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15日,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组在合肥召开会议,对中国建材集团承担编制的《水泥工厂预热器清堵安全规程》、《水泥工厂煤粉制备系统防火防爆安全规程》、《水泥工厂窑炉维修安全规程》(送审稿)三个AQ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进行了专家评审。...
11月14~15日,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组在合肥召开会议,对中国建材集团承担编制的《水泥工厂预热器清堵安全规程》、《水泥工厂煤粉制备系统防火防爆安全规程》、《水泥工厂窑炉维修安全规程》(送审稿)三个AQ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进行了专家评审。...
在2014第二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上,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运营部副总经理祝尊峰与会代表分享了中联水泥在推进节能减排,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的经验。...
2014年11月12日下午,中国联合水泥河南运营区总裁刘宗虎、副总裁刘天成及中联南阳片区相关负责人一行7人到天瑞集团南召水泥有限公司参观交流,公司总经理贾领及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来访客人。...
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产研结合越来越紧密,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之间合作更加广泛,涌现出了一批重大产研成果。...
中国水泥协会召开首届水泥企业文化研讨会和组建水泥企业文化研究会,其目的就是要促进水泥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中国水泥企业文化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星太、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朱长城一行近日到中联河北区域进行了实地调研,河北区域管理委员会主任申庆山、副主任楚建华陪同调研。...
2013年全国水泥企业优秀总工程师评选工作,按照既定程序进行了评审、审定,并于2014年7月在中国水泥协会网进行了公示。...
在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的倡导下,水泥行业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近日纷纷签订不再新建生产线承诺书,向社会公开承诺:遏制新建新增产能,化解过剩,优化存量,提高效益。截至9月22日,全行业已有444家水泥企业签署了承诺书。...
9月25日由中国水泥网,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主办,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支持的2014第二届中国水泥发展论坛在浙江宁波浓重开幕,会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高工房晶瑞做了《水泥行业碳减排技术》的主题报告。...
“2014第二届中国水泥发展论坛”9月25日在宁波举行,当天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会长顾炎晴在会上表示,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特别是受到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放缓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混凝土行业增速也有所放缓,经济运行质量有所下滑。...
在国企改革的浪潮里,中国建材走出了一条“包容性成长”的发展道路:混合所有制、集成创新、管理整合、竞合理念、和谐文化……这些关键词共同讲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容者无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河北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2014〕14号)和《河北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加快处置水泥行业违规建成项目,在综合考虑各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分类处理水泥违规建成项目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水泥行业违规建成项目处理意见进行公示。...
2014年上半年,全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3.27%,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14个百分点的回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及相关设备行业上市公司中除了三个混凝土管道、管材公司国统股份、龙泉股份和青龙管业和上海建工以外,其他混凝土生产、外加剂生产及混凝土设备制造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均出现同比回落的情况。整体来看,水泥-混凝土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其混凝土业务毛利率要高于单纯以混凝土生产为主的企业,混凝土-建筑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盈利能力也要高于单纯以混凝土生产为主的企业。...
提及“大奔”为何会被如此之多的企业认可,公司董事长周方旺表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深入了解用户实际需求,整合社会智慧资源,不断吸收崭新的、超前的、先进的、优秀的经营理念,才能够不落伍、不淹没、不淘汰,才能够勇立潮头”。...
产能过剩和绿色发展是当前水泥行业的两大热点。绿色发展是指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是水泥行业顺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水泥工业发展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阻碍了行业的绿色发展。...
水泥企业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后,除了收获到降成本、增效益的直观效果外,还收获到了活跃公司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参与设备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的意识的效果,还培养和锻炼队伍的技能,增强了员工对运行中设备的判断力。这些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和内生动力。...
近日,科行集团先后中标10条水泥生产线脱销工程,包括新疆天业集团6条水泥熟料生产线烟气脱硝EPC工程、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3条水泥生产线脱硝EPC工程、唐山市燕南水泥有限公司4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烟气脱硝EPC工程。...
近日,中国建材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报告,该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5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4%;净利润为28.78亿元,同比增长40.8%;资产总额达3105.5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净资产为547.8亿元;集团上半年水泥熟料销量1.34亿吨,同比增长7.6%;商品混凝土销量为4140万方,同比增长17.1%。...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第三大省份,水泥产量居全国省市(自治区)排名第二位,2013年人均年水泥产量达到1.78吨,人均熟料产量0.79吨,人均熟料产能1.0吨。河南省水泥、熟料产量产能过剩情况似乎有些被外界过度误读,人均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及熟料产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水泥产量排名也处于中等位置。...
2014年8月22日,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国际合作部总经理卫锋、中联水泥总经理助理张小虎、北京凯盛总经理马明亮一行检查了由中国建材工程EPC总承包的蒙欣巴音嘎拉有限责任公司蒙古国年产100万吨水泥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进展。...
今年以来,山西省水泥市场一直处于全国的低谷,为深入了解山西省水泥行业发展和市场情况, 2014年8月11-13日,中国水泥协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前往山西省进行调研,同行的有信息和传媒中心副主任陈柏林、秘书处副主任陈飞。...
回顾2014年上半年,我们看到淘汰落后、严控新增、并购重组、环保增压等主题依旧是行业运行的主线。面对产能过剩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市场环境,企业开始日益重视内部精细化管理的提升和外部新市场的开拓,无论是产业链延伸,还是进军海外市场,水泥企业在探索的道路上越来越胸有成竹。...
8月上旬,华东地区水泥市场需求疲软,各地水泥价格整体维持走弱趋势,部分地区受限产、区域统一调价影响价格有所回升。...
2014年8月10日,中国联合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成,副总经理、淮海运营管理区董事长冯耀银一行来滕,洽谈深入合作事宜。市领导董沂峰、远义彬、冯再法等会见。...
8月3日,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总经理孙建成一行到郏县中联调研并指导工作。...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曲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分别在山东省菏泽市及山东省泰安市先后投资建设年产30万t和60万t规模的两个水泥粉磨站(粉磨站一期工程磨机规格分别为Φ2.2m×7m及Φ2.4m×13m),由于投资建设时间不同,电气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差异,两站的供配电方案截然不同。...
七月市场需求仍显疲软,山东蒙阴、新泰、平邑、费县等市场水泥价格继续下行……...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企业,旗下上市公司有中国建材、洛阳玻璃、北新建材、中国玻纤、瑞泰科技、方兴科技。事实上,目前,这六家上市公司里都有不同比例的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股权。...
2014年6月28日,亚泰集团副总裁徐德复、亚泰水泥公司副总经理翟怀宇一行莅临东方测控考察。...
2014年6月20日,由辽宁省经信委、丹东市经信委、丹东市科技局牵头举办的“东方测控新产品科技成果及产品投产鉴定会”在东方测控集团总部召开。...
近期,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副总经理杨振军到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调研,与淮海中联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交流。...
近日,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一行访问了赴山东枣庄薛城拜访中联水泥淮海运营管理区总部,中国联合水泥副总经理、淮海运营管理区董事长冯耀银、中国联合水泥副总经理、淮海运营管理区总裁孙建成等领导盛情接待了中国水泥网一行。...
7月4日至5日,由北京成达睿信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主办的《2014混凝土企业营销管理与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公开课》即将在青岛开课,日前报名工作已接近尾声,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这次公开课将历时两天,分为四个时段,重点围绕“如何标本兼治混凝土企业的应收账款难题”展开。...
6月18日,201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国务委员王勇,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福建省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王文斌等出席,会议由中国企联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李德成主持,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应邀参加会议并做主题演讲。...
近日,山东临沂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采取消化、转移、整合、淘汰等多种方式,加快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轮胎“五大行业”过剩产能,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纵观立磨行业的发展前景,北京普锋立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军拥有独特而果断的判断。他认为,将已掌握的技术做得好,多做创新,在此基础上去探索应于更好的技术,发现更好的材料,去解决更多用户的需求才是应对未来发展的必要举措。...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