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07/12/25 00:00 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李平

......

  深圳正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建筑垃圾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深圳的实际,早重视、早策划、早利用,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大力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深圳市正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建筑垃圾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因此,一定要把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考虑。

建筑垃圾不是“垃圾”,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和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施工管理水平不同,垃圾数量差异也很大。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砖、瓦经清理可以重复使用;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可以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或蒸压粉煤灰砖等。所以,我们要改变对建筑垃圾的传统观念和将其一扔了之的传统做法,把建筑垃圾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来认识,来利用。

美国、新加坡等将建筑垃圾全部变废为宝,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2006年8月5日至9月5日,我参加了深圳市委组织的“都市计划”培训班赴美培训学习。在学习美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深圳市的实际,重点对美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考察。2007年7月23日至27日,我又随深圳市政府考察团赴新加坡考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并前往大士南垃圾焚烧处理厂等处实地参观,对新加坡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我认为,在深圳市面临四个“难以为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自主创新的今天,美国、新加坡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其主要做法是:

  (一)综合利用。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每年产生城市垃圾8亿吨,其中建筑垃圾3.25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经过分拣、加工进行转化,再生利用的约占70%,其余30%的建筑垃圾“填埋”(利用)在需要的地方。从广义上说,美国的建筑垃圾100%的得到综合利用。新加坡2006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0万吨,日均产生量约为1600吨,98%的建筑垃圾都得到了处理,50-60%的建筑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

  (二)分级处理。美国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级别:一是“低级利用”,如现场分拣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占建筑垃圾总量的50-60%;二是“中级利用”,如用作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经处理厂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等,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40%。三是“高级利用”,如将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这部分利用的比例不高)。新加坡对建筑垃圾也实行分类利用,承包商一般在工地内就将自身可利用的废金属、废砖石分离,其余则付费委托给建筑垃圾处理公司。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所内,对建筑垃圾实施二次分类、再生利用。

[Page]

  (三)“四化”管理。纵观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管理、研究、成长的全过程,基本上归结为“四化”的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所谓“四化”即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美国、新加坡对减量化特别重视,从标准、规范到政策、法规,从政府的控制措施到企业的自律行为,从建筑设计到现场施工,从优胜劣汰建材到现场使用规程,无一不是限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尽量避免产生垃圾,鼓励和奖励建筑垃圾“零”排放。这种源头控制方式可减少资源开采、减少制造成本、减少运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比长期实施的各种末端治理更为有效。新加坡于2002年8月开始推行“绿色宏图2012废物减量行动计划”。“资源化”,就是对于不能避免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尽可能回收利用,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发达国家资源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原级资源化,即直接利用废弃物产生同类的新产品;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将废弃物转化为其他产品的原材料,再生产出异类的新产品。美国还把处理建筑垃圾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来培育,并深入探讨如何使建筑垃圾处理形成新的产业化。据统计,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到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可达18000亿美元。

  (四)法律规范。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实践中,美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完整、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规。美国在建筑垃圾管理政策方面,已经演变了“三代”。第一代是基于政府主导的命令与控制方法,通过行政手段实现污染控制;第二代是基于市场的经济刺激手段,强调企业在建筑垃圾产生方面的源头削减作用;第三代是在进一步完善政策和企业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的倡导和企业自律,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同时,美国还建立了建筑垃圾运输准入制度、《建筑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处理建筑垃圾行政许可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新加坡也制定了适用建筑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如环境污染控制法案、公共环境卫生法案等,同时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将建筑垃圾处置情况纳入验收指标体系范围,建筑垃圾处置未达标的,则不予发放建筑使用许可证;在绿色建筑标志认证中,也将建筑物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纳入考核范围。

  (五)政策优惠。新加坡对建筑垃圾处理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有5家政府发放牌照的建筑垃圾处置公司,专责承担全国建筑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及综合利用工作。并设有循环工业园,采用低租金、长租期策略对园内企业进行扶持,如Sarimbun循环工业园每年租金低至每平方米8.2新元,以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为主营业务的福泉丰环保私人有限公司即位于该园区。

建筑垃圾已成为影响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亟待加快研究解决

  我国每年城市产出垃圾约为60亿吨,其中建筑垃圾为24亿吨左右,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建筑活动消耗了人类所使用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节能潜力可达40%。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建筑垃圾进行直接填埋,约占98%;二是进行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约占2%。由于建筑垃圾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围城现象严重,不仅耗用大量土地及垃圾清运费,而且垃圾填埋会阻断土壤生物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形成永久性危害。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建筑垃圾的管理方面,总体上走在全国的前面,但我们和美国相比相差甚远,同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不适应,浪费惊人,危害越来越大。深圳市只是一个仅有20多年历史的新兴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第一爆”的打响,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剧增,基本建设量大,建筑垃圾的处理已十分突出,成为城市管理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据统计,深圳市2005年建筑垃圾产出总量为410万立方米(600万吨),平均每天1.13万立方米(1.7万吨)。预计“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面积每年将以2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每年的旧城改造将达500万平方米,按照垃圾平均产出量折算(每新建1万平方米,就产出建筑垃圾500~600吨;每拆除旧楼1万平方米,就产出建筑垃圾近万吨),深圳市每年产出建筑垃圾约千万吨,而且全市20年来的建筑垃圾总存量约有6000万吨。按照国际测算法,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的土地1亩,深圳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就要上千亩,处理20年来的存量建筑垃圾需占用土地6000亩。

  深圳市建筑垃圾除了自发的建设工程回填利用和填海外,均采用简单的填埋处理。全市现有三个较大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塘朗山建筑垃圾填埋场,占地22万平方米(330亩);龙岗建筑垃圾填埋场,占地11万平方米(165亩);宝安建筑垃圾填埋场,占地12万平方米(180亩)。三个填埋场均已填满,其它大部分建筑垃圾由各街道自行简单处置。

[Page]

  同时,深圳市的建筑垃圾处理还是低层次的,除设立三个填埋场以外,没有开展“四化”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组织机构不明。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处理就有个组织协调问题。如建筑垃圾怎么收集,由谁组织收集,堆存到哪里,堆存用地由谁解决,由谁提供,建筑垃圾利用工作由谁来牵头,由谁来组织协调,等等,目前都没有完全明确。

  二是处理技术缺乏。深圳市的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低级”处理方式,缺乏对建筑垃圾的分拣、分类堆存、分类处理技术。尤其是对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堆存的技术少有研究。

  三是环境污染严重。“低级”填埋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并没有完全消除环境污染,相反会造成永久性危害,就是分拣出来重新利用的那一小部分建筑垃圾,如何对其进行破碎、筛分,清洗污水等怎样处置仍是一个问题,如因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是资金保障不够。建筑垃圾废料本身已无价值,只有经过加工利用处理才产生新的价值。垃圾的收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筛分等都需要投入资金,除金属、木制品、拆除后经过清理的砖通过废品回收利用取得一些回报以外,对于用废砖、废混凝土加工的骨料及配制的低标准混凝土及其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其附加值都很低,而制造成本一般要高于用新的天然原料制造的产品,其附加值一般低于各道处理所花的费用之和,常常使利用者无利可图,直接影响利用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由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利用的不同环节上给予经济上补助。

  五是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促进建筑垃圾利用的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如何支持建筑垃圾利用工作,制订什么样的政策支持促进建筑垃圾利用,已有的政策怎样落实,由哪一个部门组织协调,怎样解决堆存用地,经济上如何扶持,政策法规上如何引导等都需要认真研究。

  建筑垃圾的利用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既要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的关注,又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既要在技术层面,又要在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市场层面、法制层面、管理层面等进行系统研究并解决。

坚持资源化减量化循环化原则,实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深圳市建筑垃圾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遵循循环经济“3R”(资源化、减量化、循环化)的原则,对建筑周期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线性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环模式,在建筑过程中让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地利用,并将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为此,结合深圳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当前,深圳正面临四个“难以为继”,发展循环经济是深圳市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土地节约,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到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把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自主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深圳市实际,早重视、早策划、早利用,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大力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彻底改变深圳市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统统填埋的现状,变低级填埋为综合利用,变资源浪费为资源再生,变污染为环保,做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二)加大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循环经济首先要循环,其次要经济。所谓经济,就是要发挥政府、企业、公众三方面的积极性,使各方都受益。所以,政府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扶持,注重运用政策、价格、财税、金融等多种手段促进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大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力度。一是停止垃圾处理场的审批,促使建筑垃圾走综合利用之路,同时要把现在的填埋场变成垃圾综合处理厂;二是对从事垃圾处理的投资和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以增强垃圾处理企业的自我生存能力;三是对投资经营垃圾处理达到一定规模、运行良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把政府的直接投资行为变成鼓励行为;四是政府对从事垃圾处理投资经营活动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的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向垃圾处理经营活动注入资金;五是建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可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合作、政府合股等多种形式,鼓励国内外投资经营者参与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理和经营;六是开辟社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自我资金不足的问题;七是对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产品,政府工程要首先带头使用,鼓励房地产商积极使用,提高建筑垃圾利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Page]

  (三)坚持“三级利用”,实行“四化管理”。逐步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和余土调剂系统,除围海造地、基础填埋、场地平整等粗放利用外,注重建筑垃圾原深度回收利用,不断提高利用水平。要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做法和经验,坚持“三级利用”,实行“四化管理”。“三级利用”要以“低级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展“中级利用”,有选择地开展“高级利用”,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中级利用”和“高级利用”方面的差距。在“中级利用”方面,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先做示范,然后消化,再行创新,形成深圳品牌,建立深圳的一个新型产业。对于“高级利用”的技术设备,要通过深入论证后谨慎精选、引进。

  “四化管理”,就是一要强化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包括树立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加强对既有建筑维护保养,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实行建筑垃圾填埋收费制度,以经济手段促使业主和承包商减少建筑垃圾;对旧有建筑尽量通过翻新改造实现功能更新,避免随意拆除建筑等等。二要加强并推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研究和实践,对建筑垃圾进行转化、再生利用,尽早实现建筑垃圾100%的利用。三要实行“无害化”处理,在处理拆建垃圾的过程中,特别是生产厂房的拆除,对于有毒有害的垃圾要按危险废物要求处置,包括重金属、有毒化学品等。在旧城改造中,可能还存在受污染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上进行施工,应对土地进行修复,实施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按常规方式处理。四要推进建筑垃圾利用“产业化”,政府要有意识的加强培育并引导建筑垃圾利用的产业化,使之形成深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从设计开始控制建筑垃圾。要把节约资源能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形成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方式。从设计源头优化方案,削减废弃物产生量,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量,最大限度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采用尽量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考虑建筑物将来进行维修和改造过程中产生较少建筑垃圾以及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的再生问题。尤其要从工程设计、材料选用等源头上解决和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数量。

  (五)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在建筑过程中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更改设计方案等降低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加固甚至重建工作。注意废料的直接再利用,例如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减少需要转移的建筑垃圾量。

  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广泛采用标准化的预制构配件、部品进行建设,推行一次装修、整体装修,全面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通过改进和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倡导并推进建筑楼宇的整体浇注、整体脱模新工艺,减少施工期间建筑垃圾产生量。

  (六)加快研究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坚决淘汰污染环境、占用土地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循环化水平。重点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快构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分选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发,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水平;二是建筑垃圾减量化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三是回填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四是采用循环再生骨料开发绿色建材的研究等;五是对每万平方米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量状况,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定量定性综合调查统计,依此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产生数量和排放数量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

  (七)积极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示范。引进国际上建筑垃圾利用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设备,鼓励企业和相关机构通过国际合作,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投入,探索适合深圳实际的建筑垃圾处理新模式,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带动全面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工作的开展。

  (八)尽快制订相关法规。要尽快制订深圳市促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要建立规范科学的建筑垃圾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建立建筑垃圾环境许可制度、建筑垃圾处理申报批准制度、建筑垃圾产出限量制度、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达标制度、建筑垃圾监督管理执法制度等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依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堵塞建筑垃圾大量排放和低水平利用的漏洞,使节约资源能源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九)明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归口管理部门。要建立机构,明确职责,配备人员,由一个部门牵头负责,其他各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通力合作,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专项工作全力抓好。要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纳入到建设工程管理全过程,对于不按规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建筑垃圾利用处理内容的,不予招标备案或核发施工许可,对不按规定利用和处理建筑垃圾的,不予通过节能专项验收,不予建筑节能认证。要加强对建筑垃圾排放、清运、填埋的管理,对于不按规定处理建筑垃圾的企业,可按规定予以处罚。

  (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让全社会了解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建筑垃圾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财富,从而提高全社会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的意识和积极性。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最新技术和工艺方法,为实现建筑垃圾的“三级利用”和“四化”管理创造条件。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1~4月全国各地基础设施投资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各地基础设施投资统计

2024-05-31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5-31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6-03 行业数据 原创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20期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20期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05月30日浙江省水泥窑运行监测报告

2024年05月30日浙江省水泥窑运行监测报告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6 01: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