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首届中国中小水泥企业论坛上,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详细分析了我国水泥工业的现状,参考浙江的经验,指出中小水泥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大型新型干法窑、支持中小水泥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用小型PC、SP和少数立筒预热器窑发展特种水泥等五种途径,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和建议。...
...
...
...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使得我国不少城市开始或计划兴建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但是由于目前投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很少,因此国内有关焚烧灰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工程实例不多。本文以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资源化利用现状为基础,讨论了灰渣利用的主要途径:① 石油沥青路面的替代骨料;② 水泥/混凝土的替代骨料;③ 填埋场覆盖材料;④路堤、路基等的填充材料。已有的工程实践证明,只要控制处理得当,这些灰渣资源化利用可以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本文也对灰渣资源化利用在环境标准和工程性质要求方面的规定及其采取的处理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本文提出,底灰经预处理后资源化利用,而飞灰经稳定化处理后填埋,是今后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灰渣管理策略。...
...
...
自1985年以来,我国为了处置城市垃圾已经先后在深圳、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等大城市新建了20多座垃圾电厂,燃烧城市垃圾回收电能。每座垃圾电厂仅引进设备的费用平均就达5亿元,加上土建和国产辅属设备等费用,共计高达6亿元以上。这些垃圾电厂日处理垃圾能力平均为400吨;在垃圾热值4200kj/kg以上时,平均设计发电量为每天12.5万度。按照“十一·五”有关规划,2010年以前全国在建和拟建的垃圾电厂还有约60座之多。虽然届时将会选用较多的国产设备,降低一些费用,但总投资至少需要250亿以上。到那时就算一切都顺利实现,每年处置垃圾能力总计还不到700万吨,仅占我国每年垃圾产生量的4%。同时新生30多万吨焚烧炉灰,还须要进行消除其二次污染隐患的再处置。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处置城市垃圾技术路线的模式,花钱很多,后遗症不小。反之,如果我国采用德国的模式,以现有的水泥厂为首选,无需新建垃圾焚烧炉,将垃圾送到水泥厂进行适当地处理后,直接进入水泥窑燃烧,把垃圾兼用作部分替代燃料和原料,同时生产出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普通水泥(OPC)。这条技术路线已经被德国和欧洲诸国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处置城市垃圾最经济最环保总体效益最佳的解决方案。笔者再次殷切地呼吁,国家主管部门集思广益,郑重决策,以免重蹈日本模式的覆辙。换一个视角,反面的教训或者会使人感觉更深切清醒一些。那么就让我们从日本生态水泥的面世说起吧!...
...
...
...
...
...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