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河南三门峡:水泥制造及相关行业是主要去产能行业

2017/02/21 09:31 来源:三门峡日报

从产能过剩产业所处行业看,三门峡产能过剩产业主要集中在水泥制造及相关行业领域,企业数量为145户,合计占50.0%;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电解铝、化工等领域,合计占68.8%。其中水泥制造及相关行业2016年企业数量净增7户,占净增总量的70.0%,是主要需要去产能的行业。......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三门峡市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在一系列“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措施的强力推动下,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得到激发,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重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市场主体总体发展情况

  (一)市场主体“质量”双提升,私营企业增长较快

  截至2016年12月底,三门峡市存续市场主体9.7万户,占河南省市场主体总量的2.3%,同比增长15.3%,注册资本0.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企业是带动市场主体增量提质的主要力量,全市实有企业1.9万户,同比增长16.1%,注册资本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对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5%和91.2%;个体工商户7.6万户,同比增长15.0%,注册资本66.10亿元,同比增长22.6%;农民专业合作社2683户,同比增长19.1%,注册资本59.48亿元,同比增长32.4%。

  从各类企业来看,内资非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为0.3万户、1.6万户和181户,占全市主体数量比重分别为3.4%、16.0%和0.2%;内资非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分别为439.88亿元、745.59亿元和74.55亿元,占全市主体资本比重分别为31.7%、53.8%和5.4%。其中,私营企业增长最快,实有数量和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8.3%、20.0%;外资企业占全市主体的0.2%,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数量增速为-28.7%,显示外资企业发展态势趋稳趋缓。

  (二)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优势产业突出

  1.企业个体比不断扩大,主体结构持续优化

  三门峡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本市市场主体质量不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16年12月底,三门峡的企业数量与个体工商户数量比(企业个体比)为1∶3.96,较上年同期的1∶4.00进一步提升,但是仍低于全省总体水平(1∶2.91),因此三门峡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个体向企业转型升级,控制低端业态,促进市场主体结构优化升级。

  2.新设企业主体增速明显,外资企业尤为突出

  2016年三门峡新设市场主体1.9万户,同比增长12.7%,占全省新设市场主体的1.9%,新设主体资本总额248.30亿元,同比增长36.9%。在新设企业中,外资企业增幅较大,同比增长1.8倍,内资非私营企业新设数量同比增加88.3%。

  二、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一)传统产业发展态势较好,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产业优势突出

  截至2016年12月底,从三门峡市实有市场主体的行业分布看,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其他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市场主体数量比重近八成,分别为6.2万户、1.0万户和0.9万户,占三门峡实有市场主体的63.4%、10.0%和9.1%。其中,三门峡实有个体工商户5.4万户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占比超七成。个体工商户批发零售业占比较高,影响产业结构分析结果,因此产业总体发展中重点产业分析除农业外其他均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分析。

  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长贡献较大

  三门峡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二、一”产业格局更趋稳固。截至2016年12月底,三门峡三次产业企业数量结构为78.1∶15.1∶6.8,资本总额结构为53.8∶38.3∶7.9,第三产业(服务业)居于三次产业首位,同比增长17.9%和16.0%,已成为三门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等支柱地位稳固

  截至2016年12月底,从三门峡实有企业的行业分布看,批发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和建筑业企业数量比重超七成,分别为8079户、1609户、1486户、1298户和907户,占三门峡实有企业的42.4%、8.4%、7.8%、6.8%和4.8%,共计70.2%;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注册资本比重超六成,分别为289.90亿元、251.92亿元、99.38亿元、93.61亿元和92.62亿元,占比为23.0%、20.0%、7.9%、7.4%和7.4%,共计65.7%。

  从贡献率来看,第三产业对全市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9%和45.7%,是拉动全市企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批发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五个行业对企业数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五个行业对企业注册资本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7%。

  以全市各行业企业在2016年12月底数量同比增速为纵轴,企业数量占比为横轴,构建“波士顿矩阵”①,各行业可分为以下几类:

  A.主导行业。该区域行业企业数量多,同比增长快。租赁商务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属于主导产业。

  B.支柱行业。该区域行业企业数量多,同比增长相对较慢。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等属于支柱行业。

  C.潜力行业。该区域行业企业数量少,但增长相对较快。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属于潜力行业。

  D.基础行业。该区域行业企业数量少,增长较慢。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和金融业等属于基础行业。

  3.传统行业新设市场主体比重大,优势明显

  2016年1月—12月,三门峡新设市场主体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其他服务业三个行业,三行业合计15389户,占全市新设市场主体数量的81.7%。其中,批发零售业占全市新设市场主体数量的55.2%,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8个百分点。

  三门峡市新设市场主体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相对优势较为突出,产业相对优势系数②分别为1.74、1.69和1.61。

  4.三门峡市产业内部相似度较高,经济开发区产业优势突出

  借助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③分析三门峡各县(市)、区之间产业差异化发展程度。从计算结果来看,全市内部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均值为0.821。卢氏县内部产业结构相似度最高,相似度系数均值达到0.857,湖滨区、经济开发区、义马市、陕州区和渑池县相似度系数也均在0.8以上,分别为0.852、0.852、0.836、0.833和0.827。工业园和灵宝市相似程度相对较低,相似度系数为0.492,义马市与渑池县相似度最高,相似度系数达到0.975。

  经济开发区作为三门峡市经济技术的重点培养区域,高端产业集聚优势明显,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优势突出,偏好系数为2.07。工业园是三门峡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与其他县(市)、区的产业相似度系数最低,其相似度系数均值为0.736。而其他县(市)、区大多偏好于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教育业等传统产业。

  (二)涉农企业增速明显,基础地位稳固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门峡市也将农业问题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拥有涉农产业④企业4200户,占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的4.3%,注册资本176.88亿元,占比12.8%。从增速来看,涉农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的同比增速分别为9.0%和15.1%。

  涉农企业中,基础产业(农林牧渔业)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最多,分别占到涉农企业总量的92.6%和87.4%;延伸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分别占到涉农企业总量的1.8%和4.2%;辐射产业(与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分别占到涉农企业总量的5.6%和8.3%。

  (三)二产中制造业优势地位显着,产能过剩行业仍有改进空间

  1.制造业居于支柱地位,现代制造业带动其向高端化发展

  (1)二产中制造业地位突出,支柱作用明显

  制造业是三门峡的支柱产业,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实有制造业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达1486户和251.92亿元,占到全市第二产业企业的51.5%和52.2%,支柱作用明显。

  其中,现代制造业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占制造业的9.8%和18.5%,对制造业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同比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2%和28.4%。

  (2)现代制造业数量逐渐增长,资本规模逐渐扩大

  截至2016年12月底,三门峡实有现代制造业企业145户,同比增长9.0%,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8个百分点;注册资本46.54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8.0个百分点。

  (3)制造业现代化水平逐渐加深,义马市、工业园影响力最大

  三门峡市现代制造业实有数量占制造业比重为9.8%,实有注册资本占制造业比重为18.5%,与上年同期相比,数量占比略高0.1个百分点,资本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全市制造业现代化程度逐渐加深。

  在三门峡市各县(市)、区中,湖滨区现代制造业企业数量居于首位,为50户,占本区制造业比重的12.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0%;注册资本为16.69亿元,占比20.9%,高出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2%。义马市和工业园对全市现代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均为30.0%,是带动全市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主要拉力。

  (4)交通类制造业优势突出,机电类制造业发展趋缓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机电类制造业企业共93户,占现代制造企业总量的64.1%,注册资本10.99亿元,占现代制造业企业资本总额的23.6%;医药类、交通类和电子类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较低,分别为9.7%、6.9%和2.8%,注册资本分别占9.9%、47.9%和11.7%。从同比增长看,机电类制造业发展缓慢,企业数量同比增长6.9%;交通类企业注册资本增长35.2%,是拉动现代制造业注册资本增长的主力军。

[Page]

  从行业细分来看,现代制造业主要以金属制品业为主,共有34户,占现代制造企业总量的23.4%;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注册资本分别占现代制造业资本额的47.9%、11.7%和9.9%。

  2.去产能效果显着,水泥制造等行业具有提升空间

  产能过剩行业,比如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是政府大力支持和补贴的产业。自从2006年去产能就被定位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供给侧改革更是将去产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1)产能过剩产业呈减少趋势,去产能效果明显

  截至2016年12月底,三门峡市实有产能过剩产业企业290户,占全部实有企业的1.5%,较2015年减少0.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3.6%;注册资本96.28亿元,占比7.6%,较2015年减少1.1个百分点,同比增加4.1%。

  从产能过剩产业企业的净增量来看,2016年三门峡产能过剩产业企业数量净增10户,占全部产能过剩产业企业的3.4%,同比减少33.3%。

  (2)水泥制造及相关行业占比较高,是主要去产能行业

  从产能过剩产业所处行业看,三门峡产能过剩产业主要集中在水泥制造及相关行业领域,企业数量为145户,合计占50.0%;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电解铝、化工等领域,合计占68.8%。其中水泥制造及相关行业2016年企业数量净增7户,占净增总量的70.0%,是主要需要去产能的行业。

  (四)传统和现代化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1.传统行业优势地位明显,金属矿批发实力较强

  (1)批发零售业居优势地位,增速较快

  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引导性力量。从产业分类来看,批发零售业是三门峡的支柱产业。批发零售业企业数量位居各行业首位,共8079户,占全市企业总量的42.4%,同比增长14.2%;批发零售业企业注册资本289.90亿元,占全市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23.0%,同比增长14.0%。

  (2)细分行业资本集中度高,金属及金属矿批发实力强

  从批发零售业内部结构来看,2016年12月底三门峡实有批发零售业企业中,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占比较高的前六个细分行业均集中在其他未列明零售业、其他综合零售业、金属及金属矿批发、药品零售、汽车零售和非金属矿及制品批发,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合计占批发零售业总量的40.1%和59.3%。其中,金属及金属矿批发企业数量343户,注册资本48.87亿元,分别占全部实有批发零售业的4.2%和16.9%,户均规模为1425.65万元,居于批发零售业首位。

  (3)批发零售业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分散

  从批发零售业企业行业分布看,相对较为分散。从注册资本规模分布看,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有2986户,占36.9%;注册资本在100万—1000万的占比39.6%;注册资本在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占比仅0.4%,其中从事金属及金属矿批发的企业最多,其次为其他未列明零售业,两个行业合计占亿元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的63.3%。总体来看,从事批发零售业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从事行业较为分散。

  2.物流业发展迅猛,网络批发零售前景良好

  (1)物流企业增速明显

  三门峡是豫西和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区位优势,富有煤炭、矿产、金属、果品等资源。结合工业产业布局和农产品分布,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加快物流中心的建设对于三门峡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实有物流业⑤企业972户,占全市企业总量的5.1%,同比增长39.9%;注册资本31.32亿元,占比2.5%,同比增长20.7%。

  (2)网络批发零售占比高,增速快

  从物流业内部结构来看,道路货物运输和网络批发零售业企业数量最多,共694户,合计占物流业企业总量的71.4%,注册资本25.59亿元,占比81.7%。从同比增速来看,网络批发零售业和快递服务企业数量增幅明显,增速分别达到96.8%和62.5%。

  3.新兴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对服务业带动作用强

  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是服务业发展的晴雨表,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区域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三门峡的租赁商务服务、科研服务、房地产、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属于全市的主导或潜力行业,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

  (1)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平均实力明显提升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实有现代服务业企业4316户,占全市服务业企业总量的29.0%,同比增长19.4%;实有注册资本278.18亿元,占比41.0%,同比增长14.1%;户均规模644.52万元,同比减少4.4%。

  从年均增长看,“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年均分别增长6.7%、16.9%,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十二五”以来,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年均分别增长13.7%、21.5%,高于“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由于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十二五”以来户均规模年均增速低于“十一五”时期2.7个百分点,但仍以年均增长6.9%的态势持续增加,平均实力明显提升。

  (2)信息、商务服务业快速增长,生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从内部结构来看,全市现代服务业中商务服务业企业总量最大,共1384户,注册资本85.36亿元,占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量比重分别为32.1%和30.7%,房地产业和货币金融服务业分别以613户和426户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从各行业企业同比增速来看,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合计2755户,注册资本193.86亿元,占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量比重分别为63.8%和69.7%,分别同比增长20.8个和12.9个百分点,生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3)陕州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湖滨区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门峡市现代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湖滨区、灵宝市、渑池县和陕州区,企业数量分别为1637户、708户、516户和496户,合计占77.8%;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湖滨区、灵宝市、经济开发区、陕州区,合计占78.8%。其中,陕州区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占全市的11.5%,同比增长27.2%,对全市现代服务业数量增长贡献率达到6.1%;湖滨区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占全市的37.9%,同比增长16.3%,对全市现代服务业数量增长贡献率达到40.4%,有力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区域发展特点

  (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对比

  黄河金三角处于我国中西部接合带和欧亚大陆桥段的重要地段,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为进一步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推动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4年国家发布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对比三省四市的发展,有助于整合资源要素、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分工和城镇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1.三门峡市市场主体增速快,实力强

  三门峡实有市场主体共9.7万户,注册资本0.14万亿元,均为渭南市、运城市、临汾市的二分之一左右。从户均规模来看,三门峡市为142.41万元/户,分别为渭南市、运城市、临汾市的1.2倍、1.3倍和1.3倍。从发展速度来看,三门峡市同比增速为15.3%,分别超出渭南市、运城市、临汾市14.9个、3.7个和4.8个百分点。从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⑥看,三门峡市为433.1户/万人,高出渭南市69.7户,分别低于运城市和临汾市99.9户和43.0户。

  2.四市产业结构相似,三门峡市传统行业较突出

  对比四市企业行业分布,企业总量居首位的行业一致,均为批发零售业,数量比重均在40.0%左右,三门峡市、渭南市和运城市资本比重均在30%以下,临汾市略高于30%。但四市各行业占比差异明显,从数量比重来看,三门峡市前三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42.4%)、租赁商务服务业(8.4%)和制造业(7.8%),渭南市前三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33.7%)、制造业(9.5%)和农林牧渔业(8.9%),运城市前三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37.6%)、制造业(14.3%)和租赁商务服务业(8.1%),临汾市前三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38.0%)、租赁商务服务业(11.1%)和农林牧渔业(7.7%)。与渭南市、运城市和临汾市相比,三门峡批发零售业比重明显高于渭南市、运城市和临汾市,制造业介于临汾市和渭南市之间。

  三门峡与其他三市行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优势程度凸显度不高,仅批发零售业一个行业呈现出较大的相对优势,产业相对优势系数为1.13,除此之外金融业对运城市和临汾市而言具有相对优势,优势系数为1.10。

  3.四市现代服务业占比持平,内部行业大体一致

  三门峡实有现代服务业4316户,注册资本278.18亿元,占全市实有企业的22.6%,总量不足运城市和临汾市的二分之一,略超渭南市的二分之一,占比与其他三市大体持平。

  从内部结构看,三门峡市以商务服务业为主,企业数量为1384户,注册资本85.36亿元,数量和资本占比略高于三成;渭南市商务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为2383户和156.57亿元,数量和资本占比略高于三成;运城市商务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为3173户和160.90亿元,占比在三成左右;临汾市商务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为3843户和181.90亿元,占比均高于三成。

  (二)三门峡市与洛阳市、南阳市发展对比

  1.三门峡市市场主体增速较快,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门峡市、洛阳市和南阳市实有市场主体分别为9.7万户、34.3万户和33.1万户,注册资本分别为0.14万亿元、0.63万亿元和0.53万亿元,数量不足洛阳市和南阳市的三分之一。从户均规模来看,三门峡市、洛阳市和南阳市分别为142.41万元/户、183.22万元/户和160.30万元/户,三门峡市户均低于洛阳市和南阳市。从发展速度来看,三市同比增速分别为15.3%、12.5%和17.5%,三门峡市高出洛阳市2.8个百分点,低出南阳市2.2个百分点。从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看,三门峡市、洛阳市和南阳市分别为433.10户/万人、508.51户/万人和385.47户/万人。

[Page]

  2.三市产业结构大致相同,三门峡市传统行业态势较好

  对比三市企业行业分布,企业总量居首位的行业一致,均为批发零售业,数量比重均在40.0%左右,三门峡市和洛阳市资本比重均在30%以下,南阳市高于30%。但三市各行业占比差异明显,从数量比重来看,三门峡市前三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42.4%)、租赁商务服务业(8.4%)和制造业(7.8%),洛阳市前三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38.5%)、制造业(12.1%)和租赁商务服务业(10.6%),南阳市前三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47.2%)、制造业(9.1%)和租赁商务服务业(9.1%)。与洛阳市和南阳市相比,三门峡市批发零售业比重介于两市之间,租赁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比重均低于其他两市。

  三门峡市与洛阳市、南阳市行业结构相似度较高,居民服务修理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金融业相对优势较为突出,产业相对优势系数分别为1.54、1.49和1.39。

  3.三门峡市现代服务业占比高,与其他两市结构相似

  三门峡市实有现代服务业4316户,注册资本278.18亿元,占三门峡市实有企业的22.6%,总量不足洛阳市的五分之一,略低于南阳市的三分之一,占比均介于两市之间。

  从内部结构看,三门峡市以商务服务业为主,企业数量为1384户,注册资本85.36亿元,数量和资本占比略高于三成;洛阳市商务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为7736户和708.82亿元,数量和资本占比略高于三成;南阳市商务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为6050户和286.28亿元,占比均高于三成。

  四、相关发展建议

  (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幅提高注册便利度

  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大众创业的积极性,带动三门峡市场主体大幅增长,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但与其他周边地区相比,三门峡还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建议一是需要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形成经济增长“双引擎”。二是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大幅提高注册便利度,解决“准入易准营难”问题,要大幅精简各类证照,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带动新注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优化服务,细化配套措施,完善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三是降低产业准入门槛,鼓励发展重点支柱产业,尤其是农业、批发零售业、物流业、制造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二)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全市大力发展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现代产业,对于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根据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分布情况看,湖滨区的资本高端化集聚态势较为明显,因此可以以湖滨区为中心,打造三门峡市的现代服务业高地,积极发展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保险业等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形成服务业高端化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发展商贸服务业的同时,需要引导批发零售业向规模化、中高端化发展,同时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并综合利用三门峡市物流业的先天优势,形成线上和线下有差异化的发展,积极打造具有社会吸引力的消费环境。最后,在传统产业发展受限的情况下,以高端化发展为主要趋势,积极发展科研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最终形成一套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三门峡经济持续发展。

  (三)淘汰落后过剩产能行业,为高端产业腾空间

  严格按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加大产业发展统筹力度。一是按照行业分类,明确全市的主导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制定鼓励发展产业目录,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二是制定产业负面名单,淘汰落后过剩产能行业,加大清退力度,加大主动清退企业奖励力度,积极实施奖补资金、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8个去产能专项配套政策文件,为高端产业发展腾退空间;三是积极落实专项政策文件,加紧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加强综合协调和统筹平衡。

  (四)推进开放发展,加强区域合作

  作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实验区”的交会城市,毗邻洛阳市和南阳市,融合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机遇,使三门峡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三门峡市要快速发展,需要坚持国际开放和区际开放相结合,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国际化、区域化合作,增强外向型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在与各邻市合作规划的基础上,以金融、商务、物流等外向度高的产业为媒介积极促进与周边省市广泛开展经济合作,寻求多方共赢的发展模式。总结周边省市重点产业发展经验,在现代服务业引进、信息服务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学习各省市先进经验及发展模式,强化三门峡市重点产业竞争力。

  注:①“波士顿矩阵”是分析经济结构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基本方法是:选取两个合适的指标,将不同产业进行分类定位,以显示不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通过规模指标(产业增加值)和发展指标(增长速度),来衡量不同产业(行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发展特点,并可大体划分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潜力产业和基础产业。由于实有企业数量和产值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采用波士顿矩阵的方法来观察、分析不同产业(行业)发展态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这里选取实有企业数量占比和同比增速两项指标,来定位不同产业(行业)在三门峡市的发展状态。

  ②产业相对优势系数,采用的是区位熵原理,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LQIJ=(qij/qj )/(qi/q),LQIJ就是j地区的i产业在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qij为j地区的i产业的相关指标(例如企业数量等);qi为j地区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qi指在高层次区域范围内i产业的相关指标;q为高层次区域范围内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LQIJ的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LQIJ>1时,认为j地区的i产业在高层次区域范围内具有优势;当LQIJ<1时,认为j地区的i产业在高层次区域范围内具有劣势。

  ③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是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用于比较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区域和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公式为:Sij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Xik和Xjk分别为区域i和j中K产业的企业数量占区域i和j的比重;Sij取值范围为0到1,Sij数值越高,表明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本文分别以各行业大类的实有企业数量作为计算对象,采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比三门峡市各区县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同时以某一区县与其他七个区县间相似度系数均值作为本区县与其他区县相似度系数,以三门峡市各区县间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作为三门峡市总体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

  ④涉农产业:包括基础产业(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业),辐射产业(第三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产品批发零售、农产品仓储、农业科研实验以及技术推广等相关产业)。

  ⑤物流业,采用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标准,其中网络零售和批发企业指的是批发零售业企业中,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相关字样的企业。

  ⑥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三门峡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常住人口,由于统计时限内,2016年度常住人口数量未公报,此处常住人口为2015年度公报数据。

编辑:俞美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按备案产能生产!四川公开征求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实施细则

细则中的“产能”是指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申请审批的备案(批复)产能。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怎么看?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的观点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去产能”之弦紧绷 水泥行业亟待破局

2024年,水泥行业供需能否改善?价格能否有所提振?企业又将如何破局?

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CCUS”可能没有想象中美好!

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水泥业内不断推进在“CCUS”技术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但若想通过“CCUS”大幅降低水泥企业碳排放量,依旧是困难重重。

高登榜:大刀阔斧去产能、旗帜鲜明稳预期

错峰生产已经推行六七年,但各个企业的产能仍在扩张,新建生产线不断上马,所以造成今天的现状是全行业共同的责任。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30

青海省

¥ 416.22
2024-04-30

甘肃省

¥ 382.91
2024-04-30

陕西省

¥ 327.04
2024-04-3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30

云南省

¥ 312.39
2024-04-30

贵州省

¥ 312.57
2024-04-30

四川省

¥ 352.34
2024-04-30

重庆

¥ 331.21
2024-04-30

海南省

¥ 432.19
2024-04-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4-30

广东省

¥ 324.44
2024-04-30

湖南省

¥ 316.08
2024-04-30

湖北省

¥ 319.39
2024-04-30

河南省

¥ 282.33
2024-04-30

山东省

¥ 321.62
2024-04-30

江西省

¥ 317.07
2024-04-30

福建省

¥ 303.10
2024-04-30

安徽省

¥ 313.99
2024-04-30

浙江省

¥ 332.74
2024-04-30

江苏省

¥ 309.21
2024-04-30

上海

¥ 332.73
2024-04-30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30

吉林省

¥ 358.29
2024-04-30

辽宁省

¥ 324.97
2024-04-30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30

山西省

¥ 315.65
2024-04-30

河北省

¥ 342.12
2024-04-30

天津

¥ 368.21
2024-04-30

北京

¥ 339.43
2024-05-01 1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