前透支,因此,未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是化解产能的主攻方向,预计将有至少5亿吨低标号产能出局。...

水泥销量探底趋平 效益提升仍需企业共同努力

已近岁末,水泥产业应再无异常波动,受行业内“错峰生产”及其他季节性因素影响,水泥产量应会有所回落,且由于宏观环境有别,回落幅度应大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由于去年四季度水泥出厂价格正处极值附近,因此如果水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降幅在今年最后两个月继续有所扩大也不会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