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水泥行业的发展策略

2003/04/08 00:00 来源:

一 行业现状 二 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 三 结构调整是主调......

一 行业现状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2002年总产量为7.05亿吨,连续17年居世界第一。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水泥工业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一轮增长高峰。但这一阶段水泥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企业数量激增,整个水泥行业对产能的增长失控,水泥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之后,随着国家开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水泥需求增长乏力。企业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水泥价格一路走低,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自1996年开始,整个行业经历了连续四年的亏损。
  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过程中,小型立窑水泥企业(即"小水泥")在数量上的超常发展,导致了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不高。2002年我国水泥企业的平均规模仅为15万吨左右,这与发达国家60万吨以上的平均规模相去甚远,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前,落后的立窑水泥占水泥总量约75%,从产品等级来看,低标号3.25等级水泥占总量的60%,被国家禁止生产使用的低于3.25等级的水泥产品仍占总量的20%。
  经过近年"淘汰落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水泥行业自2000年9月起实现整体扭亏为盈。200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8%,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水泥工业保持着适度的增长速度,水泥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5%,成为建材行业的盈利大户。
  但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2002年水泥生产企业的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02年上半年全体水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17%,而主营业务利润却同比下降3%,加之所得税优惠政策取消,上市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0%左右。
水泥产品价格近几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继续下降的空间几乎没有。从2000年起,水泥价格逐年小幅攀升,整个行业实现扭亏,整体运行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一些大型水泥企业的规模优势已经逐步显现,企业规模与企业盈利能力同步增长。但是,目前行业盈利的增长仍主要依靠产量的增长,水泥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依然存在,受数量众多、效益较差的小型企业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缺乏后劲。

二 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范围涉及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题是走规模效益之路、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主要手段是在行业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重组。
  近几年,有多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资产重组,如安徽海螺收购海螺水泥公司、铜陵水泥公司、宁波粉磨站;中国新材料集团兼并鲁南水泥厂、浩良河水泥厂;吉林亚泰兼并双阳水泥厂;冀东水泥收购松江水泥厂;天山股份收购新疆屯河水泥经营资产、鄯善水泥厂、巴州水泥厂;天水股份收购天津建材集团1000T/D水泥生产线等。这些重组案例都围绕着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这一主题。水泥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对水泥生产企业至关重要,走规模效益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这一轮规模扩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新型干法单条生产线的规模大,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非常适合大型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据报道,目前全国有日产7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生产线188条,较2000年增长了86%,另有163条在建。预计"十五"期间,全国在建的163条新型干法生产将全部投产,届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4亿吨。
  国家水泥协会表示,将继续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继续推广"海螺"、"天山"、"亚泰双阳"等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模式。其中海螺水泥的发展模式在5年内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
  这一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在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在水泥销售地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以往水泥生产全过程(原料研磨制成生料→生料煅烧制成熟料→熟料加适量混合材料研磨制成水泥),基本是在企业的同一生产基地内完成的,最终输出的是水泥产品。新的模式是将最后一步从原来的生产模式中分离出来,即向位于销售地的水泥粉磨站输出熟料,在销售地根据市场情况制成水泥产品。这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规模扩张与产品输出、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有效地降低熟料生产成本。
  水泥熟料在粉磨制成水泥时,要添加10%-50%的辅助材料(如矿渣、火山岩等),这些材料一般在销售地即可获得,相对于直接输出水泥,向销售地输出熟料可以节约10%-50%辅助材料的运输费用。这一模式的另一重点是可以通过收购销售地中小水泥企业,将其改造成大型水泥粉磨站,以获得当地的水泥市场份额,在自己的市场范围内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消除市场竞争的风险。同时水泥粉磨站又符合水泥散装化的发展趋势。
走规模效益道路、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已成为行业投资热点。新一轮的生产线建设热是以新型干法生产线替代落后产能。目前一些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已显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 结构调整是主调
  强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改变水泥工业的现状,国家对水泥行业实行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淘汰措施,主要内容是"上大汰小、等量淘汰",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淘汰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规模小、污染严重的立窑"小水泥",用新建、改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取而代之,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运行效率。自1999年至今,共实际淘汰立窑水泥产能近1亿吨,行业内低水平的恶性价格竞争得到有效遏制,行业运行质量得到改善。
  全行业实行水泥新标准从2001年4月1日起,我国水泥行业全面实行新的水泥国家标准。新标准将我国水泥产品普遍提高了一个等级,原325标号水泥及部分低质425标号水泥按照新标准的规定,成为不合格产品,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立窑水泥的特点就是可以低成本地生产低等级水泥,325标号水泥全部是立窑生产的,立窑水泥要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就必须在设备、管理和原材料选用上增加投入,这将会增加其生产成本,使其难以再维持"低质低价"的竞争优势。新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淘汰低质"小水泥",通过规范水泥消费市场来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新型干法水泥成为本次新标准执行的最大受益者。
  加强行业内环保治理水泥工业是污染大户,我国水泥企业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其中大部分是环保性能差的立窑产生的。对水泥生产污染的治理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而且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对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回收,不仅可以降低污染排放量,还能为企业减少浪费,节约原材料。利用水泥窑的高温可以对工业和生活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为水泥生产找到了更为廉价的原料。当前,国家正加大对水泥企业环保达标的控制力度,将现有大中型水泥生产线的环保改造作为投资重点之一,并给予税收、资金、政策上的优惠。加大环保控制力度后,立窑水泥生产就必须进行环保改造,这将使立窑水泥的生产成本增加,进一步限制立窑"小水泥"的发展。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在限制立窑"小水泥"发展的同时,国家还鼓励发展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具有规模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环保性能好等优点,由于其投资规模较大,资金壁垒较高,不会形成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局面;而且目前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的比重仅为10%,以新型干法水泥替代立窑水泥,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鼓励水泥散装化水泥散装化是水泥工业物流发展的潮流。水泥散装化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集约化发展等优点。据统计每吨袋装水泥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平均损失水泥20kg。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已经完成了水泥散装化的改革,水泥散装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我国目前水泥散装率只有24.3%。我国实施"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产业政策,向袋装水泥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征收发展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散装水泥的技术装备建设,并将这一政策延长到2005年末。计划到"十五"期末,全国水泥散装率达到30%。水泥散装化更适合大型水泥企业集中生产和销售的经营模式,尤其是与水泥粉磨站建设相配合。近期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相继发出了在城市建设中禁止使用袋装水泥,一律使用散装水泥的通知,这对促进水泥散装化发展十分有利。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3家水泥企业上榜昆明2024年“限制类”生产工艺装备名单

水泥行业有三家水泥企业在列,分别为宜良县盘江水泥有限公司、昆明市弘力水泥有限公司和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

新增绿色建材生产!《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发布!

相较于《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 年本)》,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增鼓励类产业中增加了绿色建材生产和鼓励在保障质量前提下,利用废石、尾矿、建筑垃圾等二次资源生产机制砂石。

四川一年产50万吨砂石生产线及混凝土升级改造项目备案

四川省三台县波特兰商品砼有限公司计划年产50万吨砂石生产线建设及混凝土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环评拟获批。公示期2024年2月26日至3月1日。项目位于三台县工业园区,不新增用地,符合规划用地性质。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已提出。

冀东水泥: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将是行业的重点任务与发展路径

目前水泥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未来水泥需求将呈现出下行走势,行业将进入一个以减量、分化、整合为特征的深度调整期。

塔牌集团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推进建设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计划至2025年全面完成所有水泥生产线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2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20

青海省

¥ 411.41
2024-05-20

甘肃省

¥ 382.91
2024-05-20

陕西省

¥ 327.04
2024-05-2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20

云南省

¥ 308.20
2024-05-20

贵州省

¥ 312.57
2024-05-20

四川省

¥ 344.38
2024-05-20

重庆

¥ 331.21
2024-05-20

海南省

¥ 432.19
2024-05-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20

广东省

¥ 312.72
2024-05-20

湖南省

¥ 316.14
2024-05-20

湖北省

¥ 307.95
2024-05-20

河南省

¥ 324.60
2024-05-20

山东省

¥ 319.18
2024-05-20

江西省

¥ 313.39
2024-05-20

福建省

¥ 303.10
2024-05-20

安徽省

¥ 314.72
2024-05-20

浙江省

¥ 328.4
2024-05-20

江苏省

¥ 298.89
2024-05-20

上海

¥ 317.73
2024-05-20

黑龙江省

¥ 440.62
2024-05-20

吉林省

¥ 382.09
2024-05-20

辽宁省

¥ 367.01
2024-05-20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20

山西省

¥ 317.83
2024-05-20

河北省

¥ 352.52
2024-05-20

天津

¥ 368.21
2024-05-20

北京

¥ 339.43
2024-05-21 09:36:13