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住建部: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及评价标准将于年内出台

2016/06/14 10:25 来源:房掌柜

近日,记者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获悉,该中心正在起草有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将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栋30层的高楼,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12个工人只需要180天就可以建成。

  近日,记者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获悉,该中心正在起草有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将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今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10年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

  3月,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

  “预计住建部顶层设计出台后,装配式建筑将迎来大发展。”业内人士分析。

  同以往建筑业一直采取的是“人海战术”不同,装配式建筑实现了“让建筑业走向工厂化”,即用工厂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建筑。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住建部同时正在研究建立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为装配式建筑大规模规范发展保驾护航。

  截至2015年末,政策层面,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

  实践层面,全国已建立起56个以装配式建筑为特点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11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

  新事物被广泛接受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据了解,当前试水装配式建筑的只有少数龙头国有企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大多数建筑企业持观望态度,除了政策鼓励不足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缺少标准规范,市场鱼龙混杂。

  基于此,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组建的北京康居认证中心(KCPC)已成立装配式建筑课题小组,力争年内拿出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试行版本。

  KCPC梳理出30多个指标,包括设计、生产、施工等流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该评价标准认证的装配式建筑项目,KCPC将对其质量起背书作用,承担连带责任。

  “随着住建部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的出台和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出炉,装配式建筑将引领建筑行业业态洗牌和重构。”前述业内人士分析。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淮北矿业集团]安徽绿厦智建公司在长三角装配式建筑竞赛夺魁,展现技能人才实力

安徽绿厦智建公司在第二届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钢结构构件安装”项目三等奖,位居安徽省参赛队伍首位。公司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师带徒”、岗位练兵和技术竞赛等方式提升员工能力,并将持续加强产业链建设和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助力企业发展。

多地创新土地出让模式:江苏首推“带方案”工业用地,北京广州探索组合供地新思路

多地尝试土地出让新模式,如江苏首宗“带方案”工业用地、北京首个“住宅+产业+配套”组合用地和广州推行“交房即发证”模式。这些创新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房地产企业转型,并提升服务效率。因城施策成为房地产政策趋势,房企拿地态度分化,部分积极获取核心地块,部分则保持谨慎。

[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下属亚泰建筑: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建筑创新成果丰硕

亚泰集团下属的亚泰建筑公司秉持“创新实现发展”理念,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注重研发,已获得14项专利,积极参与数字化建设,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打造绿色工程。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未来将持续走科技创新之路。

2024-05-31 亚泰 装配式建筑

湖北建筑业产值稳居中部第一,发力新质生产力,打造智能建造新高地

湖北建筑业2023年总产值2.135万亿,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将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包括智能建造、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BIM技术应用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建部强调智能建造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家居市场迎“以旧换新”热潮,行业景气度回升,企业积极布局

家居市场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景气度回升,行业迎来复苏。政策助力消费升级,激发家居、家装市场万亿级换新需求,企业纷纷布局以旧换新市场,但供需两端仍面临旧家具处理和施工难点。未来需建立高效机制,推动以旧换新健康发展。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2 11: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