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墙体裂缝是建筑结构的墙体部分产生的开裂现象,一般有以下四种原因:混凝土墙体裂缝;砖砌体墙体裂缝;新型隔墙板裂缝,如GRC板、石膏板裂缝等;不同材质墙体产生的裂缝,如混凝土与砖砌体间的开裂。...

HX水泥凝土增强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验证株洲宏信(以下简称HX)混凝土增强剂在混凝土里面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6%,在减少水泥用量10%的条件下与原生产配比相比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通过采用工程上用量最大的C30等级混凝土和代表高强的C5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

浙江:金华建海绵城市50%地表会吸水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的建成区,2020年要达到25%以上,2030年要达到80%以上;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2020年≤55%,2030年≤50%。这两条强制性约束指标,被写入了目前正在公告的《金华市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草案》。...

连云港四个海绵城市项目初露芳容

目前港城4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推进迅速,不仅创智绿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郁洲公园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已竣工,连云区新丝路零起点公园和赣榆区火车站广场改造两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水科学难题

针对城市建设改变了原先的陆面系统,水循环路径发生较大的变化,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洪水洪量增加,洪峰形成时间缩短,频繁出现“城市看海”现象,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即把城市建成像“海绵”一样的区域,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雨期过后又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增加下渗水量、减少洪量、延迟洪峰形成时间,有利于城市雨水利用、地下水补给和防洪除涝。...

建筑工业化的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

建筑工业化不仅是施工问题,而且与建筑、结构设计关系也极大。设计是龙头,应该为建筑工业化创造条件,建筑的结构体系施工,施工单位不能也无权决定或修改结构设计,就是一些建筑构件做法也都要经过设计认可,因此要求设计单位应该把建筑工业化揉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中,为建筑工业化创造条件。...

湖北襄阳:用“海绵城市”理念建成首个“雨水花园”

近日,襄阳市长虹南路西节点景观改造工程全面完工,该节点成为襄阳首次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建成的首个“雨水花园”。...

从山区到小区处处吸水 北京将这样变成海绵城市

未来的北京将成为一块巨大的海绵,在雨季吸收雨水、并在需要时能挤得出水。...

陈宁: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上海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建筑业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传统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正成为未来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

贵州首栋装配式建筑建成 建楼房如同“搭积木”

要修建一栋砖混楼房,需要很多步骤和人力,施工现场往往灰尘漫天,时间也比较漫长。而贵州省在清镇市建成的第一栋装配式建筑,现场只需四五十人,整栋房子80%以上的配件都是预先在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只需少量工人配合吊装设备,将各种部件装配上去,楼房就建好了。...

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 南京采用路面透水设计

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 南京采用路面透水设计今年汛期,是南京第一条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道路,明确了南京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失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太早!

从目前来看,海绵城市的效果似乎有些不尽人意。近日就有媒体统计,30个海绵城市试点在今年有19个城市出现内涝,因此有人质疑海绵城市是否能够防洪防涝,海绵城市试点是不是失败了?其实,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太早!...

青岛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铺的砖能“喝水”

自青岛成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将李沧区确定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如今,青岛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玻璃幕墙迎来“封杀令”

通体以玻璃幕墙覆盖的写字楼、酒店……这种时下流行的建筑方式在四川被“叫停”。四川省住建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没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建筑工程,原则上不得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

全国最大综合管廊明年在蓉投用 直径9.33米

今年3月底,成都市2016年重大城建项目成洛大道(三环路至绕城)快速路改造工程开始施工,并作为中心城区首条实施综合管廊示范建设的快速路,同步对沿线地下管线实施集约化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让城市更有“水弹性”

日前,浙江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下文,同意绍兴、衢州、兰溪、温岭等四城市为2016年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而早在2015年,兰溪市建设局就委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领衔的设计团队负责编制《兰溪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几经修改、审议,这份规划于今年7月通过评审。...

[周评]西南:需求继续淡季模式 水泥价格有涨趋势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上周西南地区阴雨不断,局部又受高温影响,继续淡季模式,但价格有上涨情况。...

成都锦江区以“海绵城市”理念加强城市建设和建设

7月29日,记者从成都市锦江区获悉,日前,位于该区中环路锦江段、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的城市道路正式完工。该道路是一条4.5公里具有渗水功能的人行道示范点,经过复杂的改造后,这一条看似平常的人行道却具有真正的“海量”,能够“喝”掉75%的雨水。...

五问海绵城市:如何做到让城市不再看海

城市与水该如何和平共处?中国城市陷入的“治水方式”之困境又该如何解开?相关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以“源头治理”的新思路建造海绵城市。...

不要用错误的期望毁了海绵城市

“夏季到南方来看‘海’,城市内涝如何破?——刚刚进入6月,江西、湖北、重庆、贵州等省份连遭强降雨,南昌、武汉等陷入‘内涝成海’的尴尬。年年暴雨,年年内涝,大雨之下,城市缘何变得‘小肚鸡肠’?海绵城市建设何时呈现功效?”...

金鸿祥:刍议混凝土的预制和现浇

装配式混凝土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并成为行业的热点。我国全面发展建筑工业化,不应只侧重装配式建筑,现浇混凝土结构也有很多工业化技术。北京市住总集团原副总工程师金鸿详撰写了《刍议混凝土的预制和现浇》一文。...

图解海绵城市术语大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原创]武汉“看海” 海绵城市并非救急之“药”

随着各地“看海”问题的突出,海绵城市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相关股票都暴涨了起来,但是,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能拿海绵城市当救急之药。...

海南省首条“透水沥青路面”开始摊铺

6月26日上午11:00,炙热的阳光酷似火炉般翻“烤”南国椰城。伴随着轰鸣的沥青摊铺机、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等机械缓慢匀速向前移动,海南省第一条“透水沥青路面”在海秀快速路中铁二局管段开始摊铺,此举标志着海秀快速路桥梁结构主体工程基本结束,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完成后,海秀快速路即将进入到桥梁伸缩缝、标志标线以及声屏障、路灯等附属配套工程施工阶段。...

我国发布首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标准》

该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工程,治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缺陷和损伤,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保温性,因此,仅为满足美观要求而进行的建筑外墙装饰层面的修复不属于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情况分析及展望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推进,目前,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已步入发展快车道。一是装配式建筑项目大幅增长。2014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落实量达到312万平方米,较2013年翻了一番;2015年落实装配式建筑近600万平方米,全市累计落实装配式建筑总量已超过1 000万平方米。...

“海绵工地”下雨不积水 八成空地铺上透水砖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率先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武汉市首个“海绵工地”。...

PPP+海绵城市深度研究分析(图表)

海绵城市从抽象化的概念,逐渐具象化至建设方针、规划设计细则、实施方案、技术规范、配套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国家层面的政策不断落地,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

肖绪文院士谈“基于绿色建造的施工现场装配化思考”

施工现场装配化就是把通过工业化方法在工厂制造的工业产品(构件、配件、部件),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化、信息化等工程技术手段按不同要求进行组合和安装,建成特定建筑产品的一种建造方式。...

山东启动海绵城市省级试点 潍坊等5市3县入围

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2016年,山东省财政筹集资金2亿元,支持启动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建设,潍坊、泰安、临沂、聊城、滨州等5市,以及青州、曲阜、莒县等3县入围试点。...

2030年云南海绵城市建设80%以上面积要达标

最近,保山被列入全国15个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试点城市,每年可获补助3亿元。双喜临门,玉溪也在2016年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中以第四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全国14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

李晓明:现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将有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寻求建筑产业现代化之路。作为工业化结构体系中的重要体系之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经历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辉煌及其三十余年的兴衰起落的历程后,又一次崛起。...

苏州建设海绵城市 首个“海绵公园”将建成

园博园将打造成苏州首个“海绵公园”。据介绍,各城市展园都将围绕“海绵城市”这一理念,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等综合管理办法,把园博园建成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公园”。目前园内主干道、主要建筑、绿化景观建设等都已取得良好进展。...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发展历程

我国于1993年开始进行透水混凝土与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砖的研究,并于1995年成功研制出透水混凝土。随着透水混凝土应用范围的扩大,从2009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如CJJ/T 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和标准图集10MR204《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等。一些地区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标准,如2007年8月北京市路政局出台了《北京市透水人行道设计施工技术指南》,2007年深圳推广的《彩色环保透水透气混凝土和透水透气沥青路面(地坪)新技术》等。...

[原创]透水混凝土 海绵城市“主力军”

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倍受重视,而生态透水混凝土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更新,透水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可以应用在城市道路、绿化树池、园林景观道路、城市广场等等地方。生态透水混凝土未来也将会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青岛市海绵城市相关实施意见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海绵城市建设的“时间表”已经明确。日前,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各地抓紧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于2016年10月底前完成设市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按程序报批。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青岛市海绵城市相关实施意见将于近期印发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正在编制中。...

[两会]政协委员建言海绵城市建设 因地制宜实现“海绵体”全覆盖

“逢雨必涝、遇涝则瘫”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作为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的新思路,海绵城市建设在两会期间受到政协委员热议。因地制宜地完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逐步实现城市中“海绵公园”“海绵社区”“绿色建筑”等多种“海绵体”全覆盖,成为许多政协委员的共识。...

银川市启动《银川海绵城市规划》

近日,银川市正式启动《银川海绵城市规划》,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现状踏勘和基础资料收集阶段,预计5月完成规划初稿。...

海绵城市万亿市场开启

“海绵城市”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媒体曾把海绵城市的建设比喻为为城市通经、活络,疏风、散寒。...

中建西部建设重庆来福士西南最大体积水下自密实砼桩首筑成功

元月20日,全球规模最大的重庆来福士广场两幢主塔楼第一根方量为650方的C45水下自密实混凝土桩浇筑成功,既创出西南地区单根水下自密实混凝土桩体积之最的新记录,又被该项目部总工程师袁世伟认定其“各项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并达到了“桩基大截面(8600×6100)、高水深(20500)、大流动度(混凝土扩展度在700以上)”的预期目标。...

2015年度墙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建筑隔墙板行业隶属墙体材料,由于板材规格尺寸工整,易于成型,便于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加上板材尺寸大、块型大、整体性好,可以装配式安装,施工效率高,最能做到生产工业化,产品标准化,规格尺寸模数化,施工装配化及建筑部品化发展;且能够大量利用建筑废弃物节约原材料,减薄墙体厚度扩大使用面积,减轻墙体自重,降低基础造价,有效地提高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特别适合绿色建筑等住宅产业现代化及以轻钢结构为主体的现代化建筑结构,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青睐,建筑隔墙板已逐步成为结构的围护与隔断的主体墙体材料。...

李晓明:现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进步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施工速度快、节省用工、预制构件质量好以及良好的性价比等优点,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因素,进一步推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水泥抗渗粉取得研发进展

嘉兴鼎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与北京肇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针对混凝土结构多孔的固有缺陷,根据纳米水泥微结晶自密实原理,采用浙江华挺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配制混凝土,按水泥用量的2-3%添加到水泥使用,取7天强度的抗渗试件测试渗漏指标。...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蒋涤非:住宅产业化是建筑业发展必然趋势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蒋涤非出,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住宅产业化是一次产业链的升级,会涉及到设计、施工、加工、装饰、监管的全过程,还会延伸至工厂设备制造、交通运输工具生产、建筑材料技术等前端,还包括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顺应行业的发展进行相应调整等,这些会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完善的过程。”...

共同管沟与预铸箱涵

英,法等欧洲地区,从早期的人工开挖下水道系统,到1823年法国人开发盾构施工法之后,城市地下隧道的应用才得以大量的推广,而共同管沟的实用性也渐渐得到普遍的认同,随着科技的发展,地下管道也越来越复杂,城市地铁,雨水道,下水道,供水管,天然气,电力,电信,光纤,都市交通与监控系统,等等越来越复杂的地下管线,造成了道路长年开膛破肚的施工恶梦,新规划的共同管沟,或利用既有管道作多用途的新技术,将会是都市建设的新课题。而早期的城市规划因大多未考虑到共同管沟,一旦地下管线形成后要再整合,困难度就大了,如旧管线拆除费用,新建共同管沟的建设成本,施工难度,如何引进新技术以控制成本及确保质量。...

顶进施工法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生产工艺介绍

国外地下管线中预制装配化箱涵占有较大比例,在工程中大量应用。德国及我国台湾有专业化工厂生产箱涵。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制作箱涵。箱涵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预制混凝土箱涵设计与制造技术探索

2013年2014年二年间国务院下发了五个文件:《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 知》,一场围绕“城市基础设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近两年来各地相应有不少大型排水、排洪管道及综合管廊开工建设。不少地区通过当地水泥制品企业的努力,已取得不少合同,预制混凝土箱涵得到很大的发展。...

葛洲坝集团助力阿根廷圆百年水利梦

随着中国承建的世界最南端的圣克鲁斯河大型水电站项目的开工,能源短缺的南美国家阿根廷,终于看到自己“百年水利梦”走进了现实。...

再也不用看海了!透水混凝土已刷爆朋友圈

还记得今年朋友圈集体晒"看海"的场景吗?近期国外发明的一种奇特的“饥渴”混凝土材料十分引人注目。...

简析日本城市雨水处理办法

日本是个水资源较缺乏的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早在1980年日本建设省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近年来随着雨水渗透设施的推广和应用,带动了相关领域内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技术和管理体系逐渐完善。...

1 23 4 5 6 7 8 9 10 ...  1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